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极不平凡的一年。滨州市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紧扣“山东‘走在前’,滨州怎么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面深化“双型”城市建设,深入实施“83”工程,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呈现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变化,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1年,滨州市主要经济和民生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1%,列全省第7位,跑赢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全省第5位。1—11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分别列全省第3位、第1位、第1位;规上工业营收稳居全省“三甲”,规上工业利润总额791.19亿元,增长244.6%,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制造业技改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7.5%、20.7%、17.7%,分列全省第1位、第3位、第4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36%,列全省第1位。社保、医保、低保水平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解晓龙

推动高质量发展

滨州“赢在战略”

格局决定布局,战略引领未来。“赢在战略”始终贯穿于现代化富强滨州建设全过程、各领域。2021年初滨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重点实施“83”工程。“8”就是八项重点,即规划引领、国家战略、“双型”城市、产业升级、改革开放、乡村振兴、营商环境、民生保障;“3”就是每项重点工作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事项进行分解落实。在今年滨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又提出,应在“战略攻势”上更加主动,化重大机遇为硬核措施。

“黄河战略”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聚于滨州,滨州有基础、有能力作为主战场、先行区。为加速迈向“黄河时代”,2021年滨州市制定出台了《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我们将强力推动黄河战略重大任务贯彻落实,紧紧扭住‘七网’建设,细化实施方案,项目化推进,市场化运作,集成化保障。全力加快推动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开工建设;完成滨州运输机场选址;统筹‘四港联动’,加快推进小清河复航。”滨州市发改委主任王庆霞介绍。

城市的核心是产业,产业的吸引靠环境。滨州市将致力做大主城区,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4+2”组群城市格局,牵引重大基础设施同城化链接、公共服务同城化共享、产业发展同城化整合。推进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提高城市能级,主动迎接黄河时代、高铁时代、航空时代,高质量推动科创、康养、高铁等功能片区建设。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滨州拥有126公里海岸线、167万亩未利用土地、123万亩滩涂,风电、光伏发电可开发总装机规模分别为900万千瓦、5100万千瓦;制氢产能达到年产20万吨,渤中19-6年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滨州市将坚持以产业换资源、先产业后资源,把资源变资本、资本变资产,打造千亿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据王庆霞介绍:“我们将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强力节能减排降碳、加快推动新能源发展,制订出台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配套制订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7个重点领域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实施‘双碳’战略。”

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滨州不断增创交通区位、资源禀赋、产业体系、体制创新等比较优势,积蓄起强大潜在势能。2021年,围绕临港、临空、临海、临河、中心城区和县域经济6个方面,编制17项规划,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清晰。

“双型”城市建设持续深化

“科创率先”推动“发展争先”

理念的变革,标注思想深度,决定行动力度。

在2020年出台“双型”城市建设意见的基础上,2021年滨州市围绕推动教育、人才、科创、产业融合贯通、全面升级,又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双型”城市建设的意见》,建设理念更清晰、重点更突出、路径更明确、政策更精准。

2021年12月11日,魏桥国科科技园北区,滨州市应对气候变化暨碳达峰碳中和培训会举行。为近百名参会人员带来深刻印象的,有业内资深专家的高水准、实用性讲解,也有初显“惊艳”、大气雅致的园区……黄河边、湿地旁,产业兴、科技强。如诗如画的秦皇河畔,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驱动、双频共振。

作为滨州市重点打造的国际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目前签约进驻的167家机构中,已有156家完成装修进驻,正在建设中的二期意向签约率近90%。超高精细光刻胶、铝基复材、弹性应变传感器、激光选通成像等“中科系”国字号科研成果在魏桥国科研究院批量转化、落地试产。渤海科技大学部分功能区投入使用,联合培养的168名硕博士陆续入住,共建航空宇航学院启动实施;农业科学院、海洋发展研究院整合成立运行,黄海研究院加快建设……秦皇河畔,渤海科创城加速崛起,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

与此同时,滨州学院更名山东航空学院进入最后审核程序;4所高职高等学校、21所中职学校一齐发力,实施企业与职教深度合作“全覆盖”工程,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75%以上,滨州市成为省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试点城市……滨州市科创平台加速聚合、产教融合加速塑成、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五院十校N基地”创新格局日趋完善,区域应用型科创高地强势崛起。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2021年,滨州市持续实施“三进”工程,举办第二届滨州“人才节”,“智者智城”人才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人才“净流入”态势持续巩固。2021年全年引进高端专家125人、硕博士1506人、本科大学生11174人。根据最新统计,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36%,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1位,综合创新水平指数上升位次列全省第1位;全市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81.8人,提高幅度列全省第2位。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滨州“双型”城市架构的根基和主体就落在“实业”上。

