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后黄社区,红砖厝、知秋湖、采摘园、文化墙……深冬时节,徜徉后黄社区,依旧能感受到独特的乡情乡韵,红砖厝的檐角流淌着南洋的风情,四目井滋养了村民的欢颜,绿意盎然的采摘园里,更是溢满孩童收获的欢喜。

作为“荔城区第一华侨村”,后黄社区素有“南洋风情,梦里老家”的美誉,与城市繁华一路之隔,却独处一隅远离喧嚣,如何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打造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后黄样板,是莆田市委宣传部派驻后黄社区第一书记吴诚学和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留住南洋风情的梦里侨乡

后黄社区里古迹众多,一砖一瓦尽显乡情。有莆田地区第一家私人妇产医院——三山妇产医院;前世界羽毛球冠军、印尼名将林水镜的祖屋;历经百年依然完好的碉楼;见证历史留下乡情的民俗馆;莆田唯一现存完好的四目井……沿着导游的介绍,记者在后黄领略了侨乡的南洋风情。

后黄社区保留着众多传统莆仙民居,其中有价值的建筑超过四十座,多为明清、民国时期的古民居与古建筑,具有鲜明的侨乡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那一座座保存完好的“红砖厝”。作为“荔城区第一华侨村”,这里走出了一大批下南洋的华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从海外归来的华侨们在后黄社区建造了一座座“红砖厝”。这些红砖厝既保留莆仙传统的建筑风格,又散发别致的南洋风情,中西合璧,浑然天成。经过几十年风雨洗礼和岁月打磨,由内而外散发着令人心醉的历史韵味。

红砖碉楼是后黄社区标志性景点,它是用独具当地建筑风格的红砖建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层层暗设“瞭望孔”,清末的时候用于御敌入侵,一座碉楼见证了后黄社区的百年风雨。

社区里的“四目井”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后黄人。这也是莆田唯一一座“四目井”,井水甘甜清凉,水质清澈,绵绵不断,至今仍发挥着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黄景区从“新农村”、“幸福家园”的发展建设中脱胎蜕变,除了打造莆阳民俗文化馆、百年碉楼、“四目井”、莆阳客栈、民宿等特色旅游资源外,还大力推广田园观光采摘农业、华侨民居欣赏、传统手工亲子体验、特色民宿体验等深度旅游文化体验项目。建设发展军旅素质拓展、儿童课外课体验乐园、儿童素质拓展、乡村生态美食广场等基地项目,打造南洋风情旅游休闲胜地!

百年沉淀,后黄社区独守着一份安宁和质朴,也留住了侨乡独特的历史风貌和美丽乡愁。

02 驻村更驻心的“80后”书记

如今,领略后黄乡村风光时会发现,每个景点都肆意挥洒着自身独特的韵味,尽显“最美乡愁”。而这背后,离不开上级政府的支持和一届届社区两委干部的不懈努力,包括后黄社区第一书记吴诚学。

2021年8月,吴诚学被市委宣传部派驻后黄社区当第一书记,作为“80后”年轻干部,吴诚学有想法有干劲且有多年基层政府工作经验,但真正进入农村一线,面对千头万绪的村务,他还是有些焦虑。还没等他完全掌握村情,9月,一场更为严峻的考验摆在他面前——防控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吴诚学没时间犹豫彷徨,第一时间按上级要求开展防疫工作,每天穿梭在后黄社区的各个角落。非常时期,他带领社区仅有的3名两委干部,日夜驻扎村部,奔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人员力量紧缺的情况下,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为人民群众筑起了坚不可摧的疫情防控“防火墙”。

打赢“抗疫战”后,吴诚学对后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始用心谋划发展,考虑如何让乡村振兴之树“枝繁叶茂”,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后黄样板。

发展第一要素是资金。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半年来,吴诚学充分发挥下派干部的优势,多方筹集资金,为社区引来补齐短板的“活水”,也得到“娘家”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惠黔十分关心后黄的发展,上任后第一时间来到挂钩的后黄社区调研,利用其挂钩的专项资金助力后黄发展,这让我更有信心了。”有了经济支撑,他和社区两委干部群策群力,在原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地为社区谋划未来的蓝图。最让大家高兴的是,社区与景区运营公司合作,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居民自愿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旅游项目开发,从盘活“乡愁资源”、破解闲置难题入手,流转乡村闲置民房并打造成民俗文化展馆,让居民成为旅游开发的参与者、经营者、受益者。

如今,社区拥有6个特色展馆、全省首座党员政治生活馆、民俗文化体验区等等,其中党员政治生活馆已累计接待党政团体2万多人次。一座座闲置古民居以全新面貌亮相,真正实现了“居民得租金、社区集体增收入、经营企业获经营空间”。

“驻村更要驻心,不走过场,多干实事,我们多用心一分,社区的发展就多一分希望,这也是我们很多驻村干部的初心。”吴诚学说。

03 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后黄样板

对于后黄社区的未来,自称有农村情怀的吴诚学充满信心,他告诉记者,“农文旅”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后黄景区的一块金字招牌。社区将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休闲农业景观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研学教育旅游体验区三大区块,形成集古村游览、农事体验、休闲采摘、文化传承、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模式。

后黄社区作为福建省主要侨乡之一,迁居海外华侨近2000人,被评为省级侨胞之家,又先后入选国家级重点提升改善传统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因此,吴诚学和社区干部坚持以“南洋风情 梦里侨乡”的发展定位编制村庄规划,秉承“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业态提升”的理念对南洋建筑进行活化利用,实施传统古村落保护性开发工程,构建全域全要素、全景全时空彰显“洋气”的格局。社区采取流转购置或长期租赁的形式,将闲置的老房子利用起来,统一修缮成与南洋风情相协调的建筑风格,目前已完成修缮50余幢,塑造莆仙建筑与南洋文化和美相生的人文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任的社区支部书记许丽丽告诉记者,社区还通过流转160亩农田采摘园,成立莆阳专业合作社,打造四季耕作、四季挂果的农业景观,以“还原田园生活”为亮点,以户外观光模式将农耕过程作为展示性表演,早在2012年就被评为“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近来通过丰富和发展农耕采摘文化,赋予农耕文化新的时代价值。

此外,目前社区正在实施的养心斋社区养老、“党建+”乡村邻里中心、古建筑立面改造、垃圾分类小屋、夜景工程等项目均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统一协调的南洋风格。下一步将通过大力实施“传统村落再生”计划和“筑巢引凤”工程,通过讲好南洋故事,引进文创、非遗、民宿、餐饮、影视等高端平台,融入高端元素,继续鼓浓南洋文化氛围。

吴诚学说,接下来,后黄社区还将发挥挂钩单位市委宣传部的资源优势,推动省、市文联各协会人才入驻,吸引海内外艺术家开展艺术创作,打造莆田市艺术创作实践基地。

后黄社区小故事多,红瓦白墙古碉楼。古屋、美景、自然、乡情正流淌在后黄的每个角落,一副乡村振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来源:莆田晚报 记者 吴林玉 朱国庆

责编:杨美钦

编审:严绍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