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财大工商管理学院一楼大门右侧走廊有一个装修得简约而温馨的工作室,“包兴领导力训练营”就在这里。一位老师和七名学生在这里进行了长达两年的领导力训练。包兴打趣道,“我们八个人在这里‘玩’了五十多个周末,这段时光真是令人终身难忘”。

包兴是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双带头人支部书记,领导力训练营是他的育人特色工作室。“知行合一、极限逼近、合作分享”是该训练营的特色,包兴认为这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精神、大学育人的内在本质:“这是让学生和老师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学生追求价值和终身成长,老师追求育人幸福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求短期回报,只求长远的星辰梦想,是无名无利、纯粹而洁净的。”

包兴的领导力训练营可能是“菜园”里最有特色的育人方式,可能是大学最本真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师生缘起 共建训练营

包兴谈到,他的工作和学习经历让他越来越确信:领导力在确保组织成功和健康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但是他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告诉他,大学生普遍缺乏领导力。而这也是驱动他开设领导力训练营的动力之一,但真正将训练营付之于实施的则是2017年的《管理学原理》课堂。

也许是包兴在课上讲授的领导力知识打动了学生的内心。课后几位学生找到包兴的办公室,向他倾诉大学的迷茫。他们吐露心声,理想中的大学不应该是这样的,没有激情、没有目标、随大众式学习和简历式学习让他们感到困惑。有学生询问道:“如何才能达到精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境界?如何才能具备优秀的领导力?”包兴被这些学生的坦诚打动了,于是他提议“那就来一次领导力训练吧”,学生们当场就表示要加入。

刚开始领导力训练营只有三位学生,其他几位是同学口碑相传间闻声而来的,也有被包兴老师的魅力吸引的。例如甘媛媛同学是因为向包兴寻求帮助而入营的。包兴回忆道,当时甘媛媛想把图书馆台阶下存放垃圾的空房改造成一个小店,询问老师能否帮助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是肯定要支持的,是否成功则是后话”,他回答道。由于种种原因,她的想法未能得到实现。但在这过程中,包兴看到了甘媛媛的勇气,便询问她是否愿意加入训练营提升领导力,甘媛媛答应了,并且在营里一呆就是两年多。后来,甘媛媛才明白包兴老师为何总是强调勇气是领导者必备的品质,因为在一些关键节点上,勇气是区分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试金石。

训练营最初的场地是相对简陋的,在包兴拥挤的办公室内:一张矮小的办公方柜做茶几,几把蓝色的塑料凳子,一壶茶八个杯就是领导力训练营的主要设施。但这并不能阻碍学生在营里享受快乐,因为在这里,包兴向学生展现了他们从未看到过的世界和崭新的视角,他广博的知识、严厉的要求和温暖的关心都让学生难忘。即便是学生毕业后和他微信聊天,都流露出:这是一段特别让人难忘的时间。有时候大家觉得办公室实在太狭小了,包兴会自掏腰包请学生去外边茶座咖啡吧讲课,有学生问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包兴只是说:“我只想和你们建立起真正的师生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朴素但又非常难达成的愿望呀!

2018年领导力训练营的设施有了巨大的改善。在时任院长董进才和书记黄卫华的大力支持下,也在包兴好友常青先生(杭州市顶级室内设计师)的支持下,包兴将工商管理学院一楼右侧走廊处改造成了一间特别温馨别致的工作室。白橡木的实木桌子、舒适的单人沙发、白色的卡櫈、电子演讲屏、白纱窗帘……“哈!‘菜园’里面真的没有比这里更棒的地方了。”训练营的硬件条件有了质的提升,训练和学习的方式也不断在进化,从老师的讲解逐渐过渡到师生论道。通过反复探索和不断训练,学生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员张凌翔说,领导力训练最直接的成效就是使学员的内心不再恐惧和彷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领导力

领导力训练营中的教学不拘于专业知识,可以谈天、谈地、谈茶艺、谈历史、谈科技......因为,包兴认为精英和领导者的一个特征就是“灵魂有趣”,而广博的知识恰恰是有趣灵魂的基础,也是个体提升领导力的必经之路。曾经有学生认为领导应有前簇后拥的风光,应是众星捧月式的人物。但是包兴说:“习总书记对领导的定义是服务,即领导就是服务。提升领导力并不是去统治和驾驭他人,也并不必然让自己成为领导。领导力是一种凝聚力,一种能量的汇聚,是内心强大的战斗力。”包兴将其比喻为“小太阳”,在他看来,有领导力的人就和小太阳一样,无论在组织中还是生活中,都可以温暖别人,带来希望!

