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上一篇文章中曾谈到,根据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共有家庭户49416万户,其中“一人户”家庭有125490007,已逾1.25亿,占比超过25%。一个人的家庭各有各的故事,其中不乏大量孤身奋斗的青年,这种现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较为常见,俗称“北漂”、“沪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漂也好,沪漂也罢,各自怀揣着关于前途的梦想,带着十八般“武艺”远离故土只身闯荡江湖。这些人也许是写字楼里的白领;也许是身怀绝技的师傅;也许是已经腰缠万贯的生意人。每一个孤身奋斗的游子都应该被尊重、被善待,因为大城市的日新月异离不开他们的付出。

然而你以为的北漂和沪漂都是这样吗?你可曾见过另类漂泊一族?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在大上海的弄堂中;抑或是在某个寂静的城市角落,形单影只、离群索居,他们是“一人户”家庭中的一员,却有别于公众所认知的北漂和沪漂。

镜像一

笔者曾经的邻居虹宇,是一个来自西北的瘦小女子,租住在上海老弄堂里一个不足十平米的房间。房间没有窗户,格外狭小阴暗,紧挨着卫生间,低廉的租金是唯一的优势,可这里承载了她的全部日常。是的,是全部日常生活,因为她几乎终日足不出户。没有人知道她在上海漂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她的具体职业;也没有人知道她的经济来源。大家对她的唯一了解就是这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女子整日在家,形单影只、深居简出、朴素无华。有邻居帮她介绍工作,她说不爱和人打交道;有邻居帮她做媒,她说对婚姻无感。某年中秋,圆月格外皎洁,房东问她多久没回家了,她说好几年了,然后丢下一句“不想回,眼不见心不烦。”便匆匆离去。她几乎不与任何人来往、不与任何邻居作伴,闹中取静,自成一种“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镜像二

中国的高考制度每年从中小城市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输送到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很多人希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朋友小胡便是其中的一员。农村家庭出身,生活极其简朴,但他有着异于常人的勤奋与韧劲,大学毕业以后同学们纷纷离校开启了各自的新篇章,只有他一心想要考研究生,并发誓以后还要考博。笔者深知他视金钱如粪土却爱书如命,对他的决定表示理解和尊重,但其实对于他和他的家庭来说,一份能带来现金流的工作才是更切合实际的选择。小胡靠在培训机构兼职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京城生活,但通往北大的考研之路似乎并不平坦,旁听、自习、兼职,一年、两年、三年......终于在第五个年头,年近而立的他成功上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年后,我问他工作找得怎么样?他说考博。我知道他对博士学位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于是,旁听、自习、兼职,一年、两年......又一个苦行僧式的轮回。第三年他终于成功了,他又可以远离社会繁杂,在象牙塔中汲取知识的营养。我问他未来怎么打算,他说进高校教书,但是高校招聘应届博士往往有35周岁的年龄门槛,届时将会超龄的他很茫然无助。事实上35岁这道门槛横亘于许多行业。有人专门写过文章评论出身贫寒的文史类博士,笔者只想说,读书固然可以改变命运,但在快速发展的大都市,改变命运的还有市场需求和惨烈的竞争机制。

镜像三

曾经采访过一个男孩,名叫阿东,山东汉子,不到20岁只身勇闯上海滩,听起来很厉害。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又想快速致富,这似乎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白日美梦,阿东也不例外。从山东农村到国际化大都市,阿东受到前所未有的刺激,他励志要成为魔都的时尚青年,至少看起来是这样。于是他加盟了一家公司,这里有很多年轻帅气的男孩子,他们经常健身练就结实的身材;出入高档美发店打造时尚造型;学会用护肤品保护皮肤;奔波于各类高档场所完成各种自拍;他们还活跃在各大社交平台做自我宣传,而那些帅气的自拍会成为吸睛的神器。当然,他们的工作并不被法律禁止。阿东说,老家的亲戚都认为他是大上海的高级白领,他“打拼”赚来的收入会成为父母改善生活的来源。他说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他很孤独,没有同学、没有朋友、没有亲戚,虽然每天面对要很多人,或衣冠楚楚、或举止猥琐,但来去匆匆皆是过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肖复兴曾说,年轻的时候应该去远方漂泊,去经历种种、去磨炼自己、去构筑梦想。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的人在漂泊,很多人不得已成为“一人户”,但独自漂泊并不意味着要脱离社会、逃离现实,而且漂泊的终极目标还要实现某种意义和价值,否则就是伪北漂、伪沪漂。一个脱离现实社会盲目漂泊的人约等于流浪,“流浪”于繁华闹市,却活成一座孤岛,任岁月匆匆滑过脸颊,或孑然一身平庸度日;或脱离现实执拗于理想;或耗尽青春游走于灰色边缘......这些都不是肖复兴笔下年轻时代的漂泊应有的模样!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漂泊不等于流浪,漂泊应该有理想的彼岸,在那里一切个人及社会的意义与价值终将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