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报记者 石正

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江苏特色文化标识、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一条条务实精准的举措,犹如吹响的号角,振奋了代表委员们的心。苏州文化底蕴深厚,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遍地是人文古迹,悠悠运河流淌千年,更是孕育了举世瞩目的江南文化。如何挖掘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高质量推进文化建设?苏州的代表委员们深感使命在肩,他们议报告、说打算、献良策、谋发展,凝聚起建设更高水平人文之城的磅礴力量。

高站位扛起历史责任,做好古城保护大文章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特别提到,要培育打造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对此,省人大代表、姑苏区政协副主席、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民革苏州市委主委朱依东说,苏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做好古城保护与更新利用是苏州永恒的课题。

“40年来,苏州古城保护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很多历史文化名城效仿的对象。”朱依东代表说,古城保护慢不得,也急不得,要找到一条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道路。当下,要梳理好古城的文化资源,对大量控保建筑,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保留好古城风貌;对于给古城风貌带来负面影响、超龄服役的老旧建筑,要以微更新的方式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省政协委员,苏州市人民商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包晓健表示,古城保护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单单是做硬件提升,更要留住古城的市井生活气息。“就拿人民商场所在的观前街来说,它不单单是一条商业街,更是商业和文化相融的一个片区,承载了一代又一代苏州人的记忆。”她呼吁,要做好观前街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期待政府做好业态引导,布局更多民生性、公益性的项目,设计展现古城历史文化底蕴的街区小景、文史陈列。

“苏州古城是江南文化的‘最美窗口’,是江南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传承好、发展好江南文化,必须加强古城保护。”省政协委员、苏州大学敬文书院院长、民进苏州市委主委钱振明建议,要改变古城保护的传统观念。“古城的结构风貌应该‘不动’,但老宅内的居住密度应当改变。要通过旧宅改造和更新,形成古城及其文化的‘活’保护。要通过物质空间的改造更新,实现古城的功能更新,重塑古城的宜居品质。”

高品质打造文化标识,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

大运河上下2200多年,绵延3200多公里,是中华民族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标识。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好第四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加快推进苏州“运河十景”、淮安“百里画廊”等重点项目。

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农工党苏州市委原主委周俊表示,苏州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精彩苏州段”,既是使命所系,也有其坚实基础。他建议打造大运河文旅体验长廊,在优化大运河沿线风貌的基础上,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河为线、城为珠、线串珠、珠带面”的思路,将运河文化融入地域文化、城乡建设之中,强化运河本体、自然山水、文化遗迹、城市空间的有机融合,以运河为主线,串联起周边的景区、景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运河文化公园,整体开发成一个大概念的文旅地带。

省人大代表,苏州昆剧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俞玖林表示,苏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江苏的最后一站,是运河沿线最具底蕴的文化古城之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有“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意识,将静态的遗产保护和动态的文化体验结合起来,在文旅深度融合中展现苏州的江南文化特质,给百姓、游客留下最生动的苏州记忆。

数字经济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器”。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苏州市委副主委、市政协副秘书长(兼)谢剑峰表示,要充分利用丰富的大运河文化资源,开发形成诸如苏式生活体验、红色旅游、知识研学旅行、沉浸式旅游、美食等大运河文化IP,培育多元联动、纵横延伸的IP产业体系,用“苏州温度”和精细化管理助力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

高水平打磨精品力作,让江南文化魅力润泽人心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增加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精心组织紫金文化艺术节、江苏书展、“五个一”工程奖、“五星工程奖”评选等系列文化活动,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使人民精神生活更加充盈。聆听报告后,省人大代表,张家港市评弹艺术传承中心主任、评弹艺术馆馆长、文化馆副馆长季静娟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她深受鼓舞。

昆曲、评弹,皆发源于苏州,兴盛于苏州,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季静娟代表说,苏州评弹既是文艺“轻骑兵”,也是理论宣传“轻骑兵”,是宣传新时代正能量的“排头兵”,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通过吴侬软语的曲艺艺术,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更为深入地了解和体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俞玖林代表认为,要真正实现昆曲艺术在保护中发展,必须在原汁原味传承好经典的基础上,架起传统文化与当下文化,尤其是与年轻人之间的桥梁,不断探索具有较强交互性、体验性的特色文旅融合产品。他表示,要抓好经典剧目传承、深耕人才梯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新时代思想过硬、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

苏工苏作是江南手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苏州的一张亮丽名片。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长江文化和城乡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擦亮独具魅力的“江苏名片”。这让省人大代表钟锦德倍感振奋。钟锦德代表是一名从事紫檀雕刻的工匠,他认为,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工作,以高质量的作品来记录、赞扬时代发展的精神风貌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以精湛的技艺推动富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