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厌倦了都市的繁华与浮夸,

那么,请你到寻一处古村,

穿越至明清,静静地与时间对视。

总有些地方与世无争,隐匿于深闺,

静待你翻山越岭,不期而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下鲍家,墟里炊烟。

远山空冥,耳畔乡音。

赫然遗世,俗常烟火。

一分疏离,一份熟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下鲍,这是一个不是很起眼的历史古村落,四面环山,如是低调。

但在某些时刻,村庄也很高调。因为它被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选做浙赣山区建筑代表,写入了《中国建筑史》一书当中,在2012年就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很多第一次来的人,会觉得山下鲍村有些残旧。墙角疯长的杂草,倾颓的砖墙,掉漆的门窗,腐朽的楼栅,一个院子挨着一个院子,空空荡荡。而距离繁华的遥远让人觉得生活在这里,像是修行。

好像是修行,转念一细思,不就是把山外烦扰之事暂搁到了一边吗。往下俯瞰,这个村庄,仿佛是一个从山谷、盆地间“生长”出来的一样。

山下鲍,从一条修长的“S”形小溪开始,它蜿蜒地从北向南穿过村子,如同一只臂膀,环绕古村,这便是金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于冬季枯水期的小溪,褪去了往日奔腾的鲜活,只剩下细小的涓流静静地流淌着,带不走冬日的寂寥,也带不来热闹的烟火。

和金溪一样安静的,还有村子里的老房子。听村里的长辈们说,村子在清朝的时候到达鼎盛,修建宗祠光耀门面,创办学堂兴业讲学,还有桥梁,庙宇,店铺,古井等等,都能看到渗透进这片土地的百年记忆。

山下鲍地处深山,良田很少,所以当时有钱家庭都在村外购置田产。方圆二三十里范围内的柳城、前湾、祝村、三港以及丽水地区都有山下鲍村人的田产。

拥有田产的山下鲍人,再把田租给他人种植,因此每逢年末,各地前来交租的佃户常常排起长队。村里南货、药材、肉铺等商铺也因此生意兴隆,人声鼎沸。

村中的鹅卵石路,经过多年风吹日晒后,石块缝隙间都长满了青苔,大片灰色中的一抹绿,像是平淡生活里时不时冒出的新机。

往事不可追忆,只有建筑依然在接受洗礼。

据统计,山下鲍村现存各种历史建筑31处,其中清代28处,民国3处。以民居为主,兼有祠堂、桥梁、庙宇、店铺、读书楼、墓葬、古井等,并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生产靛青染料的靛青塘遗址群,多数民居已近200年历史。

他们分布在双溪两岸的山坡上,多数坐北朝南,有三合院,四合院。每个院落之中,大多都有后院,土色、白色、黑色,在青山绿水映衬下与自然十分协调。

硬山两坡顶、马头山墙……这些曾经恢宏精美的建筑,如同褪去浮华的女子,用一种古老的矜持,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

古老的村庄,踏在石板上的每一步都有回响,时间可以冲刷掉一切,但也会留下最好的馈赠:比如金溪桥。

金溪桥是建造于民国时期的玲珑石拱桥,桥身全部采用天然蛮石,一块大石头上刻着“金溪桥”位于正中央。桥面也未作铺垫和修饰,任历代行人跨越,风风雨雨数年,如今风情依然。

桥石已被岁月磨砺得油光润滑,被一丛丛绿色藤蔓灌缠绕着的桥身安然自泰,桥墩的青石板看不出任何倾斜或沉陷的迹象。

沉默的古桥是村子里的情报中心,在一天的劳作之余,村民们三三两两聚拢在桥上,叼一根竹编烟筒,唠嗑些家长里短、新闻旧事,那份轻松惬意、逍遥闲适,俱都醉在晚风声里、流水声里。

时间在古老的村子里流转,过得越久,越是安静。安静得仿佛能听到曾经的朗朗书声。山下鲍人是勤奋的,我们曾以耕读为治家兴族之本,清代曾出秀才48名,增广生、太学生等27名。子孙繁衍兴旺,出现了德贤公亲见七代五世同堂的盛事,奉旨旌表悬挂“七叶衍祥”匾额。

遇上喜事,逢年过节,前辈们用造火亮、跳马灯,木偶戏等来庆祝。他们经历百年相传,到我这里,很多故事也只能从长辈们的口中略知一二。

离开村庄,再回去的我们,似乎成了村子的局外人。漫步村中,手滑过岁月的痕迹,错落有致的青石隐匿处,随处可见久经风雨的粉墙斑驳脱落。随之脱落的,是更多的古村记忆,总有一天,它们的故事,知道的人会越来越少。

只能看着村中老人笑盈盈,听着村中溪流潺潺,闻着鸡犬声声,却不知,他将何去何从,他们将何去何从。

走了一路,遇见已经叫不出名字的爷爷奶奶,他们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石坎上,看着我这个少小离家老大客,而我,想打的招呼咽在了嘴里。

这些耄耋老人,一辈子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热土,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这片乡土,从始至终,不曾远离。

他们守着古村的晨昏,在漫长岁月中,随着古村的繁荣和衰败逐渐老去,但只要他们在,我的故土就在。

这一瞬间,乡愁油然而生。

原来,人的乡愁可以是一个地方,可以是一个朝代,可以是一种味道,甚至是一个人。晴时耕地雨时歇,日出而作落而息……认真去描绘山下鲍,却发现它一点也不具体,只是脑海中一幅又一幅朦胧的画。

青山包裹之中,晚霞斜斜衬起夕阳,变成如玫瑰般的色彩。墙头炊烟,桥上行人,都像是一个信号,在召唤着远方的归人。

寻找归园田居的人们,莫不是在寻找童年的信仰。

不知道今天的文章,又唤起了谁的乡愁,谁的向往?

文章来源:武义旅游/金华旅游

本期摄影:金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