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李际昕 编辑:付洋

出品:婚姻与家庭杂志

id:hunyinyujiating99

2021年7月10日夜,北京天桥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舞台上,浙江省为建党100周年原创的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正在公演。

“春有花香,夏有阴凉,秋有果实,冬有暖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爱人岁月静好度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戏剧落幕、主题曲缓缓响起时,现场观众无一不被深深地打动。如雷的掌声中,76岁老人王贤琴坐在台下,眼中泪光闪烁……

王贤琴就是《核桃树之恋》中的女主角原型。她和丈夫王荣浩一起种下的核桃树,既是爱情的结晶,更见证了一对平凡夫妻跨越半个世纪的家国情怀。

2021年7月,王贤琴被评为“2021年中国好人榜诚实守信人物”。回首那段漫长而艰难的岁月,她说:“我这辈子,值得。”

01

一年一见,核桃树下种相思

在浙江省嵊州市三江街道仙人坑村,王贤琴家门口的大核桃树是一道远近闻名的风景线。高耸而粗壮的树干,成人双手都抱不拢。巨大的树冠宛若一朵绿色的云飘浮在小院的上空。微风吹来,阳光透过片片树叶的缝隙,洒落一地清凉。

每天清晨,王贤琴醒来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烧水,先把9个水壶灌满,再打扫院落,不知不觉中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十几年如一日,这似乎已成为她的固定作息。因为饭后,乡亲们总爱聚在她家的核桃树下喝茶、聊天。伴随欢快的笑声、斑驳的树影,那些和丈夫相依相守的时光也总会一次次涌上王贤琴的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1965年春节,在媒人的撮合下,20岁的下乡知青王贤琴与30岁的车床工人王荣浩初次见面。

看着漂亮活泼的王贤琴,王荣浩的脸“唰”地红了,半天才挤出一句“你好”来。这憨厚的样子竟让王贤琴瞬间产生了心动的感觉,“他人品好,为人老实又踏实肯干”。美中不足的是,王荣浩在青海的一家工厂上班,如果结婚,夫妻俩只能两地分居。但几番接触后,王贤琴还是决定与他携手一生。

“贤琴,我以后一定和你好好过日子。”短短几句话,却被不善言辞的王荣浩说得结结巴巴,引来众人的开怀大笑。

1966年8月,两人在一间茅草屋里举行简单的婚礼,郑重许下爱的誓言。那晚,环顾一贫如洗的家,王贤琴的心里却像吃了蜜一样甜:“人好才是最重要的。”

然而,相聚太短离别太快,一年一次的探亲假转瞬即逝。王荣浩收拾行李,赶着回去上班。

王贤琴连丈夫工作的具体地点都不知道,忍不住关切地问道:“你的工厂在哪里?你做什么工作?”没想到,王荣浩迅速收起笑容,一脸严肃地说:“有些事还不能告诉你,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你在家等着我就是了,总有一天我会回来守着你。”

出于对丈夫的信任,王贤琴按捺住满肚子的困惑,说:“好吧,我再也不问了。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照看这个家,等你回来。”

担心王荣浩一人在外生活艰苦,王贤琴特意向妈妈请教,卤了一大块酒香猪肉,还准备了年糕、茶叶、炒花生等,整整装了两大包。王荣浩笑着说:“这够我吃半个月了。”临别时,王贤琴把丈夫送上车,望着汽车绝尘而去,强忍着的泪水才落了下来。

从小备受父母宠爱的王贤琴有着不服输的性格。从城市嫁到农村,种菜耕地、做家务、照顾老人,家庭的重担顷刻间压在肩上,她一样样从头学起,硬是把自己活成“女汉子”。

“农村生活不像小说诗歌描述得那么诗意,其实是很苦的。干农活儿一年四季都不停,日子就这么过去了。”话虽如此,多年后,王贤琴回忆往昔,依旧感慨万千,“那时候吃过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我住的茅屋附近原是一片荒坟,晚上一点儿光亮也没有,随处都能听到鸮鸟的叫声,我真的很怕!但家里的事总要我来做,跟他承诺的事不能不算数。”

无数个漫长的黑夜,王贤琴在思念中度过。一年两三封鸿雁传书,但三言两语又怎够倾诉心中思念?

