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混迹在各种娱乐圈八卦中突然涌现了一股清流,一则“叶嘉莹裸捐3568万元”的热搜刷爆朋友圈、微博等各大新闻媒体,也让一位低调的老人一夜之间突然火了起来。

她是谁?为什么这么有钱?为什么要捐出去?为什么裸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书香浸染的才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毕业于知名大学,母亲同样出自书香世家,毕业于师范大学,在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注定是要和书为友的。

叶嘉莹三岁时,父母便要求她认字背书学习文化知识,从六岁开始她便跟随家庭教师攻读《论语》,九岁时被父亲带到学堂读书,并且顺利考上了笃志小学。叶嘉莹对诗词的喜爱从这时便有迹可循,她之后的成功也离不开父母以及家庭对她孜孜不倦地教导。

她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优良环境的熏陶和对诗词的浓厚兴趣,促使她十岁左右就可以自己写诗填词。一年以后,她又考上了北平女中。

1941年,年仅17岁的叶嘉莹成功地考上了辅仁大学国文系,专攻古典文学专业,这在当时的年代而言,是多么不易的事情,有多少人渴望的啊。

17岁的她正值青春年少,美好年华,年轻气盛,对古诗永远充满着无限的兴趣和热情,热爱古诗就像热爱生命一样,古诗词让她精神饱满,让她久久不能淡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父亲因为战事与家人断了联系,母亲太过伤心因病住院,做手术时又不幸感染了并发症,住院期间始终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

坚持要回家照顾孩子们,可是却在火车上不幸身亡,叶嘉莹连母亲最后一面也没有看见,而母亲去世也成为了叶嘉莹一生所无法弥补的遗憾。

母亲去世后的她悲痛交加,此后每每想起就痛苦不堪,她强忍悲痛接连写了八首《哭母诗》,以此来悼念自己已故的母亲。之后,她选择与伯父,伯母以及两个年幼的弟弟一同生活。

当时的时局算不上好,到处动荡不已,她得到伯母的帮助,可以继续上大学,她被当时民不聊生的社会发出一腔热血,她的爱国之心熊熊燃起。

02 只谈诗词不谈爱

叶嘉莹热爱诗词到了痴迷的程度,她可以一日不吃饭但是不可以一日不读诗。她才华横溢,无论何时都可以出口成章,而且诗词造句美妙无比,她所写的每一首诗都是真情实感,每一句都令人动容。

在她的世界里,古诗词是最美的事物,而她便是古诗词一生的追随者。

她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里,她无比热爱,她的内心是充实的是丰满的,沉醉在唐宋诗词中的叶嘉莹认识了她的恩师——顾随。

叶嘉莹的师父顾随对于诗词的研究十分透彻,并且他在古典诗词中的造诣很高,又加上他和叶嘉莹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于是师徒二人相见恨晚,格外投缘,整天都在探讨古典诗词,赞美古诗词的精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随

叶嘉莹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去听顾随的课,就算是毕业之后,她还会时不时去蹭老师的课听。叶嘉莹对诗歌极其认真,顾随讲的有关于诗歌的知识她都会一字不落地仔细记录,以免有疏漏。顾随也是叶嘉莹的良师益友,他经常赞美叶嘉莹,说她是诗歌里的天才。

在辅仁大学生活与学习期间,叶嘉莹始终是孑然一身,她的生活十分简单,除了诗词就没有其他,她对这样的生活也是十分满意的。尽管叶嘉莹始终独来独往,可仍有许多男生被她所吸引。

辅仁大学

叶嘉莹长相娇俏,气质出众,才华又独到,许多男生给她写信,她一封都没有看过也没有回过,她的表哥曾经还说过她实在太我行我素,她从来不在乎这些小情小爱,只是回答道:“只要有诗词的陪伴,我便心满意足了”

叶嘉莹对外界还有男女之情没有一点在乎,没有谈过一次恋爱,她全然投入诗词,好似时间都献给了古诗词。

但是,一切都来的是那么的猝不及防出其不意,就在叶嘉莹觉得自己终身与诗词为伴之时,周围的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人的出现,改写了叶嘉莹一生的命运,他就是——赵钟荪。

赵钟荪见过叶嘉莹的照片,被她深深地吸引了。他对叶嘉莹用尽追求手段,可即便这样,叶嘉莹还是对他没有一点点的感觉。

他不放弃,对叶嘉莹死缠烂打,就算后面因为工作原因被调去了山东也没有放弃对于叶嘉莹的追求,山东到达北京的路途虽然遥远,可赵钟荪还是会偷偷跑来见叶嘉莹一面,可是叶嘉莹仍然不动心,还是坚持只与诗词终身为伴。

