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BU 审核/子扬 校正/知秋

在大众的认知中,民营医疗绝对是一个“暴利”行业。这一点从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民营医院数量中,也能够窥得一二。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时,我国民营医院数量已经达到了2.35万家。由此,中国66%的医院均为民营医院。

但在如今,这一暴利行业正在快速衰败,不见当初的热闹。

民营医院倒下

2019年,有347家民营医院注销;而在2020年时,这一数字更是达到了685家。

越来越多的民营医院,正在加速逃离,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一股脑地涌入。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变化?

巨大的亏损是造成民营医院难以支撑的重要原因。据最新公布的《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国内非公医疗整体亏损高达1306亿元,相较之下公立医疗机构在这一年亏了不过22亿元。

这使得不少民营医院资金链吃紧,一旦现金流断裂,等待的只有倒闭。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民营医院的投资趋于冷静,民营医院热潮逐渐散去。

那么,民营企业又为何陷入如此严重的亏损之中呢?

难改亏损现状

笔者认为,民营企业如今低迷的情况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是,民营医院乱象多。

民营医院多年来的种种乱象,譬如过度医疗、不规范收费等等,使得患者对于民营医院的信任迅速丧失,而更倾向于公立医院。

这就使得,民营医院的数量虽然远高于公立医院,但患者数量却要少上许多。2020年,公立医院接诊总数为27.92亿人次,但是民营医院接诊人数却只有5.31亿人次。

这就使得,民营医院的盈利能力弱。

二是,成本高昂。

同时,民营医院还需要承担高昂的支出,这更是让公司的资金流堪忧。

对于民营医院来说,房租、水电等营运成本不可忽视,同时,医院为了吸引患者就诊,提升医院资质,又必须砸大价钱来吸引专家人才。

种种支出,让民营医院的经营情况十分困难。

三是,遭公立医院的挤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扶持力度加大,将民营医院的生存空间进一步挤压。而我国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一系列降药价、惠民的措施,更是对民营医院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这让民营医院的生存更为困难。

在种种挑战之下,许多民营医院最终难以支持,走上了破产的没落。而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这使得资本对于民营医院的热情逐渐散去,民营医院陷入了发展的低迷期。

民营医院何去何从

作为中国医疗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民营医院自然不会就此倒下,不过为了继续生存,其不得不寻找新的发展方向。那么,民营医院有哪些路可走呢?

一是,瞄准资本市场热点。

虽然资本对于民营医院的热情消散了许多,但眼科医院、整形美容医院、口腔医院等仍是当前市场的热点。

民营医院可以向着这些方向转型。当然,转型不是一件容易事,不仅要团队大换血,还需要取得相应的医疗资质。

二是,转型为共享平台。

转型为共享医疗平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而且转型难度要较上一条要低上许多。通过吸引医生集团入驻,民营医院将得以继续发展,而不是走上倒闭的结局。

不管哪种转型方式,对于民营医院来说都必须规范自身,提升自身医疗水平与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民营医院才能重获患者的信任,从而重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