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接01版

服务业稳步恢复

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

202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6.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4%。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3.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1%,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0.4%、13.7%。生活服务业持续恢复,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7%、19.0%、9.9%。龙头企业带动明显,1—11月份规模以上30强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4%,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59.1%。

“三驾马车”协同拉动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投资比上年增长10.0%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9.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0%。工业投资稳步回升,增长9.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60.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8%,占制造业投资的41.4%,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民生投资持续增长,公共服务投资增长43.8%,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89.0%。重点区域投资较快增长,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投资分别增长16.3%、20.0%、13.7%。

消费品市场加快恢复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

202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3.6%。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68.1亿元,增长1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83.7亿元,增长2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1619.2亿元,增长44.0%;商品零售7632.6亿元,增长9.1%。商品零售稳定增长,16个限额以上商品门类中15个门类零售额实现正增长,其中限额以上汽车类、石油制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8%、25.2%、19.7%。互联网零售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增长22.7%,占限额以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达28.8%。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智能和节能环保类商品零售额保持较高增速,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169.7%、122.1%。

货物进出口增势良好

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

2021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8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出口4841.2亿元,增长17.9%;进口3380.8亿元,增长10.7%。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出口机电产品4247.8亿元,增长12.0%,其中笔记本电脑增长16.5%;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16.3%,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较快,实现进出口总额1828.3亿元,增长43.7%,占全部进出口总额的22.2%,占比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进出口额2599.6亿元,增长16.8%。

发展活力持续积蓄

新登记企业33.4万户

比上年增长22.7%

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经济发展活力持续增强。全市生产经营活动保持活跃,新登记企业33.4万户,比上年增长22.7%;企业开具增值税发票金额增长22.1%。资源要素保障稳定,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6%。交通运输平稳运行,1—11月份全社会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2.1%、11.1%。发展质效持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9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3.4%、25.5%、25.7%;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1.3%、24.4%,两年平均增长22.4%、15.8%。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完成税收收入1272.9亿元,增长12.6%。

民生保障不断增强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

比上年增长8.7%

2021年,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26.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8%,低于上年0.15个百分点。价格水平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微增0.5%。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755元,比上年增长8.7%,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33元、29126元,分别增长8.3%、10.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1∶1。

本报记者 刘泰山 制图 张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