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王牌部队》在爱奇艺和江苏卫视完成了首轮播出。

各种标明热度和讨论值的数据且不去说它,单说一点:这部剧“表现近四十年的强军历程”所言非虚。

1983年,三位主人公参军入伍,那场边境战争打完四年了。1984年7月,主人公所在部队参与后来的轮战。1985年大裁军,85式和78式军装混穿。

男女主人公上军校,学成之后国家进入和平年代,演习和反恐成为剧情主线。承平日久,忧患之思占领有识之士的头脑。第一次演习打疼了做表面文章的人,第二次演习震动了不动真格的人。

你会发现,《和平年代》《突出重围》《我是特种兵》《蓝军出击》里探讨过的命题,次第出现在这部剧的主线上。军队的来路颠簸不平,战力的形成来之不易,会看的人自当会意。

万丈高楼平地起。《王牌部队》原初的施工图纸来自编剧周志方。他是业界资深编剧,作品有历史剧《贞观长歌》、商战剧《经纬天地》、战争剧《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也是新版《三国》的编剧之一。

周志方历时三年写成了《王牌部队》的一稿剧本《爱在八月》,并入围了广电总局首届优秀剧本扶持的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初,剧本经导演刘岩之手交到制作人嵇道青手里。他花三个通宵看完剧本,在感动中哭了三天。随后,嵇道青和刘岩、周志方见面,三个军龄加起来超百年的人相谈甚欢。经两次筹备,两次建组,终于启动了这个项目。

《王牌部队》在2020年8月15日开机,12月15日杀青。经过艰苦的后期制作和修改,在2021年12月26日播出,反响上佳。

一部回溯改革开放以来军队40年发展的大剧收官了。这般体量和分量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再有。从各个角度复盘是题中应有之义,今天这一篇有请编剧周志方现身说法,分享心得。以下为他的自述:

内心情怀的驱使和外在观察的感召

说起来,《王牌部队》(原名《爱在八月》)剧本的创作始于2010年。

当时,任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的刘岩导演,约我创作一部现实军旅题材的电视剧本。我和刘岩导演是同一代人,我们的父辈各自所在部队,都参加过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场边境战争。

当祖国在召唤时,父辈们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我们的人生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年之后,我们都义无反顾地穿上军装,亲身感受这个职业的崇高和伟大,也真切地体验了从军路上的风吹雨打。

我曾经担任过十多年的军事记者,还在《世界军事》杂志当了几年主编。这一经历,让我得以多维度地观察了解我们的军队,并且亲历了那一时期的许多重大事件、重大行动。我一直就有一种要写写我们这一代军人的创作冲动。

编剧 周志方

经过和刘岩导演的多次碰撞,初步形成了创作一部以改革开放之后我军的发展历程为背景,讲述我们这一代军人人生故事的宏大叙事风格电视剧的思路。

剧本在创作了十多万字的时候,已经在海政创作室担任文学创作员的我,接到了随海军第九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的命令。我们从南方某军港出发,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远航。

非常巧合的是,出发前我又经过了剧本中234师师部所在地“八月”镇的原型——原广州军区某师师部驻地。这仿佛是一种感召,让我不要中断这次创作。

在整个护航任务期间,我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之余,于大洋中一艘颠簸的导弹护卫舰上,又时断时续地写下了十几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3年初,我进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全军中青年作家评论家高研班学习。在这里,我得到了时任学院文学系主任的徐贵祥等军旅文学大家的指导,对现实军事题材的创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紧张学习之余,我继续坚持创作,终于在这年的六月,在军艺招待所的一间客房里,完成了约57万字的《爱在八月》剧本初稿。

同年,由原总政有关部门评选推荐,《爱在八月》作为军队唯一的候选作品,参加了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首届优秀电视剧本扶持项目评选,最终和其它17部作品一起入选。同届选出的《北平无战事》《老农民》等作品拍摄完成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著名制片人嵇道青接手这个剧本后,对这部作品的进一步创作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和制片团队用7年的时间进行筹备和制作,终于大功告成。

剧本中的许多人物都有原型。他们的性格特征,有的源于我自幼随军时接触到的父亲那一辈军人,比如陆平凡的恃才傲物,牛满仓的农民式的智慧,撷取于我父亲所在部队的几名基层军官;

有的源于我在连队当兵锻炼时的战友袍泽,比如担任连长时的秦汉勇关起门来的严格要求和打开门时的护犊子,像极了我当年的营长;

有的来源于我担任军事记者时走近过的一些人物,比如剧中的老一辈军人郑源“郑二杆子”有着严厉果断的指挥风格和军队不能死于和平的强烈忧患意识,他身上有我当年采访过的一些从战争年代走来的我军指挥员的影子;

还有一部分元素来源于我自己的经历和人生理想,比如顾一野对军装的痴迷和对军人这个职业的执着,实际上是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许许多多在军营里长大又投身军旅的军队子弟,内心最炽烈的一种情怀的折射。

最大的难关是宏大叙事的破题

在剧本创作的初始阶段,因为主题太过宏大,不知从何起笔,几次试写都无功而返。

由于这是原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的约稿,所以设定的环境原型是军区的某支野战部队。我对当时广州军区所属的几支野战部队的历史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了以著名的塔山英雄部队所在集团军为原型部队的初步设想。