2021年10月,正是硕果飘香时节,以“创新发展 行稳致远”为主题的第三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隆重召开。创新是滨州发展之魂,实业是滨州富强之基。从首届企业家大会召开到谋划“双型”城市定位,滨州市始终不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结为集聚创新资源、放大科创优势,推动企业“添动力、提质效”。

作为铝业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山东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的主阵地、核心区和先行区,滨州将创新与绿色作为铝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追求。魏桥轻量化基地5个项目2021年实现投产,首台全铝车身正式下线,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汽车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快速崛起,中高端铝制品占比达到63.6%,比年初提高13.5个百分点。

不只是滨州铝业。2021年,滨州市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价值链高端环节,主导产业向“战新”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高端产业强势引领。京博高性能新材料、滨华碳三碳四、鲁北锂电材料等重大项目带动全产业链跃升,5家企业入选全省高端化工产业“链主”企业名单,数量列全省第1位。6家企业入选“中国粮油榜”,占全省入选企业的一半。

2021年,滨州市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47家,同比增长88.4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入库736家,超过前两年总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较年初提高1.7个百分点,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38家。1—11月份,全市“战新”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40.2%。

聚力“双招双引”

重点项目为区域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重点项目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源泉”。滨州市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牛鼻子”,更大力度地突破“双招双引”和“外资外贸”,以项目拉动生态重塑,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据了解,2021年1—11月,滨州市共新签约、立项项目214个,计划投资总额1232.10亿元。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7个,过10亿元重大项目53个;全市有到位资金的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368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740.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5.73%,同比增长15.3%。2021年,滨州市开工建设567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2.28亿元,实现年度投资计划的129.6%。

今年1月5日,以山东省工商联十三届六次执委会在滨州召开为契机,滨州市25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总投资154亿元,涉及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精细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强”产业。滨州“双招双引”实现“开门红”。

眼下虽是寒冬季节,但在省级化工园区滨州临港化工园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在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一期天然气终端项目现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对地质和环境进行勘测测量,为后续的进场施工做好数据调研和施工准备。据了解,渤中19-6项目位于渤海中部海域,距离滨州约84公里,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凝析油地质储量超过2亿立方米,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凝析气田。该项目达产后将推动滨州市乃至山东能源结构多元化、清洁化,为滨州市打造世界级高端化工产业基地提供强力资源保障。

室外天寒地冻,车间内热火朝天。愉悦集团旗下山东如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操作工人身穿洁净服,戴着口罩、帽子,正有条不紊忙碌着。山东如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付杰介绍,愉悦家纺高端纳米纤维膜材料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2021年山东省重大项目,现已建成运行两条全自动生产线,年产高端纳米纤维膜2000万平方米。该项目技术成果经权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获得专利十余项,将为2022北京冬奥会中国健儿提供抗病毒口罩、防护服等防疫装备。

“重塑性变革”

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是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关键举措。2021年以来,滨州全市上下聚焦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坚持有解思维,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持续推动滨州高质量发展“能”于改革、“行”于突破、“成”于创新,以“重塑性变革”激发滨州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1年,滨州市以“83”工程20项重要改革事项为重点突破,部署实施了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战略性、突破性、引领性改革事项。

经过公开租赁、竞价招标和后期全面改装,一栋位于滨州市老城区的闲置办公楼再次焕发活力,通过资产盘活,成为一家集住宿和餐饮于一体的实体宾馆,完成闲置资产的“蜕变”,仅此一项就实现年创收300余万元。这是滨州市滨城区通过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的具体实践。

组建交通投资集团,加快水务、临港、文旅等市域资源整合,市县国企加强合作,2家基金公司成立并取得管理人资质,财金集团、国投集团、滨达集团分别取得AA+、AA+、AA信用资质……截至2021年11月底,滨州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68%;净资产、营业收入、利润同比分别增长82%、95%、140%。

