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中立外交关系有可能进一步恶化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开始“逃离”立陶宛。

根据观察者网报道,日前立陶宛境内的多家大型企业在敦促立陶宛政府恢复对华关系无果之后,已经决定关闭立陶宛国内的生产线。

近日一家在立陶宛设有工厂的国际生物燃料生产商就表态,计划将工厂迁至拉脱维亚。其首席执行官卡明斯卡斯声称,虽然其公司的产品能够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但在这些国家中,占有15%销售份额的中国市场最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考虑到中立关系目前没有任何改善的趋势,甚至还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为了规避潜在的风险,企业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甚至是连立陶宛国家自己的企业都不愿继续留在立陶宛市场中继续发展。一家名为Brolis的立陶宛科技集团就表示,其公司已经放弃了原先在立陶宛建设生产线的想法。“考虑到政治风险的因素,我们要在其他国家发展生产。”该企业创始人维兹巴拉斯如是说。

日前在立陶宛境内有着大量业务的德国—波罗的海商会更是直接致信立陶宛经济部与外交部部长,要求他们“做出行动”。在信中该商会还称若是立陶宛政府无法扭转局面,部分欧洲企业便不得不将生产线撤出立陶宛。

众所周知,该商会中最大的企业便是德国大陆集团,该集团在立陶宛境内有着数个生产汽车配件的工厂,同时这一家公司在大陆的业务也十分繁盛。显然在中国市场与立陶宛生产线中,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而立陶宛政府显然也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以及总统瑙塞达在会见商界人士时,均未能逃过商界的抱怨。其经济部长阿尔莫奈特日前也明确表示,受到中立关系恶化的影响,立陶宛国内的投资环境已日渐恶化。而投资者更喜欢稳定的国家,因而立陶宛已经失去了其竞争优势。

面对这样的状况,立陶宛政府也积极地给出了“补救措施”,只不过这些措施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为了敷衍立陶宛企业的呼声与质疑而制定的。

在当地时间1月19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召开了一场“对华关系危机”专项会议,会后其表示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已经按照他的要求拿出了一套“降温方案”,还谎称中立近期有望举行会晤。

一切看上去确实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兰茨贝尔吉斯却是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漏了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坚称立陶宛政府不会做出任何“让步”,甚至还夹带私货,称“局势降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令局势升级的人”,指责中国才是使得“局势升级”的一方。在发言的最后,兰茨贝尔吉斯更是老调重弹,威胁中国称将会在欧盟层面进行协调,甚至不排除上告世贸组织的可能。

这显然与立陶宛总统声称的“降温方案”的名头相去甚远,说是“提油救火”也不为过。对此我国外交部也做出回应,称若是立陶宛政府真心有意改善局面,应该拿出实际行动。

这一番回应更是狠狠地打了一波立陶宛的脸,所谓的中立峰会显然完全是出自立陶宛政府的臆想,也难怪立陶宛企业会对其政府如此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