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海军喜提了总吨位17万吨的新舰。在075型两栖攻击舰和055型大型驱逐舰这样的庞然大物面前,曾经的“小甜甜”052D型驱逐舰都快无人问津了。网上甚至还有不少朋友因为自己的家乡没能争取到“万吨大驱”而捶胸顿足,当056型轻型护卫舰集体转隶海警时,还一度燃起了不少“巨舰党”重新争取命名的希望。当然,在惊喜之余,还有网友发出了“海军何时不惧美军”的灵魂提问。

我们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积极防御战略,不会搞全球霸权主义,也不需要与其他国家搞军备竞赛。不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近几年,屡屡叫嚣要对中国搞封锁和围堵,所以我们的军力发展也不得不需要考虑这些威胁。

虽然我们的海上力量发展迅速,相比过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要想打破美国海军在西太平洋的绝对霸权,还需要很长一个时期的不懈奋斗。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以中美海军的舰队规模走势,来进行直观的对比。

中国舰艇数量几乎是美国的2倍,总吨位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舰艇吨位是海军力量最直观的数据,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签订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和《限制和削减海军军备条约》(即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两次伦敦海军条约),就是以海军舰艇总吨位和各级战斗舰艇单艘最大吨位作为缔约国海军发展的限制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止到2021年底,美国海军的现役舰艇总共有420余艘,总吨位约为714.3万吨,其中战斗舰艇有251艘,总吨位达到了360万吨。而我军现役舰艇总数有800余艘,总吨位约280万吨,其中作战舰艇虽然有450余艘,但是总吨位只有160万吨左右。

在舰艇数量上,我们几乎是美国的2倍,但是从总吨位上看,我们却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那么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舰艇中大部分都是小型舰艇,在质量上难以同美军的“大舰巨炮”相比。

具体来说,美国海军目前拥有各型核潜艇73艘、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11艘、两栖攻击舰11艘、巡洋舰22艘、驱逐舰72艘、两栖船坞运输舰11艘、两栖船坞登陆舰11艘、滨海战斗舰20艘、水雷战舰艇8艘、巡逻艇10艘等等。

而我军目前现役的主力舰艇,包括各型核潜艇18艘、常规动力潜艇52艘、中型常规动力航母2艘、通用两栖攻击舰2艘、大型驱逐舰/驱逐领舰4艘(DLG)、防空驱逐舰(DDG)30艘、通用驱逐舰(DD)9艘、通用护卫舰(FFG)30艘、护卫舰(FF)13艘、轻型护卫舰(Corvette)50艘、综合登陆舰9艘、大型坦克登陆舰(LST)29艘、中型通用登陆舰(LSM)11艘、水雷战舰艇41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与美军相比,我们在水下远洋作战兵力上的差距最大,这直接导致了严重的不对等。在水面舰艇方面,我们对舰载固定翼航空兵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而美国则将其作为推行霸权的实力保证,这显然没有可比性。而在水面战斗舰艇方面,我方的舰艇数量、平均吨位都处于绝对劣势。虽然美军需要在全球保持存在,不可能在西太平洋投入全部兵力,但是考虑到其盟友的存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总而言之,从整体上看,我们还需要时间弥补差距。

水面下暗流涌动,中国水下力量与美国差距巨大

提起美国的军事霸权,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强大的航母。但是,随着我国反航母作战体系的逐步完善,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报告已经承认,在第一岛链范围内,航母战斗群已经难以保障自身的安全。也就是说,美军在我国东海和南海方向的行动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航母战斗群将逐渐转移到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之间,以规避侦查和远程火力的打击。这样,深藏水下的核潜艇,就会成为抵近侦查、特种作战和火力突击的主力。

2021年10月2日在南海水域发生SSN-22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号核潜艇水下撞山事故,就是美国越来越频繁的水下抵进骚扰活动的最好例证。去年我军将22艘056型轻型护卫舰转交海警,而海军开始建造新批次的056A型轻型护卫舰,用增装了拖曳式声呐的反潜强化型取代了巡逻型,正式对水下复杂局面的有力回应。