2021年12月31日夜,随着“魏桥佳达76”“魏桥佳达78”一组“套泊热接”靠离泊作业顺利完成,滨州港打响元旦生产会战第一枪。元旦假期3天时间,滨州港共作业船舶9艘次,完成吞吐量119060吨,同比增长9.7%。实施滨州港、黄骅港、套尔河港、小清河港“四港联动”战略,是滨州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市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并作为“83”工程首位改革事项强力推进。整合临港资产资源,加快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推进滨州港物流园、鲁港现代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滨州将打造通江达海的“亿吨港群”。

技术改造为工业经济“赋智”。滨州市实施“千项技改、千企转型”改革工程,2021年1-11月,工业技改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0.7%、37.5%,增速列全省第3位、第1位。开发区改革持续深入,在全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半年评估中提升进位,列第4位。1-11月份,滨州开发区亩均税收、投资强度、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1.4%、30.8%、71.7%、20.2%……2021年,滨州有94项改革创新经验获得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表彰奖励、发文推广,“滨州改革”品牌持续叫响。

滨州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亮眼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滨州市持续擦亮“滨周到”服务品牌,“尊重企业家、厚待投资者、服务纳税人”氛围蔚然成风,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出台落实,赢得企业家和企业的拍手叫好。

把实事办到

群众心坎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滨州市统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制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真是太感谢了,想不到问题解决得这么快。”2021年9月,农民工陈先生向12345热线反映,某楼盘售楼处拖欠他和工友5万元工资。在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后,接线员立即将工单转到滨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处置,并电话跟踪督办。经协调,陈先生和工友很快拿到了拖欠的工资。

本着“小切口、大作为、好影响”的标准,2021年滨州市制定了两批40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有这样一组数字——滨州市公安局领导班子带头,走访调研725场次,走访企事业单位760家,走访社会组织197家,走访群众11000人,征求意见建议774条,撰写调查报告81篇,针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当场办、立即办民生实事745件。利用“滨州交警队长”微信小程序整改消除安全隐患9234件。针对群众提出的“停车难”问题,在主城区施划路内停车泊位1.6万个……

截至2021年12月9日,滨州市级两批40项124小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全部完成,截至12月15日,县级18批435项610小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全部完成。全市累计为群众办实事66315件,各级出台办实事制度1044项,推动2323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组织党员为身边群众办实事136308件。

而写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的“12156”民生实事也全部扎实有效推进,让公共服务实现优质共享。

滨州市防贫信息平台大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6.5万脱贫群众人均收入达到11997.8元,比2020年增长20%;全年有651户1517人纳入防贫监测帮扶范围并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全市共免除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155人次、905.3万元,危房改造1089户,为6.4万脱贫群众免费进行了健康查体,为34445人次贫困群众完成各类保险报销医疗费用1.5亿元。滨州市连续第10年由市级统一调整社会救助标准,各项救助保障标准大幅提高,惠及全市7.8万名低保对象、1.4万名特困人员和1200余名孤困儿童。倾力打造的“e家大救助”平台,受理救助4.8万次。

2021年1-11月份,滨州市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全年任务的113.63%,进度列全省第1位。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基数提高到全省最高标准,居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均列全省第1位。滨州的社保、低保、医保“三保”水平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成效显著,新建南新开河城市公园、口袋公园及节点12处、水景步道13.38公里,新立河20公里滨河绿道全线贯通,20条城市道路完成绿化提升改造……

2021年1-11月份的统计数据中,滨州市民生支出完成324.51亿元,增长19.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8.7%。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滨州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物质生活愈加丰富。

2021年,滨州全市小麦收获面积421.97万亩、单产444.68公斤、总产18.76亿公斤,分别增长0.71%、0.66%、1.38%,均创历史新高。据全市农情统计调查,全市秋粮面积496.9万亩、单产513.12公斤、总产25.497亿公斤,均比2020年有所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预计40亿公斤以上。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启动,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的实施,也让滨州的农村更加宜居。全市连片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区14个、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

同时,滨州市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全市5428个村(组)全部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土地流转率达61.96%。实施居民收入“四增”工程,2021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1%,列全省第3位。

①滨州南海风景区

②第三届滨州市企业家大会

③滨州邹平多举措打造农村文明实践阵地

④“韵动黄河 奔跑滨州”2021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

⑤中海

⑥泊港铁路开通运营仪式

⑦滨州市博物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展

⑧秦皇河国家湿地生态提升工程西榭花语风景区

⑨滨州黄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

⑩滨州海底世界

⑪滨州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