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是否会发现一些陌生的缩写?比如刷短视频平台时评论里的nsdd、xswl、yjjc、awsl等。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迅速的当下,“缩写”无疑成为了一个热门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得越来越频繁。

“缩写”这种“亚文化”迎来了大繁荣,隐隐有了迈入主流的趋势甚至一度也被各大官媒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这种现象不断受网民追捧,从饭圈粉丝追星语言到日常生活用语,从爱豆全名到常见成语,没有什么是缩写代替不了的。

打开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满屏的yyds和xswl看得让人眼花缭乱,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缩写文化如此风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跟当下潮流

缩写文化的主体受众是90后、00后为主的青少年。当一开始只存在饭圈内部的用语“破圈”后,能听懂、看懂,会使用就是紧跟时代的一种体现。

年轻人要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这样就构成了独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圈子。在这样的心理下,互联网缩写流行语首先在年轻受众中逐渐传播开来。

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攻击

在互联网戾气渐浓这一消极的现实条件下,倘若你在公开平台提及某个明星,或者发表某个观点,都有可能招来其粉丝或者同你观点对立的人来攻击谩骂你。

而使用缩写代替关键词,至少规避了被围观和攻击的风险。

内容发布者的自我阉割

有人说微博戾气太重,饭圈思维太禁锢。但是缩写这种情况,并不单单出现在微博这一社交软件。“缩写”还存在于抖音以及其他软件。

以抖音为例,在一些短视频用户的视频发布中,也常用一些拼音缩写来代替

比如“钱”,会用“q”来代替,“酸”会用“s”代替。内容发布者们常常受制于令人困惑的审核机制,长此以往,为了安全、顺利发布、防止平台降权等问题,遵守平台的规则,他们开始自我阉割,所以被迫用缩写替代汉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一来,中文互联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缩写时代。

而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一点一滴被渗透。你是否从一开始不明白yyds、nsdd的含义,到举一反三,再到不知不觉地在生活中无意识自觉使用它。

我们身处于互联网缩写时代,大量的缩写借助互联网的传播,跻身于流行文化。

如今,孩子们生活在网络时代下,通过无数的app随时接触到网络缩写,无形之中他们挂在嘴边的不再是传统的唐诗宋词三百首,而是充斥网络的yyds、nsdd、awsl这些网络缩写词。

缩写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下时代特点,但它的发展也应适度。在此情况下,我们又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互联网环境对语言的负面影响呢?

作为互联网的万千受众之一,被缩写影响已经是不可否认的现实。

我们身处于快节奏时代,在时代的洪流中,无数文化匆匆掠过,它们被人接受又被人遗忘。就像当年霸占网络的火星文,现在早已成为“时代的眼泪”。在这一时代中,“缩写”是否也会如昙花一现般短暂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基础上,我们依然要做到对汉字拥有正常的理解。

在缩写演化的过程中,使用者在制造缩写词时潜意识里遵循了一个在语言演化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即经济原则,该原则可简单描述为:用最少的或者最简单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最大限度的信息量。

这也从侧面显示出快节奏时代,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而选择碎片化的趋势。

从阅读长句到钟意短句,再到现在将汉字简化为字母缩写,人们在语言和思考能力上的退化无法量化。

《了不起的匠人》一书中写到: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持。

汉字是沉淀千年的语言文字,也是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它们都是烙印在我们心中的文化基因,是互联网缩写所代替不了的共同记忆。

置身于缩写的漩涡之中,我们不能使之成为冲击传统语言、文字的大浪,但它可以凭自身飘忽多变的动态特征,以一种补充形式存在并发展下去。

-END-

本文由”我从新疆来“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了解熟悉而又陌生的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