美国海军的水下力量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核动力舰队,到2021年底共有73艘核动力潜艇。其中,包括巡航导弹核潜艇(SSGN)4艘、攻击型核潜艇(SSN)55艘、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14艘。那么,在美军现役的55艘攻击型核潜艇中,有33艘“洛杉矶”级、3艘“海狼”级、19艘“弗吉尼亚”级。不过,在33艘“洛杉矶”级中,已经有5艘停航,正在等待退役处理,实际可用的只有28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洛杉矶”级的接替者, “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计划建造48艘,它分为7个子型号,需要在2034年前全部服役。目前,“弗吉尼亚”级的Block-I至Block-III批次总计18艘已经全部服役。而Block-IV型首艇SSN-792 Vermont“佛蒙特”号,于2021年8月28日服役,其余9艘正在建造。而最新的Block-V型已经有9艘正在建造,第10艘SSN-811也已经在2021年3月19日签订了建造合同。至于规划中的Block-VI和Block-VII批次各5艘,目前还没有完成设计定型。

美军现役的4艘巡航导弹核潜艇,都是由前4艘“俄亥俄”级改装的。目前,有2艘常态化部署在关岛,除了携带UGM-109系列巡航导弹外,还配可以通过干式加班换乘舱和先进海豹输送系统遂行特种作战任务。美军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单艘巡航导弹载弹量就达到了154枚,这个数量无论是对岸还是反舰作战都有着强大的打击能力。

美军的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进入了替换周期。现役的14艘艇中,最年长的已经服役34年,最年轻的也已经入列25年了。目前,美国新一代的“哥伦比亚”级首艇正在建造中,2号艇已经签订建造合同。按照计划“哥伦比亚”级将于2031年开始替换“俄亥俄”级。

在海基核力量方面,我们与美国的差距更是巨大。虽然09II型潜艇在1988年就已经完成了艇弹结合试验,但是随之而来的“断线”使得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直到2014年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水下战备巡航。不过,开始常态化巡航也只是跨出了第一步。我们不仅在舰艇自身性能水平上与国际主流水平存在跨代差距,而且在地缘形势上,我们也处于先天不利的地位。

美军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不仅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横冲直撞,甚至还能前出到第二岛链与第一岛链之间。而我们为了避开美军的中段拦截,只能将更远的南海作为发射基地,这导致我们的潜射导弹不仅需要更大的射程,还需要减轻荷载,才能威慑到美国。目前,我军09IV型和JL-2A的组合还不足以胜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常规冲突中,潜艇是我军唯一可靠的能突破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封锁的海上作战力量。不过,常规潜艇因为航速太低,即使拥有AIP动力,也难以支持远海巡航作战,除了前出设伏,更多的还是第一岛链以内行动。

在攻击型核潜艇领域,我们与美国的差距,甚至远大于航空发动机上的差距。纸面上,我们拥有11艘攻击型核潜艇和7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实际上, 3艘09I型攻击型核潜艇和1艘09II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已经临近退役,目前很少出航执行任务。而已经服役的8艘09III型攻击型核潜艇,实质上还处于小步快跑的阶段。它的最新改进型,仅相当于 “洛杉矶”级的第三批次688-I型。这个批次的潜艇,美军还是在1988年至1996年间服役的,如今“洛杉矶”级的第一批次都开始退役了,可见其中的差距。

在新型攻击型核潜艇服役前,我们都难以突破岛链的外线。那么,当美军核潜艇频频闯入我国近海时,我们也只能被动应对,而不能针锋相对地出现在美国本土近海。也就是说,水下看不见的较量是我们最亟需补齐的短板。

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不是最重要的!对于航母战术应用,中国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反航母与造航母,是80后和90后军迷们从童年到青年时代的共同记忆。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现在初步解决了在家门口反航母的问题,也可以平心静气地看待美国超级航母了。同时,航母又是个向下碾压的利器,是最有力的震慑力量。

美国现役核动力超级航空母舰,包括1艘“福特”级和10艘“尼米兹”级。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个数字会保持稳定。美国目前正在建造的航母有3艘,全部是最新的“福特”级,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无人可比。同时,在电磁弹射、第五代固定翼舰载机、新型无人机等先进技术的加持下,“福特”级超级航母的战斗力,将会大幅度超越前辈“尼米兹”级。

