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的审美也一直在变,虽然每年都会有不少优秀的影视剧诞生,但是“烂片”也一直层出不穷,导演和编剧的审美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永远地停留在了二十年前,这就让观众格外地好奇。

一部电影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在片场负责指挥和调度全场的导演又该如何运用自己优秀的审美引发观众的共鸣?

于是一档把导演立项拍片的全过程呈现在镜头前,然后让影评人和观众去给他们打分的竞技综艺诞生了,那就是《开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档综艺很神奇,由陈凯歌、刘震云、舒淇、陈思诚担任主理人,也就是传说中的投资方,众多青年导演成为参赛选手,如果他们的剧本能够打动四位主理人,或者主理人认为他们的电影“有赚头”,那么就会批一部分资金作为导演的拍摄资金,具体金额从十万到一百万不等。

但是《开拍吧》这档综艺的主旨并不是为了呈现导演的幕后工作,而是将镜头对准了一部电影从创作到拍摄再到评估风险后投入市场的整个过程,导演们之间的竞技和比拼过程成为了整个综艺的一小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最关键的一环来了,这些导演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拍好短片,然后交给四位主理人和专业的评审团评估和打分,这部短片在这一轮获得的分数会成为下一轮线下放映的排片量。

是的,你没有看错。《开拍吧》这档综艺为了完全还原一部电影诞生的整个过程,甚至还用一座可以容纳600位普通观众的电影院投放所有参赛导演创作的短片。

然后观众就会惊讶地发现,有的作品得分很高,甚至可以说得到了评审团一致的赞扬,但是线下的票房成绩却不是很好,或者有的参赛导演被评审团非常看好并且拿到了大量的拍摄资金,最后却惨败。

比如说第一轮拿到110万投资,最后票房成绩为零,直接让投资人陈思诚赔个底朝天的彭宥纶。

可能有的作品在专业影评人那里没有获得很好的评价,但是却在线下上映时票房逆袭。

每个人对电影的审美和理解不同,但是电影最后出来的票房却很真实,也很残酷,就连第一轮投资像是在“撒钱”的主理人都因为巨大的亏损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如果说在节目的前期舒淇、刘震云、陈思诚还有陈凯歌各自还是站在演员、编剧还有导演的立场去共情每一位参赛的导演,给钱给得格外大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亏损之后,每个人都学会了冷静地评估剧本的受欢迎程度,然后根据市场预判给投资,也就是说真正地还原了电影投资人的心路历程。

很严谨,也非常地客观。

在这种节目组刻意营造的公平氛围以及高还原度中,《开拍吧》在整个赛程里诞生了很多争议极高的短片,也出现了让观众愿意反复观看的优秀作品。

但是参赛导演的竞争却一点也不残酷,没有淘汰,只有比赛,甚至还有一种其他竞技综艺里羡慕不来的平和感。在这种情况下,六位参赛导演更是撒开了欢的玩儿,把平常那些天马行空自己想拍却被投资人否掉的剧本全都拍了出来。

与其说这些导演是来比赛,不如说他们是来寻求突破。

比如被观众称为“网大之王”的易小星,从黑白荒诞的《谁拿了我的外卖》,到反讽娱乐圈乱象的《制造偶像》,再到最新一期惊悚短片《无时无刻》,观众惊讶地发现,原来易小星不只能做网剧,他早已做好了迎接市场评估的准备。

与易小星相对应的,则是每一部短片都能引发巨大讨论的文艺片导演郝杰,他审美非常地独特,拍出来的短片口碑也是两极分化,比如《冯梅的梦》收获了影评人评分第一,但是在公映后观众只给了5.1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次票房失利甚至让他产生了退赛的冲动,而陈凯歌导演那段“保护灭绝物种”的言论一下子就把观众给搞破防了,有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在走一条崎岖坎坷四处碰壁的路,明明回头或者换一条宽阔的大路会更舒坦,但是我们却倔强地奔着目标不肯回头。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坚持理想,死不认输,在流量变现、碎片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仍有人会选择放弃向市场妥协,认真打磨好的作品。

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开拍吧》这档综艺的核心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