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资讯#

刚刚过去的2021年,

宜宾经济干得怎么样?

1月20日出炉的“答卷”显示: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48.08亿元。这是宜宾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迈上新台阶。

从2016年全市GDP实现1609.56亿元,到2018年GDP总量实现跨越2000亿台阶的历史性突破,再到2021年GDP首次突破3000亿元,宜宾经济总量从全省第4位跃升至第3位,实现了近20年的历史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宜宾全景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这一辉煌的成果,源于宜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宜宾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了“产业发展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传统产业加快转型、新兴产业强势崛起,推动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

GDP曲线持续上扬的背后,

动力从何而来?

▲三江新区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工业优势成高增长“引擎”

宜宾市统计局20日发布2021年宜宾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14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11亿元,比上年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1568.65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1223.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7.0%。

良好发展的态势背后“密钥”何在?

源于宜宾市委、市政府五年来坚持不懈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双城”建设、大招商大引资等有力措施,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拼劲、常抓的韧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时针回拨至2016年,宜宾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即一方面巩固提升名优白酒、综合能源、化工轻纺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发展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等为代表的高端成长型新兴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时代动力电池一期项目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短短5年多时间,先后引进了朵唯、极米、智威、苏格、康佳等智能终端项目233个、投产144个,逐步形成以手机整机产品为主、泛智能终端领域的产业体系;引进了宁德时代、中国中车、吉利、凯翼、奇瑞、长盈精密、一电航空等知名企业和行业龙头,以动力电池、汽车、轨道交通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五粮液厂区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焕发生机。五粮液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00亿元,五粮液股份成为深市第一只市值破万亿元个股;天原集团、丝丽雅集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345亿元

从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8.4%。“5+1”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动力电池增长6.7倍、智能终端增长34%、白酒食品增长7.4%。

▲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科研人员正在开展研究工作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无疑是为宜宾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如今的宜宾,成功入围中国城市GDP百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全国城市综合竞争力百强,宜宾在全省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抢抓新机遇塑造新优势

迎着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东风,宜宾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厚植新优势、培育新动能。

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宜宾大刀阔斧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城一隅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五年前,宜宾仅有1所本科院校和1所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2.5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45.8人,处于全省落后水平。为补短板,2016年,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明确要以大学城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教育产业大发展;要以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市科创中心 宜宾日报记者 曾朗 摄

随后,宜宾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一校一策”“一事一议”引进知名高校,先后引进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西华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在宜办学高校达12所,在校大学生由2.5万人增至8万余人。大力推进科创城、“双创”园区建设,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产研院12个,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出台人才新政30条政策,设立10亿元的两院院士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新增高层次人才6686人。2021年认定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成功创建全国首批、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宜宾综合保税区 宜宾日报记者 王宇 摄

此外,宜宾综合保税区、国家临时开放口岸、中国(四川)自贸试验区宜宾协同改革先行区等平台高效运营。

在政策和服务的加持下,宜宾外贸也首次突破200亿大关——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3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出口额167.48亿元,增长35.2%;进口额69.06亿元,增长16.7%。而智能终端产业在外贸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站在新起点上,

宜宾将朝着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国家区域中心城市

阔步前行。

来源:宜宾日报记者 陈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