随着我们的舰队走向远洋,在远离岸基支持的条件下,如何与强敌战斗是一个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依托已有的001和002航母平台,开展互为对手、不设预案的远海实兵对抗,就成了生成和检验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从顶层战略设想看,我国对航母打击群的应用,一定有别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以这需要进行反复试错和摸索。既然是科学的试验过程,就必须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生硬地照搬照套西方的理论。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满载排水量6-8万吨的中型航母,应该是最适合的选择。因为,在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攻守的态势都不太可能逆转。即便有强烈的外线作战需求,在空前的全域综合打击压力面前,我们的航母战斗群远离岸基支持都很难生存。

另一方面,我们不搞霸权主义,没有欺凌小国弱国的需求。而且,在强调全域作战与火力综合运用的未来,舰队海上作战形势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固定翼舰载机作为信息节点扩展侦查范围,反而会优先于直接下场打击。

此外,以高超声速导弹为代表的远程打击力量,未来也将会作为反舰作战的主力。因此,对于航空母舰的战术应用,我们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中型还是大型、核动力还是常规动力,而争得面红耳赤。

两栖作战舰艇,中国还处在填补空白阶段

如果以排水量最为衡量标准,在作战舰艇中,两栖舰艇是仅次于航空母舰的第二大舰种。美国现役主力两栖作战舰艇有33艘,包括9艘两栖攻击舰、11艘船坞运输舰、11艘船坞登陆舰和2艘两栖指挥舰。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评估,美国海军当前需要维持11-12艘两栖攻击舰的规模。但是,“好人理查德”号因为火灾事故而提前退役,使得当前现役的美军两栖攻击舰减少到9艘。因此,“美国”级将会继续建造以填补空缺。目前,其3号舰“布干维尔”号正在建造中,4号舰则在2021年11月19日签订了建造合同。

按照美军的分类标准,两栖攻击舰(LHA Landing Helicopter Assault)和多用途两栖攻击舰(LHD Landing Helicopter Dock)是有区别的。虽然在全称中有“直升机”一词,但是美军的两栖攻击舰都能搭载固定翼舰载机,实际作战能力甚至强于很多国家的小型航母。两栖攻击舰(LHA)强调航空操作能力,特别是起降固定翼舰载机的能力,甚至为了扩大机库而取消坞舱。而多用途两栖攻击舰(LHD)则强调重装和立体登陆能力,坞舱比机库更大。

在美军的分类标准中,船坞登陆舰(LSD Landing Ship Dock)和船坞运输舰(LPD Landing Platform Dock)的区别,在于对 “登陆”和“运输”功能的侧重。船坞登陆舰的坞舱占用了舰体内部大部分空间,用以携带更多的登陆艇和两栖战车。而船坞运输舰增加了车辆甲板的面积,加大了上层建筑,用以容纳更多的人员住舱和其他保障舱室,因此牺牲了坞舱的容积。

到2022年初,美军现役船坞登陆舰(LSD)有11艘,包括7艘“惠特贝岛”级和4艘“哈珀斯·费里”级。美军在2021年退役了“惠特贝岛”级3号舰“麦克亨利堡”号。而该级首舰“惠特贝岛”号和2号舰“日耳曼顿”号也将在2022年提前退役。如果裁减计划顺利通过审批,美军现役的全部船坞登陆舰,除了“惠特贝岛”级的4号舰“冈斯顿厅”号外,其余的都是“90后”和“00后”。

到2021年年底,美国现役船坞运输舰(LPD)有11艘,都是“圣安东尼奥”级。在新一轮的国防授权法案中,美军计划将船坞运输舰增加到26艘。新增的15艘中,包括2艘FLight-I批次和13艘FLight-II批次。

“圣安东尼奥”级的Flight-II批次很特殊,实际上已经不再属于两栖作战舰艇范畴,称谓也变更为“大型反导舰”,不过因为舰体的原因,还保留了船坞运输舰的舷号前缀。它们将机库挪到了原来坞舱的位置,以放弃搭载车辆和登陆艇的代价,换装了18组16单元的MK-57垂直发射系统。此外,它们还安装了AMDR相控阵雷达,携带SM-2/3/6系列舰空导弹,具备舰队区域防空和海上中段反导能力。