“我可能没有工作了”。某一天,赵钟荪突然回来找到叶嘉莹说道。叶嘉莹问他为什么,他也不回答,只是低着头沉默着。叶嘉莹心想会不会是来回跑着见自己才没有工作了呢,对此叶嘉莹感到无比愧疚,她把原因都归咎于他因为来找自己而耽误了工作。

所以之后在赵钟荪和她求婚的时候她也没有拒绝。其实叶嘉莹心里更多的是出于对眼前男人的自责和愧疚,并无其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叶嘉莹要结婚了,这突如其来的状况也切断了师徒之间的缘分。她丈夫是南京的,所以,在冬季,她和丈夫一起到了南京,就是这一别,往后叶嘉莹再也没见过自己的恩师了。

在南京居住一段时间后,她又随着丈夫迁居到了台湾,并且在台湾生活了将近二十年的岁月。

那时叶嘉莹也才24岁,还想着之后安稳下来了去见一见恩师顾随,可是在台湾的日子并不是太平的,她度过了一段极其艰辛的岁月。

03 飞来横祸

由于赵钟荪的特殊身份被抓进了监狱,身为他的妻子也被拖下了水。

起初叶嘉莹是要关押在台湾的,可这样一来就要与小女儿分开,叶嘉莹不舍。

“我只是一介妇女,还带着可怜的孩子,丈夫被关押,孩子无亲无故迟早会被饿死,你将我关在这里我守着孩子也不会跑的”叶嘉莹对着警察长苦苦哀求道,或许警察局长被眼前的母女情深所打动,最后同意了叶嘉莹的请求。

叶嘉莹比丈夫先出狱,出狱后的她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带着襁褓中的女儿寻求生计,偌大的台湾却没有叶嘉莹母女的落脚之地。

当叶嘉莹为了生计烦恼时,她想起赵钟荪有一个远房亲戚或许可以依靠,不得已,叶嘉莹只得带着孩子去寻求帮助。

不曾想赵钟荪亲戚一家过得也很困难,叶嘉莹只能带着孩子住在窄小的走廊上,可即便如此,叶嘉莹也很是感恩,能够在这偌大的世界有一个落脚之地。

寄人篱下三年后,叶嘉莹终于等来了丈夫,她本以为之后的日子可以有人依靠,但此时的赵钟荪已经不是当年的他了。

没有人知道赵钟荪在监狱中发生了什么,出狱后的他性情大变,情绪非常不稳定,常常一言不合就对叶嘉莹大打出手,白天叶嘉莹要去学校教书,晚上还要回来面对暴脾气的赵钟荪,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由于身心都长时间遭受到损伤,叶嘉莹年纪轻轻便患上了气喘,每次过度劳累后胸口都像针扎似地疼,赵钟荪根本没有体贴过自己的妻子,反而一直责备,然而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叶嘉莹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了,重男轻女的赵钟荪更是变本加厉。

叶嘉莹从未想到过自己会过上这样“黑暗”的日子,有时她也会想,从此离开这个世界是不是就不会这么累了,但她一想到自己两个年幼的女儿,便决定坚强地活下去。

04 裸捐巨款,复兴诗词

如果说两个女儿是叶嘉莹生的希望,那么诗词就是叶嘉莹活下去的精神食粮。

叶嘉莹喜欢写诗,更喜欢教书育人,她曾说过“我这一生教书育人七十载,这是我唯一喜欢做的工作,若有来生,我希望我还能成为一位教师,教给学生古典诗词”,这是叶嘉莹喜爱的事业,也是维持生计的根本。

因为叶嘉莹的课广受好评,以至于很多当地其他大学都想请叶嘉莹来任教。

不仅如此,叶嘉莹甚至还收到了电视台的邀约,在电视台公开授课,由此可见,叶嘉莹讲课有她特有的魅力,就连自己暴脾气的丈夫都一改往日的态度,提出下次和女儿一起去观看叶嘉莹讲课。

1976年,叶嘉莹的女儿不幸离世,已过中年的叶嘉莹强忍丧女悲痛连写十首《哭女诗》以此悼念,她想到恩师顾随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们要以无生的觉悟,去做有生事业,以悲观者的心态,去过乐观的生活。”于是她便坚强起来,独自一人料理女儿的后事。

“早年丧母,中年遇人不淑,暮年丧女”,可以说叶嘉莹的一生是充满不幸的,她发觉,是时候要回归故土了。

七十世纪末,叶嘉莹毅然决然提交申请,选择回归大陆生活,当然她还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教师事业,只是这次,她分文不取。