当被问及大学生应如何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时,包兴表示,希望学生能打破固有的思维,抛掉功利,不要只在乎简历式学习,而是更多地关注自身能力的提升。包兴认为,“学生应不做无用功,追求长久价值而非短期利益。提升领导力的前提是实打实干。不用一味地追求比赛奖励,以此来为简历镀金,而应在实践中为自己的精神和能力镀金。简历只是一张纸,而能力是一辈子的财富。”

知行合一 极限式训练

训练营的实行方式追求知行合一。“初阶精英养成计划”是训练营的定位,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定位,训练营对于选拔学生有一定标准。与常规观念不同,训练营拣选学生的标准是“不看成绩,只看韧性和勇气”,包兴对此解释道:

“勇敢是开启学习交流的基础,这里的勇敢指的是敢于并愿意主动和老师交流;其次是毅力,只有韧性够强,才能在领导力养成的路上走得长久。”

包兴一直强调训练营通过坐而论道和入世体验等形式,将新时代核心价值观注入到学生的领导观中,让他们认识到领导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绝非短期训练可得。在此过程中,建立“广博的知识体系”是基础任务。他每个周末都会为学生讲授知识、坐而论道,此外,他还带领学生走进政府和企业进行访谈观摩、与名家聊哲学聊艺术聊茶道、去各类博物馆触摸历史.……并且经常邀请企业家、茶艺大师等来给学生分享人生阅历。包兴说:“这种小灶式的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参与者的热情,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训练营中的知识和经历都会投射到学生的眼睛中,他们的那种喜悦和渴望,会让人一辈子难忘。”

当被问及为何会邀请这么多不同的人来给学生授课时,包兴坦言,“只有见过,才知何为美景,才不会为眼前所惑。”

训练营的训练方式只有两个字——“折磨”。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泡在蜜罐里的学生难以成为精英,包兴布置给学生繁重的阅读、写作、论道任务,目的就是让他们将能力发挥到极限。他认为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折磨是最好的精英“铸造师”。包兴给甘媛媛布置的任务是写一篇《管理希望是领导者的工作》,起初甘媛媛认为这个任务很简单,但是谁能想到这篇文章打磨了整整两年。包兴不断地提出建议让她修改,直到有一天她向包兴抱怨自己的疲惫,而包兴清楚她的脾性,相信她是不会放弃的,包兴只笑笑说:“死了还得活,最终死去活来,一篇文章就需要折腾得死去活来。”他认为,潜力来源于死去活来的逼迫,抗压是领导者的必备素质。另外,他制定的考核满分只有40分,其余60分交给学生到实践中去获取,目的就是提醒学生“知行合一才是领导力养成的唯一途径,书斋里是养不出真正的领导者的”。

一起玩、学习、成长的真正师生关系

当谈及师生关系,包兴在训练营中也是为了探索一种真正的师生关系。他曾在管理学课程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课中引入较多现实案例引导学生对理论的认识。但这让他喜忧参半,喜的是学生对课程之外的知识存在渴望,忧的是部分学生只在意绩点,也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和老师交流。在他看来,师生不应该只存在于课堂上,“你教我学”的方式只会使师生关系越来越疏离模糊,师生间应该互助追求理想、找寻价值、分享生活,而学生在大学的目标是“成人”,不仅在于学习知识,还要有老师的耐心培养,学生才能抵制诱惑。所以师生应当彼此坦诚,互相信任,一起玩、学习和成长。

“老师帮助打开了一扇窗户,外面有阳光鲜花,也有黑夜冷风,而真正的世界需要学生自己来创造。”包兴讲述他和训练营的孩子便是如此的相处模式。师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坐在一起谈论学习和生活。在工作室中,饿了大家一起点餐分享,累了就互相鼓励。包兴回忆两年来的训练营时光,称自己真的很开心,有过这么一段和学生的内心碰撞交流,体验玩学一体的真正师生关系。

已经从训练营毕业的学生评价包兴老师是大学生活中的“意想不到”,遇到他是件很幸运的事,他以让学生获益一辈子为目的做训练,并且这个过程不索任何回报。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七位学生所展现的能力也是令人惊叹的。他们不仅比同龄人拥有了更多的知识和视野,而且也展现出了略超于同龄人的自信勇气、洞察力和战斗力,而这也是训练营的成果。比如,学员张凌翔毕业后在饿了么公司工作,一年内就被提升为某小片区经理;学员甘媛媛在求职过程中从浙大、上财等诸多名校生中脱颖而出,更令人称赞的是,她刚入职即被任命为某业务小组的组长。

对于学生取得的成绩,包兴说:“我只是和他们看了一些风景而已,倘若将来学生有幸能如狼似虎,我希望能搬着小板凳听他们讲故事。”

很可惜的是,突发的疫情中断了训练营的运作。不过包兴表示,等疫情好转一些,训练营还会继续招募学生,为更多希望提升领导力的学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