“圣安东尼奥” 的满载排水量为25000吨,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又有巨大的舰内空间,很适合搭载大型雷达,执行测控和监视任务。一旦这些反导舰部署到关岛、日本、琉球、澳大利亚等地区,不仅能为美军前沿基地群提供强大的防御能力,还可以对南海预定发射阵位进行上升段和中段拦截。理论上,2艘反导舰就能化解我们1个中远程导弹旅或者2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的齐射。靠前抵进部署海基反导力量,是美国霸权思维的最鲜明的诠释。

目前,我军两栖作战舰艇还处在填补空白的阶段,在东南沿海主要斗争方向的两栖登陆作战,整体上还得依托岸基支持。2021年入列的 “海南”舰和 “广西”舰,大幅提升了我军的立体登能力。不过,由于暂时没有固定翼垂直起降战机的规划,我军的两栖航空兵力,未来还是以直升机为主,搭配大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

目前,我军总共装备有8艘071型综合登陆舰。而作为补充的坦克登陆舰(LST),目前总共有29艘072系列。此外,还有中型登陆舰(LSM)11艘,包括10艘073A型和1艘073III型。可以看到,我军的两栖突击主力还是传统的登陆舰,主要作战方式还是抢滩登陆。当然,这更多的还是地缘环境使然。

2026年,在美国国防部报告里,中国在“巡洋舰”一栏里的数字将超过美国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驱逐舰大型化成为主流,传统舰艇分类概念逐渐模糊。时至今日,依旧保留巡洋舰的国家,只剩下美国和俄罗斯。在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之后,巡洋舰作为水面战斗舰艇的第二顺位,始终是军迷们的一个心结。

在美国海军中,自“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开始,排水量已经不再是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的明显界限。而且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开始,在舰载武器装备上,驱逐舰与巡洋舰也开迅速同质化。不过,是否搭载编队防空指挥所,依然是美军区分驱逐舰与巡洋舰的依据。因此,我们的055型驱逐舰在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中,被划归到了“巡洋舰”一类。

在美军自己推广的“分布式杀伤”概念下,实体上的指挥控制节点,已经被时代发展所抛弃。而我军早在90年代,就积极推行分散指挥,将舰艇编队指挥所功能整合到所有新建的驱护舰中。显而易见,巡洋舰作为舰艇分类标准的没落,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截止2021年底,美军现役的22艘“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CG)中,最老的已经达到了35年的设计使用年限,最新的也已经是将近30岁的“老兵”了。从2022年开始,美海军巡洋舰将开始大规模退役,到2028年总计退役11艘,剩下11艘在经过延寿改造后会继续服役至2040年。

作为驱护舰编队核心,055型驱逐舰在某种程度上承载了巡洋舰的功能。虽然在我军的舰艇分类中,它终究还是驱逐舰。在2021年这短短的一年中,我军入列了102“拉萨”舰、103“鞍山”舰和105“大连”舰3艘055型驱逐舰。按照这个速度,最迟到2023年年初,第一批次的8艘055型将会全部入列。可以预见,后续的改进型号排水量还会进一步增大。不出意外,到2026年,在美国国防部的报告里,我国在“巡洋舰”一栏里的数字将超过美国。作为舰队防空和远程对海打击的绝对主力,大型驱逐舰数量的快速增长,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中国驱逐舰数量和质量与美国差距巨大,总数到2035年也不会追平美国

在巡洋舰没落的同时,驱逐舰强势壮大。在东海和南海传来的驱离入侵外军舰艇新闻里,少不了来自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15驱逐舰中队的舰艇。美军现役驱逐舰72艘,包括各型“阿利·伯克”级70艘和“朱姆沃尔特”级2艘。此外,还有6艘“阿利·伯克”级Flight-IIA重启型、7艘Flight-III型和“朱姆沃尔特”级的3号舰“林登·约翰逊”正在船坞建造、舾装或者试航中。

