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不久后,父亲偕全家迁居德国慕尼黑。1894年,爱因斯坦的父亲因慕尼黑的工厂难以为继,全家移居意大利米兰,但爱因斯坦听从父亲的要求,继续留在慕尼黑读高中。当时的爱因斯坦对自己就读的路易波尔德中学很不满,称:“把学生当机器、当军人,只能单调地重复教科书上的教条,只能以服从为天职。”在爱因斯坦看来,只按命令行事的人,并不是健全的人。对此,爱因斯坦还说:“由命令而产生的勇敢行为,毫无意义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一切可恶的胡闹,都使我深恶痛绝。”爱因斯坦忍无可忍,不等高中毕业,不经父母同意,遂退学离开慕尼黑去米兰与父母团聚。多年以后,爱因斯坦仍对当时的教育制度尖锐抨击:“人们把学校简单地看作一种工具,靠它把大量的知识传授给成长中的一代,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要为活人服务。从学校和教育,可以观察社会和国家。一个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意愿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一战前的德国当局看中爱因斯坦的声望和潜力,专门派两位学者劝他为德国效力。一位劝道:“你的出生地、你真正的祖国在等待着你。”爱因斯坦不以为然。另一位则说:“德国欢迎的是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造者。”爱因斯坦考虑到德国能提供安定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充裕的研究时间,遂决定回德国。1913年7月10日,爱因斯坦高票当选科学院院士。1914年4月,爱因斯坦定居柏林,直到1932年12月。

1914年8月,德国93名学者签署《告文明世界书》,声称:“在和平时期,科学家属于全世界。在战争时期,科学家属于自己的祖国。”爱因斯坦拒绝在宣言书上签名。同年10月,爱因斯坦等4人签署《告欧洲同胞书》,与《告文明世界书》针锋相对。

1931年11月22日,爱因斯坦发表《主权的限制》一文,指出:“国家是为人而建立,而人不是为国家而生存。

纵观爱因斯坦一生:16岁移居意大利。17岁放弃德国籍。22岁加入瑞士籍。34岁重新加入德国籍。1933年,因纳粹上台,拒绝回德国,从此定居美国,时年54岁。61岁正式加入美国籍。辞世时拥有瑞士和美国双重国籍。

可见,爱因斯坦不是爱国者,思维不受祖国的束缚,热爱科学和自由远胜热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