早年担任军事记者时,我去这个集团军的某摩步师进行过采访。在七十年代末的边境战争中,这支部队曾经涌现出大批战斗英雄,它在训练场上的严格要求和过硬作风,以及有任务就抢、有红旗就扛的“主力师”范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我在长江沿线随抗洪部队采访35天,又亲身感受了这支部队的强大战斗力,著名的抗洪英雄李向群烈士就出自这个集团军。

在深入研究这个集团军的军史时,发生于解放战争初期的一段故事引起了我的关注:国民党军的几支王牌美械部队刚到东北战场,兵强马壮,气焰正盛。我军主力北撤,留在南满的部队处境非常艰难。在优势敌军的围追堵截下,有一个连队经过苦战,抬着所有的伤员,成功突出重围,没有溃散,也没有把一个战友留给敌人,他们因此得到了一面“生死在一起连”的锦旗。

“生死在一起”这五个字深深感动了我。我军的轻型步兵部队,多次战胜火力和机动力远胜于自己的对手,创造了无数的战争奇迹,被军迷们称作人类轻步兵的巅峰。

个中的原因可以总结出很多,而从影视创作的角度出发,最动人的一点,就是这支军队的强大凝聚力,这种无与伦比的凝聚力源自共同的信仰和目标,也靠一系列建军原则和管理方法培养和巩固。

我因此找到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基本的故事线索——一个在精简整编中被编入234师的落后团队里一个基础薄弱、矛盾重重、问题成堆的落后连队,经过边境作战、抗洪救灾、重大演习的淬火,在红色基因和时代使命的共同感召下,成长为主力师里的王牌团队和王牌连队。以此为脉络,讲述近四十年来这一代军人的成长故事。

作品最早的标题也拟制出来——《爱在八月》。八月是一个虚构的地名,是以我当年采访过的这个摩步师师部的驻地为原型的。它是剧本中的军区头号主力师A军234师师部所在地的位置,也是剧中主人公高粱、顾一野、江南征等的军旅生涯开始的地方。

这一设置有着特殊的寓义,因为我军诞生于八月,“爱”不仅仅是剧中所表现的这代军人对他们军旅起点的爱,也是他们对这支军队的爱。找到这个切入点后,故事的展开就比较顺利了。

全剧主要戏剧矛盾的出发原点就是高粱、顾一野源自出身差异的性格冲突。

高粱是后进连平民子弟核心,他身上具有平民出身的士兵最典型化的性格特征,优点如顽强和坚忍,具有在任何恶劣环境下生存下去的强大能力,同时比较狡黠。

顾一野是后进连军队子弟核心,他的身上具有军人家庭出身的士兵最典型化的性格特征,优点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与生俱来,面对战争考验时有从父辈那里传承下来的献身精神,缺点是孤高自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粱和顾一野都是最优秀的军人,从故事开始时的青涩出发,经过军营生活的砥砺成长起来之后,他们都具备了最优秀的中国军人的那些典型性格特点,比如:永不服输的昂扬斗志,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等等。

共同的经历和理想最终使两个新兵连里格格不入的对手,成为了能够“生死在一起”的袍泽兄弟,他们不再是看上去泾渭分明的平民子弟或军队子弟,他们成为了同一类人——真正的铁血军人。

“正面强攻”的军旅剧永不过时

“王牌部队”是一个偏市场的概念,其实我努力讲述的是我军陆军一支主力部队所发生的故事,主力就意味着在未来战争中更大的责任和担当。

当然,剧中的234师这支主力部队也是典型化的,即虚构的。为了把虚构的部队写实,我主要是在刻画人物上下功夫,使每个角色都尽量靠近生活,赋予他们具有真实感的性格、情怀、命运、行为和语言。

这部作品从细节到对白,有着浓郁的军营生活气息——主创团队里的嵇道青、刘岩和我三个人的军龄相加,超过了一百年。军队是我们青春的锚地,精神的故乡,我们非常熟悉这种质感,也深深依恋着这种气息。

写年轻人的故事,还要注意使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手法。这方面,另一位编剧刘岩做了大量工作。她才华横溢,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强,很了解年轻人。还有一位编剧胡坚是80后,也是一位青年作家。他们为剧作注入了“年轻化”元素,最终呈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如今剧播完了,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王牌部队》是一部表现我军主战部队官兵训练生活的现实军旅题材作品,核心情节发生在某军区头号主力师编成内的一个步兵团所辖的一个步兵连队,这是我军陆军最常规的部队。透过这样一个普通连队的一群军人的成长经历,以点带面反映我军近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在创作上无疑属于“正面强攻”。

《王牌部队》靠对我军“工农的子弟,人民的武装”的根本性质的诠释,靠对军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铁血精神的呈现,靠对官兵“战友如兄弟,生死在一起”情义的表达,打动了包括众多90后、00后在内的亿万观众,使年青一代了解了人民解放军从“军队要忍耐”的阶段,到迈向强军之路的艰难历程,知道了这一代中国军人为了和平所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更加热爱我们的军队。

《王牌部队》的热播证明,军旅剧创作“正面强攻”是可行的。今天,三军将士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为实现“强军梦”而努力奋斗,时代呼唤更多直接表现我军官兵为了国家安全与世界和平刻苦砺剑的优秀影视作品,为强军事业擂鼓助威。这也是我个人在创作上继续努力的方向。

【整理/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