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发布了一则《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寒假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中小学寒假期间工作作出了详细部署,并附有《寒假致全国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寒假期间拒绝参加学科类培训的承诺书》《寒假期间禁止参与学科类培训的告知书》三份文件。

在通知附件《承诺书》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一项表述中明确提到,要求拒绝参加学科培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如有违反,自愿记入学生个人诚信档案。表述如下:

坚决不参加以教育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的学科 类培训。坚决不参加通过“直播变录播”方式违规开展的学科类 培训。坚决不参加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开展的“一对 一”“一对多”等隐形变异学科类培训。坚决不参加以游学、研学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坚决不参加线下机构通过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我将严格遵守承诺,欢迎大家监督,如有违反,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举一出,舆论哗然。媒体评论此做法太生硬,太粗糙,太一刀切。哪怕以“签订承诺书”“自愿”的名义,也经不起推敲。

以下是人民网网络评论部官博@人民网评和中新网的评论原文:

@人民网评

在寒假培个训,咋就成了人生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寒假参加违规培训,后果很严重!据报道,河南省教育厅近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督促每一位学生签订承诺书,拒绝寒假期间参加学科类培训,坚决抵制违规培训,如有违反,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

“双减”之后的第一个寒假,如期而至,严控学科类培训,不能松劲。在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中,尤需加大监督力度。从这个角度看,有关部门提出坚决抵制违规培训,无可厚非。

但是,“如有违反,自愿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这一规定让人看不懂。在世人的下意识理解中,入档,非同小可,档案伴随一生,难道在寒假培个训就成了人生污点,一辈子也抹不掉?

眼下,应理清两个问题,一个是,所谓的“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是动真格的还是吓唬吓唬而已?另一个是,究竟怎么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一旦纳入,将会产生带来什么样的直接后果?

不管怎么说,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的做法,都太生硬,太粗糙,太一刀切。哪怕以“签订承诺书”“自愿”的名义,也经不起推敲。

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是,学生即便违规参加学科类培训,叫停即可,乃至对违规开展培训的培训机构依法依规处理即可,为何把板子打在学生身上?再说,学生参加培训就记入档案,这种处罚并无依据,没有依据就处罚,既不能让学生和家长信服,也会折损部门公信力。

有网友认为,这种简单化的手法,不仅属于小题大做,还剥夺了一些学生努力学习的权利。应该说,落实中央“双减”部署是各地各部门的职责,但不能念歪经,更不能采取极端手法引发社会矛盾。像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这种做法,事前应充分调研,最大程度了解民众的看法,而不能强推。

违规培训纳入学生个人管理档案,已经备受诟病,有关部门有必要重新评估,及时调整,以免引发更强烈的反弹。治理违规培训有太多好的做法,那些不可取的做法该停止了。

中新网

违规补课的锅不该学生背

诚然,“双减”实施以来,一直严厉打击违规开展的学科类培训,而河南当前防疫形势严峻,国内也有多地通报培训班聚集性病例,“双减”叠加疫情,严惩违规学科类培训无可厚非。但记入学生档案,实在是有些矫枉过正。

治理学科类培训的初衷,是帮助孩子减轻课业负担,找回消逝的童年,并不是为了让补课成为影响孩子升学乃至未来工作的潜在风险,而违规培训的责任,也不应由学生来承担。

首先,面对补课,孩子并没有多少自主选择的机会,补与不补往往只在家长的一念之间。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以人为本应是一切教育政策的出发点,治理长久以来形成的补课理念,应该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不能只靠“一刀切”的一纸禁令,更不能以档案“污点”来威胁、倒逼学生一方。

其次,需要深入思考的是,为何“双减”之下,补课仍有需求、仍有市场?治理畸形的教育生态需要深入考试制度改革,科学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在教育领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这才是长远之计和治本之策。

消息来源:@人民网评、@河南日报、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