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期末考试得了奖,你会不会奖励他们呢?

一般而言,常见的奖励有:现金奖励(孩子们作为零花钱可以自行买喜欢的物品)和实物奖励(给孩子们买一套他喜欢的玩具等)或者是带孩子们吃一顿大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奖励不分贵重,重要的是要鼓励孩子们积极学习,保持优秀。

转眼间,孩子们早已经进入了假期模式,期末考试的试卷也已经批改完了,同学们的成绩也都下来了。按照惯例,考试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们会得到鼓励,比如学校的奖状证书。所以,从奖状也可以看得出一位同学在校的学习情况,这也是大多数家长评判孩子一学期学习情况的依据。

说到这个话题,读者朋友们,家里的孩子们考试成绩怎么样?得了几张奖状呢?

在河南某地的一个家庭里,一位爸爸见证了三个孩子的优秀。孩子们的学期已经结束了,奖状也已经发到手里了。孩子爸爸就想看看孩子们到底有多么优秀,于是让孩子们拿出来所获得的奖状“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的依据是,按照奖状的数量来发放奖品,奖品是一张奖状奖励现金1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位出场的小宝贝是家里最小的儿子,看着年龄可能还在上幼儿园,小儿子得了奖状奖状。孩子的爸爸很开心,奖励给小儿子现金20元。

第二位出场的小宝贝是家里的二女儿,二女儿的成绩比较不错,一共得了9张奖状。按照规定,孩子们的爸爸奖励给二女儿现金90元。

最后一位出场的是家里的大女儿,一般而言,最后出场的才是压轴戏,大女儿果然是相当优秀。数奖状就数了将近半分钟的时间,数了数大概有17张,奖励现金170元。

不得不说,这位家长的三个孩子都非常优秀,奖状代表了他们在学校好好表现的状况,无论多少,都说明几个孩子都很努力。而且两个女儿的奖状数量都不少,这也足以说明两个女儿学习成绩比较优秀。

经过这一次的“论功行赏”,相信孩子们也受到了来自于家庭的鼓励和鼓舞,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和认可,这有助于孩子们继续努力,保持优秀。而这也恰恰是父母所希望看到的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许也正是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形成的。

本来是一件让孩子信心满满,家长开心的好事,但是评论区的评论却有些“变了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网友直言,“奖励太少了”“这家长真抠门”等。

一张奖状10块钱,到底是多还是少呢?或许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不一样,而且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也不一样。孩子们考试成绩好,奖励他们的目的是鼓励继续努力、继续进步。如果一张10元太少了,那么100元甚至1000元呢?

试问,孩子们要这么多钱能干什么呢?估计他们去买一些不该看的小说或者漫画书吗?还是让他们过几天“纸醉金迷”的生活呢?

水满则溢。

奖励孩子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仅仅注重奖励本身,很可能会助长不良因素。比如,孩子们会把学习当成赚钱的工具,或许会为了成绩不择手段,这反而会害了他们。

奖励不在多少,直言家长和孩子都满意就好。

还有网友说,两个女儿这么多奖状,意义何在呢?一般而言,学校只发两三张奖状,她们却每个人拿出来这么多奖状,二女儿9张,大女儿17张,难道你们家的奖状是“批发”的吗?

有的人比较酸,有的人又唱起了高调——称奖状应该宁缺毋滥。

人家得的奖状多,说明什么?说明孩子优秀。可能在学习之余参加了学校的活动,或者说是班委,也有一种可能是这是孩子们积攒下来的奖状。

这能有什么好“阴阳怪气”的呢?

如果是积极参加了学校的各种活动或者是班委,这恰恰值得鼓励,这说明大女儿不仅仅成绩好,其他方面也很优秀,这不正是素质教育和双减所追求的目标吗?

说到底,还是孩子们优秀。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你们会奖励孩子们吗?

文字有温度,笔下有态度。我是教育研说家,专注教育、校园生活和考研领域;有观点,有深度,欢迎关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