虽然从冷战结束以来,美军在驱逐舰发展上走了很长一段弯路,但是“阿利·伯克”级Flight-III型的实力依然强大,它装备的AN/SPY-6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性能甚至要超过我军的346A型。

虽然DDG-1000的AGS先进舰炮系统落下个有枪没弹的笑柄,但是美军正计划将其改为制海舰,利用MK-57大直径垂直发射系统,装备AGM-58C远程反舰导弹甚至BGM-183高超音速导弹。届时,“朱姆沃尔特级”一定会是个难缠的对手。

如果按照美国国防部的报告,我军与“阿利·伯克”级相对应的是052D型驱逐舰。在2021年,我国海军喜提5艘052D,使得052D型的总数达到22艘。如果以拥有中远程防空导弹作为DDG划分的标准,那么在驱逐舰的名单上,我们还可以加上6艘052C型、2艘052B型、2艘051C型、1艘051B型和4艘956Э/ЭМ型。

这样算来,39艘驱逐舰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相当逆天的存在,但是在美国海军面前,无论数量和质量都还有巨大的差距。特别是垂直发射系统的备弹, 3艘052D才相当于2艘“阿利·伯克”。而备弹量的差别,对于远海作战是有重大影响的。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我们的驱逐舰总数即便到了2035年也不会追平美国。但是,从有效履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考虑,我们的主战水面舰艇数量,至少应该能够达到美军第二舰队、第三舰队、第七舰队及其亚太地区盟友的总和。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非常漫长,几乎与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时间相当。

056型由海军转隶给海警,中国的选择比美国明智

在赢得冷战之后,曾经角逐大洋的对手一夜崩塌,让美军可以傲慢的认为,别国海岸线之外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最终,美国打算以滨海战斗舰(LCS Littoral Combat Ship)取代护卫舰(FFG)。在2015年9月29日最后一条“佩里”级退役以后,护卫舰的分类一度从美军的字典中消失。

然而,当美军准备以“全驱舰队”搭配滨海战斗舰,在世界每一片海洋挥舞大棒的时候,形式却发生了根本性扭转。事实证明,在轻型护卫舰和小型导弹舰面前,看似先进前卫的滨海战斗舰根本占不到什么便宜。

随着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愈发频繁,美军还是走到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窘境。在居高不下的成本面前,“全驱舰队”最终无以为继。于是,在2020年美国重新开启了护卫舰项目。

在2021年下半年,美国新一代护卫舰首舰FFG-62 Constellation“星座”号正式动工,而2号舰FFG-63 Congress“国会”的建造合同在2021年5月20日签署,3号舰FFG-64 Chesapeake“切萨皮克”在更早的2021年1月8日获得命名。按照计划,“星座”级护卫舰将总共建造20艘,于2026年开始服役。

重新建造护卫舰,根本原因还是缺钱。为了省钱,美国国会最终一刀砍向了不实用的滨海战斗舰。该项目两个舰型的首舰,LCS-2 Independence“独立”号和LCS-1 Freedom“自由”号,分别在2021年的7月29日和9月29日相继退役。实际上,美军已经提交了6艘滨海战斗舰的退役申请,其中4艘已经获得批准。除了上述两舰,LCS-3 Fort Worth“沃斯堡”号和LCS-4 Colorado“科罗拉多”号目前也已经停航,正在等待正式宣布退役。

无比魔幻的是,就在第一批次滨海战斗舰匆匆退役的同时,2021年美军又接连服役了各2艘滨海战斗舰,更有多达10艘还处于分段建造和舾装中。本来,美国海岸警卫队有意接盘海军的二手舰,但是在综合评估以后,鉴于维护费用高昂,加之前4艘滨海战斗舰存在设计缺陷,最终还是放弃了。只能说,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能量太大,就算滨海战斗舰是坨屎,美国海军也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

护卫舰对于我军来说,就像是劳苦功高的“老黄牛”。我军目前现役的护卫舰有43艘。亚丁湾护航、前出西太平洋演训,总是飘舞着“新青年”054A的倩影。第一轮的4个批次,054A就建造了足足30条。而新一轮的建造,从2021年就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此外,还有2艘054型、8艘053H3型护卫舰活跃在海防线上。而见证了时代变迁的“老江湖”,还剩下053H1型553“韶关”舰、即将30岁的053H1G型558“北海”舰和559“佛山”舰。