1967年9月,王贤琴终于盼来丈夫一年一次的探亲假。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一整天都在笑,特地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迎接丈夫的归来。

而此时已调到四川工作的王荣浩也为归程做了充分的准备。青海的毛线、上海的尼龙袜在当时都是稀缺货,除了亲戚朋友都有份的这些东西,他神秘地掏出一个纸包:“贤琴,我还有一份礼物送给你。”她打开,三颗青皮核桃映入眼帘。

“这是我从四川带回来的核桃,如果你寂寞了就种核桃。南方没有核桃,就让核桃树代替我守护你。等到核桃树长大,我就回来了。”那天,两人一起小心翼翼地将核桃种下。

其实,嵊州湿热的气候并不适宜核桃树生长,但在王贤琴精心呵护下,几个月后,一棵小苗居然冒出头。王贤琴欣喜万分,立马提笔给丈夫写信:“我们的核桃树发芽了,它是我们爱情的结晶……”

02

只为家国,半生离别亦无悔

路遥说,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王贤琴虽然不知道丈夫在做什么,但既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自己就不能拖后腿。

家里盖房,为了不让公公劳累,搅水泥、搭砖、铺瓦都是她亲自动手,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公公去世后,婆婆患了严重的眼疾,进进出出都需要有人陪伴。王贤琴不厌其烦地守在身边,成为婆婆的眼睛。

日子紧巴,她在田里种的青菜、萝卜就是每天的午餐。偶尔买点儿鱼肉改善伙食,她也舍不得吃,全都给了老人。王贤琴的贤惠和孝顺被村里人看在眼里,大家都夸她是个好媳妇。

但也有扛不下去的时候。一次,王贤琴一连高烧数日,浑身无力,却无人照顾。她强撑着去买药,回家躺在床上泪如雨下:“为什么所有事都是我一个人啊!”病好后,她躲回娘家,哭着不愿回来,写信向王荣浩诉苦。丈夫的回信同样充满无奈:“你辛苦了,实在没有办法,等我回去好好照顾你!”

无尽的等待中,核桃树是王贤琴内心唯一的寄托。眼看着小树一天天长大,每一点成长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夏天干旱时按时浇水,冬天裹上被子为它御寒。有虫害时需要喷药,定期还得进行修剪。有一回台风来袭,小树在狂风暴雨中拼命摇摆,王贤琴心疼万分,赶紧请街坊们帮忙。大家穿着雨衣把小树牢牢固定,这才让它躲过一劫。

每次写信,说完家长里短之后,王贤琴总不忘提几句,“核桃树又长高了”“核桃树长出新叶了”……在她的眼里,不论多苦多难,只要核桃树依旧茁壮成长,她和丈夫之间的爱也会在历经风雨后,磨砺出非比寻常的坚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王贤琴的记忆里,她只去过王荣浩的工作地两次。1980年,王荣浩因病住院,王贤琴背上家乡特产,心急如焚地赶往四川。路途是如此遥远,先坐一天汽车到上海,再坐两天两夜的火车抵达绵阳。不知道绕了多少山路,才最终到达目的地。

病床上的王荣浩脸色苍白,看起来格外羸弱。王贤琴心疼极了,一头扎进宿舍,变着花样烹饪美食送到医院。他吃,她看,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安静又祥和,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3个月。待身体痊愈,王荣浩和她一起返回嵊州,一路上念叨着:“这么远的路,让你照顾我,真是辛苦了。”他依然不会甜言蜜语,但眼中满是深情,她读懂了。

1984年,枝繁叶茂的核桃树突然结了青果,这可是17年来的头一遭。拎着十几斤的核桃,兴奋的王荣浩还没来得及尝一个就都送人了。

核桃树结果,或许寓意着圆满和收获。1985年,50岁的王荣浩因病提前退休,王贤琴又一次来到四川。带着打包好的大箱小箱,这一次,他们再也不用分开了。从满头青丝到鬓发斑白,两地分居20年的夫妻终于团聚,过上了普通而平静的生活。

不久,王荣浩隐藏多年的秘密被揭开了。王贤琴整理丈夫从四川带回来的箱子时,无意中发现了勋章和证书:“王荣浩同志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了贡献,特颁发荣誉证书。”“王荣浩同志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右下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工业部的公章赫然在目。

原来,王荣浩不是普通工人,而是一位核弹工人。他早年在上海铁厂工作,后来被青海兵工厂选中。因技术过硬,又被派到四川的兵工厂从事保密工作。所以他才什么都不能和妻子说,为大家舍小家。

