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去年提到养殖业就是一个“惨”字,因为产能的激增,消费的疲软,使得猪价一路下跌,并在分别于6月和9月时触底“5字头”和“4字头”,着实很惨烈。无论是企业还是散户都亏得一塌糊涂,但近日农业农村部表示,2021年每出栏一头生猪仍有564元的利润,并且高于正常年份200元左右的盈利水平。因此从全行业角度来说,2021年生猪养殖依然是个丰收年。

这一结论着实令人有些吃惊。因为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去年的猪价是一路狂跌,怎么还会盈利了呢?

其实要是仔细来算也并不夸张,因为猪价是逐步下跌的,去年年初时猪价还高达30多元/公斤,后来一路震荡。除6-10月份处于成本线以下外,其余7个月均处于成本线以上位置,因此平均算下来,养猪人依然盈利。

虽然不少人仍然很难接受这个数据,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却揭示了养猪业的3个“定律”。

一、合理把握出栏时间很重要

任何行业有人赔钱,也有人赚钱,养殖业也不例外。

在去年一整年的时间里,猪价震荡下滑,到下半年时明显跌下成本线。这也意味着,如果养殖户在价高时出栏较多,价低时出栏较少,那么全年平均下来盈利的几率就比较大;而相反如果在价低时出栏较多,价高时出栏较少,那么很可能这一年就呈亏损状态。

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如何判断出栏时间一直是个“谜”,但其实也并不是无迹可寻,主要还是从大趋势和供需关系入手。

比如去年生猪产能激增,而因为肉价高企使市场消费受到明显抑制,猪价总体呈下滑趋势。上半年猪价徐徐而落,分别到6月和9月时触底,并且触发了国家收储机制。随后市场肉价跌到10元以下,才刺激了消费潮,猪价才开始上涨。

这个规律可以说是很清晰的,无论是从大趋势还是从供需关系来看,都符合波动的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心态很重要

在猪价的波动中,除了受大趋势和供需关系的影响外,心态往往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两次猪价触底过程中,不乏有恐慌出栏的现象。

心态往往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挺价惜售。人往往会有一个心理,都想在最高点时卖出,但是我们之前说过,没有人会知道什么是最高点,而且往往大概率也等不到,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另一种就是在价格持续下跌时,很容易引发恐慌心态,进而踩踏性出栏,而这往往是导致猪价进一步下跌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说,养殖一方面讲究的是出栏时机,而另一方面则拼的是心态。

三、养殖业需要长期布局

在去年亏损的人中,有一部分并不是一直从事养殖业的,而是看到前两年的养猪红利后投机进入到这个行业来的。

这样的例子以前发生过不少,往往是看到什么赚钱,于是大批人蜂拥而至,结果不仅导致产业格局混乱,而且最终也赔了钱。而养殖业并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猪周期一个轮回就长达三四年,所以真正养猪的人更着眼于长期布局,行情好时借势出栏,而行情在低谷时则保存实力平稳度过周期的底部。

其实不光养殖业,农业就不是一个赚快钱的行业,包括前些年很多资本到农村大量流转土地搞种植,往往也是想赚快钱,但是后来发现赚不到钱,于是就毁约弃耕,不仅自己赔了钱,还造成了土地的破坏。所以干农业首先要怀有敬畏之心,踏实之心,才能干得长久。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