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距离第一个小年(北小年)还有2天时间,今天我们要来讲一下关于小年的故事。

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年的讲究也非常多,都是寓意吉祥的。然而对于过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知道全部习俗,多数都是由长辈口口相传留下来的传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夕、初一至十五(大年)应该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的。

竟然有大年,那小年是哪一天呢?其实,小年在我国是每年要过两次的,小年分为: 北小年、南小年。还有“官三民四”的传统。那么这是南北小年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在宋 朝时的史料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传统一直延续了数百年。

到了清朝时期的雍正年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皇家要在乾宁宫祭祀神明,向神明汇报皇帝治理国家的情况,并祈求神明保佑国泰明安、风调雨顺。官员和政府机构也就纷纷效仿,跟着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而一般工作人员( 衙役下人之类)和普通民众就只能推迟一天过小年,也就是南小年。这就是那个时候官民不同日子过小年的由来。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盛行“官三民四”的传统,也就是官员(相当于科级以上干部)及以上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举行祭灶仪式,而一般民众就推迟一天到腊月二十四祭灶过小年。

而南北小年是因为皇城在北京,北方受到的传统影响力较大,就习惯了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所以就把腊月二十三叫作北小年;而,作为南方的民众习惯了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所以,腊月二十四就自然的叫作南小年了。

不过,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 社会包容性越来越强,大家也都提倡人人平等,纷纷效仿曾经皇家在腊月二十三过北小年的习俗,寓意:沾沾官气!而腊月二十四过年小年又可以“沾沾喜气”。这就是北小年和南小年的故事。

大家的观点是什么呢?

如果觉得好,请关注和点赞。你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此文部分资料、图片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