横亘心头多年的困惑终于找到答案,王贤琴鼻子一酸,忍不住哽咽起来:“原来,你真的为国家做贡献了!我支持你!”那一刻,自豪感油然而生,她为丈夫感到骄傲,也为自己这么多年的付出而深感值得。

王荣浩特别喜欢孩子。平日里虽不爱讲话,但总能和周围的小孩打成一片。或许是从事核弹工作的原因,这么多年,两人一直没有孩子。有人为他们感到遗憾,建议他们领养一个,王荣浩却摇摇头:“核桃树就是我们的孩子呀。”除了钓鱼,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站在院子里,对着日益高大的核桃树,看看、摸摸,一发呆就是半个小时。

一树、两人、三餐、四季,除了妻子,没有人知道王荣浩曾经做过什么,也没有人知道那些压在箱底的勋章和证书。他平平淡淡地过着每一天,珍惜和妻子相守的每一寸光阴。

03

归来相守,青果枚枚暖人心

王荣浩多年在外,对家务事一窍不通,但细心的他只要看到妻子忙碌,就主动上前帮忙,这让操劳半辈子的王贤琴心中欣慰不已。一次,王荣浩请缨烧火。又干又细的柴火,连烧几次都不成功。王荣浩的眼睛因工伤经常流泪,被烟一熏十分狼狈。但他坚持,几次下来便学会了烧火。

种菜,他也是新手。撒种、浇水、施肥,王荣浩特别用心地向妻子请教种菜的要领。有一回,他从市场上买回黄花菜和九心菜的种子。看到王贤琴惊讶的样子,他笑着说:“这都是你最爱吃的嘛,当然要种了。”他还在存放这些菜籽的竹筒和葫芦上工整地写上名字以防认错。

不过,王荣浩最拿手的是手工制作。家里陈设的桌子、椅子、柜子等都是他的杰作,和专业木匠相比也毫不逊色。“头脑聪明,做事认真”是村人对王荣浩的评价。王贤琴家里至今珍藏着一个丈夫自制的高压锅,用来炖猪蹄不用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在20世纪70年代,这个发明轰动了整个村,让大家对王荣浩刮目相看,也为王贤琴赢得不少羡慕的目光。

平日里,村民遇到什么难修理的东西,只要吆喝一声,王荣浩三两下就解决了。因此,乡亲们也特别愿意溜达到核桃树下,和他坐下来喝喝茶、聊聊天。

2005年,70岁的王荣浩不幸罹患胃癌,饱受病痛折磨。但他心胸豁达,面对前来看望的好友,平静地说:“咱们搞核研究的能活到这个年纪,我已经很满足了。”去世之前,病榻上的王荣浩依旧不忘叮嘱妻子:“国家不让说的事,绝对不能说!”“放心,承诺过你的事一定算数。”王贤琴含泪答应为丈夫保密。

丈夫去世后,王贤琴悲痛欲绝,彻夜难眠。家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映照着他的影子,她不知道该如何度过之后的每一天。亲人、朋友轮番陪伴开导:“对逝去亲人最好的纪念,就是好好活着。”生性乐观坚强的王贤琴渐渐走出痛苦,一遍遍告诉自己:“只要核桃树在,荣浩就没有离开我。”

日子不疾不徐地走到2021年,一代核工业人的筚路蓝缕已是公开的秘密。一位网友动情地说:“感谢那一代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大国崛起。”

如今的王贤琴依旧守护在核桃树下。小院的大门每天都是敞开的,热闹非凡。这几年核桃大丰收,王贤琴把数千颗核桃免费分给邻居们吃。大家一起烧饭,一起唱越剧,一起剥核桃,其乐融融,一派热闹温馨的场景。

她还参加了仙人坑村“邻舍+”志愿服务队,和队员们一起做志愿服务。“我家老头子觉悟很高的,以前马路要拓宽,他主动把半个道地贡献给政府,一分钱都不要赔,我也不能落后呀。”

2021年5月,王贤琴的小院被嵊州市政府设立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俨然已成为一座小小博物馆,诉说着那个艰苦年代中小家与大家之间的舍与得,慕名拜访的人络绎不绝。不同的身份,相同的初心,大家在敬仰中接受着心灵的洗礼。

7月,王贤琴启程去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2021年9月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王贤琴说:“人生一世,总是有追求、有盼望、有承诺,有让自己珍视、向往、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他是这样,我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