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前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渐入佳境,以比亚迪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三元锂电池大批投入市场。当时曾有人表示担心,按照动力电池的理论寿命,眼下这一批动力电池将在2021年末扎堆进入退役期,届时,大批废弃的锂电池是否会对我国资源回收体系造成巨大的负担,有没有可能引起环境的二次污染?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多虑了。

进入2022年,第一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迎来了自己的“退休浪潮”。然而与人口老龄化不同的是,集体退役的动力电池却有它们的“老年红利”产业——动力电池回收业。

一、退役动力电池,为何成为“香饽饽”?

众所周知,废弃物回收价格总是比物品原价低出一个身位的,然而这个规则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不适用。据业内人士介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不仅价格不缩水,有时候折扣系数甚至会突破100%。

折扣系数是计算成交价格的最重要变量,双方交易的价格就是由物品原价与折扣系数相乘得出的。折扣系数的高低,反映了买卖双方对物品价值的心理预期。折扣系数超过100%,意味着在大家眼中,眼下的退役电池比新电池,更值钱。

一般而言,退役动力电池,容量已不足出厂时的80%,无法保障电动汽车的行驶需求,那为什么还会出现折扣系数倒挂的情况?两个原因。

1、电池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攀升

主流新能源动力电池有两种,首先是三元锂电池,其次是磷酸铁锂电池。其中,三元锂电池由于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应用最广,又以镍钴锰酸锂为正极材料,因而对稀有金属的需求极高。然而以上原材料无一例外,全部处于价格暴涨阶段。

根据数据统计,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0年1月的5.1万元/吨飙升至现在的35.6万元/吨,两年间涨了近7倍。现代工业体系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火如箭般蹿升,其他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2021年10月至今,近3个月的时间,钴价即从40万元/吨上涨至50.3万/吨,相比而言镍的价格没有翻倍暴涨,但也从每吨价格15万元上涨到了17.9万元。

因此,动辄翻倍的原材料价格,使得动力电池二手价格比出厂价还要高。

2、新能源汽车产业势头强劲

退役动力电池的火爆需求,源于电池原材料价格的暴涨,而电池原材料的供需紧张背后,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急速扩张的发展趋势。

根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33.6万辆上升至352.1万辆,产销规模均扩张了10倍不止。中汽协据此估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突破500万大关,实现47%的同比增长率。

与此同时,退役电池数量也快速上升。韩国调查机构SNE结合中国动力电池历史退役数据推测,至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退役规模将达到90GWh(千兆瓦时),按现有动力电池价格基准来衡量,相当于动力电池回收规模达到了360亿元。

而按照2%的最保守原材料上涨率来计算,到2030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显然,这是任何企业都无法忽视的诱人市场。

二、中外新能源巨头,角力电池回收场

良好的发展预期,吸引了大批新能源企业投身其中。多年深耕电子产品回收的格林美,自然而然地占据着动力电池回收的龙头位置。而电池研发制造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也纷纷下场布局,想要在这片新生蓝海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格林美动力电池回收走的是“全球化合作”路线。在国内广泛布局的同时,格林美还将触角伸向海外,在印尼、欧洲建立电池回收基地。通过产业上下游的深度合作,格林美力求在2025年之前,实现动力电池回收总量25万吨的目标。

2021年10月,宁德时代斥320亿巨资建设电池材料回收产业园,以打造服务于“梯队应用、材料回收”两大退役电池利用方式的生产基地。比亚迪的电池回收业务,布局要早于宁德时代。截至现在,比亚迪在国内已设立40多个动力电池回收网点,在精细化拆解、材料提取回收、活化综合利用三个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规模化运作经验。

在一超两强的格局下,还有数不清的新增玩家。如三星SDI、LG能源、特斯拉、国轩高科等。然而,真正的“行业霸主”并不是以上那些产业巨鳄。

三、劣币压良币?什么导致了动力电池的回收乱象

退役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梯次利用;其二是材料回收。

梯次利用主要针对容量衰减在20%以内的电池,由于性能衰减不严重,还能应用于动力效率要求不高的通信基站、低速电动车等领域。而容量衰减至60%以下的电池,只剩下了材料回收这一条路。不过这样一来又有问题了:怎样评测各种品牌的动力电池,它的真实容量和衰减比例是多少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各电池厂商的技术信息、技术参数都是保密的,这就给遍地开花的“野生小厂”们创造了天然的便利。

2021年动力电池回收企业注册量高达2.6万家,其中获得工信部认可,具备“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不足50家。那些没能达标的企业们,就不做买卖了吗?当然不是,人家做得风生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不达标,索性怎样顺手怎样来。被节约下来的鉴定成本,全部投入到电池的回收中。这使得众多小厂在回收电池时,出手比很多大企业还要阔绰,进而导致收集废旧电池的上游企业更愿意找小厂卖电池,而非大厂。换言之,严格的检测标准反而成了正规企业的劣势。

据统计,2021年累计有约20万吨电池退役,被正规企业回收的电池容量不足5万吨。大多数退役电池,都“水流千遭”地归入了海量的回收“小作坊”里。

四、结语

如今,废旧汽车动力电池产业,正在成为一片无人垄断的蓝海市场。而因为电池评测标准不统一、参数不透明、行业信息不对称,且利润高昂,导致这个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正规公司比正规公司过得好的局面。

而要彻底扭转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政策强制约束持牌经营是一方面,还要加强各大电池厂商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尽早实现电池数据共享。从根本上,让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更透明、更规范,让整个千亿级别的市场,走向正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