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认错了

在最初选择批准台当局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时,立陶宛上上下下对与中国大陆交恶的态度是漫不经心、不以为意的。

立陶宛倚仗的不过是和中国离得远、贸易少,并且一方面可以讨好美国、一方面从台湾获利。

但在踩了中国红线之后,立陶宛随即遭遇了外交降级、召回大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但此时的立陶宛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是对中国做出的决定表示“感到遗憾”,还在美国、台湾怂恿下变本加厉叫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真正在经济上遭遇到滑铁卢,得知中国交恶给立陶宛企业面临显而易见的巨大损失后,立陶宛为之哗然,自内部产生了分歧。但立陶宛“反华先锋”们深觉骑虎难下,准备躲在欧盟背后,还喊着“唇亡齿寒”论调呼吁欧盟共同对抗中国。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欧盟不太愿意接受这个烫手山芋,反而是立陶宛和德国企业齐齐向立陶宛政府施压:尽快恢复对华关系,否则企业将别无选择地放弃在立业务,关闭在立陶宛的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

英媒爆料称,美国曾劝立陶宛更改“台湾代表处”名称以缓和局势,对于美国来说,一方面想“帮助”台当局强化所谓“存在感”,但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北京指责美国违反一个中国政策。所以此前美国虽然多次怂恿立陶宛蹿跳在最前沿,但当真局面出现僵化紧绷且立陶宛处于劣势时,美国政府也深感头疼了。

终于在1月19日,先提出缓和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得到了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提交的一份缓解与中国紧张关系的计划,并希望该计划能够尽快实施。

立陶宛政客们终于意识到挑衅中国的得不偿失,自己是“高高在上地”做出了决策,但国家的经济基础首先在于企业家和投资者,“我们需要听到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声音。”

他们因利益而帮台湾出头,现在他们为实实在在损失的国家利益、经济利益而低头。

美企业着急了

类似的剧本也在美国上演。

1月2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共和两党140余名议员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致联名信,呼吁扩大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加征关税豁免范围。

“301条款”提高了中国输美商品的价格,但这些性价比极高的商品在关税加成后,对美国家庭和消费者而言造成了原本不必要的经济负担,而美国制造业、农业、渔业、零售业、能源、技术和服务业企业也造成了广泛的连带影响,对消化关税成本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的打击尤为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遏制中国崛起,美国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对中企发起制裁,对中国商品下黑手,虽然美国政府试图甩锅是中国的原因,但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冲击使得美政府的操作,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美国企业需要削减对华加征关税,以从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等风险中复苏。

而消费者们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上涨的价格掏空了他们的钱包,二是超市货架出现了大量缺货。由于高通胀,45%的美国家庭因燃料、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而遭遇经济困难。

疫情下,即便有关税存在,也挡不住美国民众对“中国制造”的“刚需”。狂妄如佩洛西,在国会推动“确保美国赢中国”对华法案时,满座400多名议员都戴着中国口罩。

既荒唐又好笑,但真实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商品生产链的依赖。

所以自称执政一周年成绩打“A+”的拜登在表示“取消对华商品关税还为时过早”后,民主、共和两党议员齐齐联名,呼吁尽快降低对华关税,甚至还有大约3500家公司因惩罚性关税起诉美国政府。(晋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