只要是叶嘉莹开课,学生们就算挤破了脑袋也想进去听课,学校为了控制人数还特别分发了听课证,要求学生们都持证上课,有的同学打起了小聪明,居然印制假证去上课,叶嘉莹听说后哭笑不得。

叶嘉莹说自己这一生没有谈过恋爱,更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爱情,她痴痴地爱着古诗词,仿佛生命和诗词相联系,或许,当年的叶嘉莹再多想想,再多考虑一番就不会结婚,也不会有后面的牢狱之灾了。

可是,未来这种事哪是自己把握得准的呢,她在苦难中造就辉煌人生,将自己的痛苦悲伤还有快乐全部都倾注于诗歌,由此,在她笔下的诗歌也变得生动起来,情感浓厚。诗词给了她力量,让她展开睿智的一生。

也有人会说,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不寂寞吗?

我想,对于叶嘉莹先生来说,那些已经是外在的东西了,是不重要的,她心中有古诗词,她被中国古典包围,她的内心是充实的,是丰盈的。在她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时代的传承,一种由时间沉淀下来的美。

叶嘉莹不仅无薪授课,她还将自己一生的积蓄全部用在了研究传统文化上。

2018年6月,叶嘉莹向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捐出1857万元,2019年5月叶嘉莹再次捐款1711万元。

叶嘉莹在南开演讲

“叶嘉莹裸捐3568万”一时之间这个话题登上热搜,多家媒体争先恐后地想要采访叶嘉莹,起初叶嘉莹都一一回绝了,她捐款不为名利,自然不会在意这些热度,然而身边的人却劝说她可以尝试接受采访,从而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叶嘉莹深思熟虑后,这才答应了央视新闻《面对面》的采访。

在采访中,记者问:“当时您选择捐出巨款,有想到如今会引发这么高的热度吗”?叶嘉莹淡然一笑说:“我捐了便捐了,没有想到这个消息会曝光出去”。说着抬头瞥见了记者为采访而准备的资料说:“我今天是想来讲授文学的,看样子你对文学并不感兴趣”。

是啊,在这个浮躁无比的社会还能有谁像叶先生这种文人风骨一样呢,今天,叶嘉莹先生依然坚守着古诗词的传承,在古诗词中寻找与这个时代为之契合的精神。她想让古诗词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

在很多人只关注叶嘉莹所捐的巨款时,叶嘉莹只关心学问,这位老人将自己半生的财富捐出,自己却孑然一身。

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衣服破了,拿针线补上就还能穿,三餐也只不过是一些米饭、青菜、馒头等,没有大鱼大肉,就是这么清清淡淡的,她却吃了半辈子,做了半辈子。

叶嘉莹从不在乎这些小事,她所在意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没落,哪怕叶嘉莹现在年纪已经大了,可她依然像年轻时那样喜爱古诗词,她将自己所学所见所闻,全部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人,她说,只要有那么一个人会听到,会感动,就满足了。

2020年,96岁的叶嘉莹登上了感动中国的颁奖台:“桃李满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词的秘密,人们感叹于你的传奇,你是诗词之儿女,你是风雅的先生”这是叶嘉莹在感动中国获奖时的颁奖词,而这句话也概括了叶嘉莹的一生。

领奖时,叶嘉莹说“我这一辈子都在教书,除了成为一名教师外我一无所长,接下来我能做的就是将古典诗、词、曲等文学创作传承下去,将我们民族的美好传承保留下去。”

在节目《朗读者》中,央视主持人董卿曾经这样描述过她:“她是白发的先生,她是诗词的儿女,她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更是许多人年轻人通往诗词世界的引路人”。叶嘉莹教导过的学生数以万计,可不论他们今时今日获得如何成就,叶嘉莹在他们的心中始终是和蔼可亲,令人敬仰的“叶先生”。

试问人的一生能有多少次青春?叶嘉莹将青春奉献给爱人、奉献给儿女、奉献给古诗词、奉献给传统文化,却从未奉献给自己。

纵观叶嘉莹的一生,可以说她是不幸的,但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找到了自己热爱一生的事业,获得了伟大的成就,成为了许许多多热爱文学的青年人的指明灯,不幸的是,她这一生都过得太过坎坷,从来都是独自一人坚强的前行,没有人可以与她相互依靠。

迄今为止,97岁的叶嘉莹仍然铭记恩师的教诲在做“有生事业”,尽管岁月从来不曾善待于她,但她依旧用自己全部的心血来回报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知网2021年《还乡者叶嘉莹》

2、知网2021年《叶嘉莹讲女性词(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