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中国垄断世界的技术,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想到高铁、特高压、非线性晶体,但我们很少听说过中国的维生素C——药店中常见的保健品,也是垄断全球的。

欧美三大维C巨头控制垄断数十年的市场,肆意抬高价格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中国药厂在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下,通过自行研发新工艺,竟然最后干趴了这三大巨头。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从欧洲远洋至太平洋时,船员水手们突然牙出血、鼻出血,全身出现无力的情况,而就是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病况,让出发时200多人的船队,在抵达终点时只剩下35人,当时的人称这种病为“坏血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坏血病在数百年内夺去了无数航海人的生命,直到1747年英国的一名海军外科医生林特在索尔兹伯里号上进行了一项水果实验,才开始逐渐揭开维C的真面目。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身体得上坏血病。

现在我们在药店中仅仅只需用三元就可以买到一瓶维生素C,但要知道维C的价格曾经一度涨到了每公斤18美元,原因就在于提取维C的技术工艺,一直被瑞士罗氏公司、德国巴斯夫和日本的武田制药封锁垄断。

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全球各大制药巨头提取维生素C的工艺,都是在1933年德国人首创“莱氏化学法”的基础上研发的,这种方法也让维C实现了大批量生产,但就在莱氏化学法诞生的第二年,该方法专利就被瑞士罗氏公司买下。而罗氏集团的崛起,正是二战的爆发,大量的维C从生产线上生产出来并被运往前线,罗氏集团开始成为名副其实的维C初代巨头。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维C的巨大利益诱惑吸引国际上众多药厂参与进来,在经历了价格、工艺的混战后,最终形成了罗氏、巴斯夫、武田制药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这三家巨头为了完全垄断市场,打压新兴制药公司,联合就搞了个VC联盟,互相商定管理各自的市场,并且统一国际定价,所以出现了维C价格一度高涨、落后国家甚至买不起的局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口众多,每年要用掉大量的维C,我们当时那么点可怜的外汇连国防工业建设都不够,还要挪出一部分进口维C。

在1968年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维C研发之路,当时承担攻坚任务的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制药厂,还是以德国莱氏生产工艺为基础,目标是降低莱氏法的生产成本。但这种方法还是跟着三大巨头的屁股后面跑,关键技术也是被他们严加封锁。

事情转机出现在1980年,VC联盟开始出现了动摇,这一年中国通过全新的工艺发明了“两步发酵法”,大幅度降低了维C的生产成本,并迅速对三大制药巨头产生了实质的威胁。

于是在1986年,他们把该专利的非中国部分用钱砸了下来,因为他们担心西方其他同行拿到中国的技术和他们竞争,但VC联盟犯了一个轻视的大错误,他们没有采取有效手段拦住中国维C的生产。而且当时罗氏集团以550万美元的天价买下了我国的新工艺,是当年中国外汇的最大一笔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在数年间,国内各大药厂纷纷采用国产新工艺入局,打造了大量的维C生产线,并在国外市场上与VC联盟相抗衡。此时VC联盟想到唯一打压中国维C的办法,就是通过价格战拉垮中国药厂。于是垄断集团的三大巨头联合起来纷纷调低定价,将维C的价格从高峰时期的每公斤18美元,拉低至4美元,准备慢慢熬死中国的各个药厂。

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VC联盟没有想到,中国两步发酵法生产的维C成本远比莱氏法低,即使价格降低至每公斤4美元,中国还是赚的,于是想着熬死中国药厂的巨头首先把自己熬没了。最终VC联盟在大额亏损下正式解体,世界巨头罗氏集团卖掉生产厂、日本武田卖给了德国巴斯夫,但巴斯夫最后也没顶住停产嗝屁了,因为来自中国新工艺的压力太大了,传统工艺根本玩不起。

后来回想起,罗氏公司真的非常目光短浅,他们买下了中国新工艺的国外使用权,不准别人使用我们倒可以理解,但是自己不用,却让所有人没想到。而且当时他们在中国维C新工艺刚出来,国内药厂还没来得及大批量生产时,只买国外使用权,就是轻视了中国制药生产的能力,更没想到中国药厂有能力在国外市场上,与他们一决高下。

截止到目前,全世界形成了新的巨头,他们全部来自中国的四大制药厂——华北制药、东北制药、石药集团和江山制药,新的四大维C生产商供应着全球90%的维生素C,而且我们的价格非常地道,并没有像过去巨头一样随意抬高价格,并且在国际市场上非常照顾落后国家,这就是我国的格局和大国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