成熟、可靠、好用,看似毫无亮点的护卫舰,展现的正是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体制优势。我们的国防建设规划,始终服务于国防战略的大政方针,一切以完成既定使命,以战斗力的生成为指标。这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信心的根本原因。

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军把22条056型轻型护卫舰集体转隶海警。与此同时,反潜强化型的056A型又开工了一批。使命任务的变化,不仅影响了美国,同样也影响了我们自己。

在国防政策重回“大国竞争”后,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海岸警卫队在2020年12月17日联合发布的新版海洋战略《海上优势》中,提出了所谓“灰色区域行动”的概念。 “灰色区域行动”特指介于战争与和平之间、合法与非法之间、强度高于和平但低于战争的行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方面明面上的较量,将从军队扩展到准军事力量,也就是政府执法机构。在这一背景下,加强“第二海军”的建设尤为紧要。而将立足于近海和专属经济区巡航的056型,由海军转隶给海警恰好适得其所,这比美国明智多了。

另一方面,在看不见的领域,较量的升级早已成为常态。如前文所讲,水下斗争已经变得日益复杂。从潜艇的抵近侦查,到无人潜航器对我领海的渗透,加强近海反潜实力极为迫切。而056A型多出来的A字,代表的不仅仅是拖曳式声呐、反潜火箭和火箭助飞鱼雷的增加,更是综合作战系统和全面升级。轻型护卫舰虽然很不起眼,被广大网友戏称为“小动物”,但是高效费比、高出勤率的小型舰艇,却是强国海军驰骋大样的根本保障。

10年高速发展,人民海军变化天翻地覆,中国海军何时不惧美国?

实事求是地讲,在经历了10年高速发展后,人民海军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以当前海军的实力,还不能满足新时代国防建设的需要。未来海上斗争的关键,将从近海防御慑止别他国武装干涉,转移到打破西方国家的围堵,这也是需要全方位的补偿性发展来实现。

具体来说,在海基核威慑能力方面,我们要实现常态化二次反击巡航和抵进突击巡航,建成由12艘战略核潜艇组成的艇队,保持2+2的轮换部署;在水下突击兵力方面,实现常态化对敌抵进巡航和跟踪监视,组建至少由24艘攻击型核潜艇和12艘巡航导弹核潜艇组成的远洋水下力量,同时在东海和黄海水域保持4个支队48艘常规动力潜艇的近海防御兵力。

除此之外,在舰载固定翼航空兵方面,我们也需要实现6艘中型航空母舰的轮换部署,保持双航母战斗群在航;而在两栖兵力方面,要建成以12艘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24艘综合登陆舰组成的远距离投送力量,这样才能够保卫重要航路的安全,也可以在航路中转节点遂行人道主义任务。

同时,大中型水面舰艇还要与航空母舰兵力相配套,保持18艘万吨级大型驱逐舰和54艘7000吨级驱逐舰组成的兵力,构成6个适应高威胁环境的航母打击群;在巡逻护航兵力方面,按照每个舰队4个,总共12个护卫舰支队的预期,形成以72艘护卫舰(FFG)和72艘轻型护卫舰(Corvette)组成的护航兵力;在支援兵力方面,每个舰队最好也要组建2-3个作战支援舰支队,统辖快速战斗支援舰(AOE)、综合补给舰(AOR)、潜艇支援舰(AS)、修理舰(ARL)、医院船(AH)、扫猎雷舰(MCM)等舰艇。

总的来说,如果单纯从军事角度考虑,要切实有效地履行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职责,我们的海军总吨位应当扩大到630万吨的水平,其中作战舰艇需要达到35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如果以“355舰队计划”为蓝本扩充兵力的话,届时将达到12艘超级航母、24艘两栖攻击舰、81艘核潜艇和超过100艘驱逐舰的规模,总吨位将会增长到900万吨以上,其中作战舰艇也会达到500万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