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趁着夜色,我们沿着国道,攀山越岭,来到汤口镇。呵!这里虽然是夜晚,但是灯火通明,各家商铺酒店,无不突出灯光,吸引游客。

我们放下车速,来到预计已久的维也纳,最后一间房,据说,价格也不菲,但是比起上次来200块一夜的阿拉,什么都不提供,要好多了(除了淋浴)。这次我们准备多花点银子,享受好一点的服务。

次日我们就在酒店内部享受早餐,玻璃窗外,依然阴云密布,浓雾绕山,昨夜半夜下起雨来,我只是怀疑,现在看来,这次计划上山可能又要泡汤了。

妻子不停埋怨我不做好功课,天气预报不看准,小孩子也心急,为不能上山而焦虑。隔壁桌子,几个老板一般的人物,被安排就餐,一个好像是负责招待的秘书不停地叮嘱几位在山上要如何如何——显然他们是要上山的。我们有点好奇,问秘书,这种天能上山吗?

“可好啦,云山雾绕,美景难觅!”她笑着跟我们说。

我们将信将疑。还是老老实实地退票吧!就一个周末,我们不可能在周日上山下山然后赶回工作地,虽然天气预报说周日的天可能会转多云。

吃完早饭,回到房间,我正准备退票,但是却发现窗外雨好像停了,再往酒店外打探一下,发现东面的天空好像亮了一点,附近山头的雾也褪了。这难道是夜雨朝晴的节奏吗?

据预报,天气发展的趋势是变好的,我于是决定:今天无论如何必须上山。老婆将信将疑,只好收拾东西,一起上山去了。

由于疫情必须经过很长的排队验证,跟上班车来到云谷索道。索道里遇到一对情侣,从汕头来的,我把我们的纠结告诉他们,他们笑了笑,说他们无论如何都会上山的,因为是第一次。是的,上山其实就像爱情,出发了就不问晴雨。我知道,他们已经厌倦了海滩。

2

由于有第一次风雨如晦的对照,这一次天公作美,索道舱体外山的轮廓、树的模样,岩体的颜色都清清楚楚,原来罩在“雾纱”中“美人”全部打开,我们无比激动。索道往上,只见远处峻岭之上两块凸起的山峰,仿佛屈原问路,屈原峨冠博带,仿佛乘车欲仙,又仿佛面带愁容,难舍家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了索道,刚才的“屈子问路”已经无处可寻。眼前恰是那层峦叠嶂,绵延皱褶。这个高度已经在海拔1000多米之上,在平原看来应该属于天台的高度了。这些山显然是地壳隆起,然后经过千万年的风化、水洗、变成现在这副群山与沟壑共存的局面。而黄山的奇秀就在于这些峰壑的组合的形状。山多如斧削状,又如排骨,仿佛肉已熟透松动,只要稍微用力撕咬即下。又如笋,拔地而起,如柱,定而不倒。由于天已经多云,所以沟壑也看得明白,所谓陈府谜团,烟消云散,让人感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我比较怨恨自己记不清各种峰名,虽在地图上查证,然后终究无法一一记住。第一峰当为始信峰,即开始领会黄山峰的姿态如何。猴子看海的石头很逼真,仿佛一只小猴端坐在松垫上,双手掬着什么,而前头就是万丈深渊啊,而他仿佛全不在乎,这就是所谓的天真吗?要是天晴,能看到猴子其实是看着太平湖的,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猴子望太平”。飞来石远远地看也是坐在岭上,由于体态比较大,故而又近可玩摹,因形似飞来而得名。梦笔生花,是一段还没有完全剥落的石柱构成,因似毛笔的笔芯而得名。

峰至光明顶,标志曰1860m, 其实已经高出天柱峰1488m。然而这里不是黄山的最高处,最高在天都峰1864m,也就是说比光明顶高出一层楼的样子,其实也相差无几。但这里俨然是这一带群峰的中央。南可见莲花、天都二峰。再往西一点,是鳌鱼峰,因为它的形状就是一条巨鳌。虽然天空有点多云,但峰还是清晰的。不是雄伟,但也稳健如磐。这时光明顶就是一个分界,西侧云海滚滚,白雾飞渡,东侧则依然保持气清天亮。

我们登上鳌鱼峰的“鱼尾”,那里可以一览西海无余,而峰的南侧则是万丈深渊,让人感到御风而立。不是围栏,我们是决不敢在那里停留或是往下看的。我们从鳌鱼的“嘴巴”下面下去,上了一段莲花峰,然后就直接插到迎客松之处。虽说直插,不过还是有些山路崎岖的。

3

老婆曾经来过黄山,在自己大学毕业后不久。但是问她到过黄山何处,却记不清楚、说不明白。迎客松之处,我们上次来的时候,风雨交加,我们只能捉点影子,这次我们看得很清楚,尽管天色较之前更加暗了,还要下雨。拍照的人特别拥挤,大家排队等待着最佳角度。松树显然是经过保护的,才能保持她的身材。最长伸出的枝丫,就像一个人伸出的怀抱,欲揽四海入己怀。迎客松的背景应该就是天都峰,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鱼脊”。迎客松如此有名,以至于文人骚客、大官要员都在它附近的岩壁上题字。而管理方这么做也是想扩大的名气,其实它的名气已经足够大了。我索性溜到迎客松之下去看看,竟然在其下看到了一棵小迎客松。而从下看,这棵松树怎么也不好看了。

从鳌鱼峰以降,我感到自己对黄山已经有一种揽入怀中的成就忧郁症。女人有一种产后抑郁症的病,而我则在第二次登上黄山时产生了审美疲劳。这种疲劳来得如此快,对它我内心竟然有点厌恶。而回想自己第一次雨中登黄山,除了雾就是雨,除了雨就是雾,慌慌张张,匆匆忙忙,湿了相机,湿了眼镜,依旧兴趣盎然。而这次当我对它一览无余的时候,我却心生疲倦,实在有负黄山!

4

时节已是深秋,谈不上非常冷,但是必须着羽绒服。松针有些翠,有些黄;结柞的叶子依然黄绿相间;枫叶正是当红,给群山带去点点红颜。不过这红很淡。黄山的黄,当用这个季节的叶子的颜色去命名吧。

对,很淡。这就是我给这个季节的黄山的总体评价。没有什么夸张,也没有刻意去低调,顺其自然。过去有个广告词,也是这么说的,风轻云淡,一品黄山。

也许这就是黄山,一座有峰有壑、有松有石、有云有雾、有霜有雪、有烂漫山花、又有绝壁霄汉的山,一座根本不需要妆点或者言饰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