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校学生不满10人,规模超小的学校,俗称“麻雀学校”。

寥寥几名学生

教学点缺乏图书、体育器材、

学生食堂等设施设备

代课教师全科包班教学

国标课程都难以开齐开足……

综观全国

“麻雀学校”“空心校”的

乡村教学点不在少数

状况令人担忧

撤还是留

困扰着不少乡村教育管理者

为何会出现“麻雀学校”

“麻雀学校”的形成与特定阶段人口出生绝对数量相关。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口出生数量逐年减少,到1999年达到最低点,以后虽有回升,生源整体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由于城镇化的加速,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农村空心化的情况愈发严重,农村小学普遍面临生源锐减的情况,“麻雀学校”越来越多见。

“麻雀学校”遍布全国各地,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以湖南为例,目前就有8200多个“麻雀小学”,有20多万农村孩子就读于“麻雀小学”。

乡村学校人数少

是否必须撤点并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乡村学校人数少是否必须撤点并校?这个问题一直是教育界有争议的问题。乡村的小规模学校和小农经济一样,一直是被规模效益理论否定的对象,被认为是一种低效率、落后的教育方式。这是一种典型的将经济学规模收益理论搬到教育上的思维。 如果纯粹从经费投入效率、管理效能的角度来讲,的确有撤并的冲动。

按照政策,学生人数不足100人的学校以100人的标准下拨经费,一两名学生,也要配备一两名教师,要按标准拨付公用经费,要维持其正常运转,的确是一件“不经济”的事情。而且,面对一两名孩子,教师的教学热情可能也不够高,教学成长也容易受限。更何况,这样的教学点往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较为艰苦,一些年轻教师内心也不大愿意留在这样的教学点。

从民生兜底的角度来讲,却不能只算经济账,还必须算好民生账。如果“麻雀学校”撤了,孩子上学难度陡然增加,许多家庭也将面临新的困难。

从宏观层面来说, 这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关系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和乡村振兴的全局;从微观层面来讲,留在“麻雀小学”的孩子,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一般,“麻雀学校”的撤与留,直接关系到这这些孩子接受什么质量的义务教育,关系到他们人生起跑线是否公平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期待和希望,保障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农村孩子上好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这是各地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是必须兜住的民生底线。

2001年,以规模效益为导向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出台,乡村小规模学校因撤并而数量大幅度减少,致使不少乡村学生上学路远、成本增加,安全事故增多。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成为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一个政策拐点,乡村小规模学校数量出现反弹。

自2016年以来,乡村小规模学校迎来了发展机遇。

2016

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

2018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对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全面的指导性意见。

2021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再次强调“保留并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地方探索“一校一策”

因地制宜 动态调整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许多从群众角度出发让乡村教育重新焕发生机的改革探索。

湖南省新田县就探索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将农村教学点由104个优化整合为24个,80个教学点改成幼儿园或留守儿童之家。这项涉及全县农村10余万名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取得了“群众得实惠、资金提效益、教育迎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四赢效果。新田县实行“一校一策”推进教学点酌情优化、合并或暂停办学。对生源少的教学点,结合群众意愿予以停办;对已停办的教学点,视生源增加等情况适时予以恢复,动态调整。新田县的经验在于在全面摸排全县小学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最有利于学生的选择出发,尊重群众的自主意愿来决定撤留。比如,六合圩学校只有2名学生,但学生小龙的父亲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离不了人照料,为此新田县教育局作出了不暂停办学的决定。

2017年,山西省大同市的邢庄学校只有3名孩子、4位老师,但在邢庄村委支持和一位研习传统文化、立志为民的校长努力下,学校已经发展到有110多名学生、25位教,服务周围七八个村庄。四川省阆中市也是一个依靠改革让乡村教育焕发生机的典型。他们不认为乡村不能搞教育,启动了让乡土智慧点亮校园的乡村教育改革。

在多家公益机构的支持下,由北京一批专家教授探索的“让教育回村、让乡村成为儿童乐园”的教育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按照儿童全生命成长规律开展的“亲情、亲乡土、亲自然”的“三亲”启蒙教育吸引了北京、上海、沈阳等大城市的31名学生来到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关头村,让这个小山村成为城市人稳定的第二故乡,陪读的家长组成社区,开展各类手工业,使关头村开始走上教育振兴乡村的道路。

留下来的“麻雀学校”

怎么“办”

乡村小规模学校是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在服务农村困难群体、保障农村学生就近入学权益、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

我们应该看到,乡村小规模学校是中国教育的短板,存在不少现实问题。比如,大多数乡村小规模学校地处偏僻乡村,教育经费短缺,基础设施较差,教师人数不够、结构不合理、专业能力有待提高,学生视野狭窄、阅读量少,艺术教育不足,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不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的政策倾斜、部门的积极扶持、学校的主动作为、社会的协同配合。

政府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加强硬件建设,改善乡村“麻雀学校”办学条件,保障音体美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图书、安防设施等按标准配备到位,满足教学和安全防范需要,并且严格按规定拨付,保障“麻雀学校”公用经费,推进“麻雀学校”信息化建设。

另一方面加强乡村“麻雀学校”软件建设。比如,强化师资建设,新考录教师优先用于补充乡村“麻雀学校”教师缺额,采用定向委培方式,为乡村“麻雀学校”配齐合格教师。同时,落实教师待遇,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麻雀学校”倾斜,留住基层人才。此外,还应当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本乡镇“麻雀学校”统筹排课与教师集体教研备课,发挥乡村“麻雀学校”小班教学优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不管是撤还是留

各地都应结合实际情况

进行通盘考虑

不能“一并了之”

撤并之后

要解决上学远的问题

改善寄宿制学校的硬件条件

缓解家庭的后顾之忧

也不能“一留了之”

教学点保留了

要改善教师待遇和工作环境

激发教师热情

提高办学质量

来源丨半月谈、光明网、龙源期刊网、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崔竞旖

主编丨蒋 琳

监审丨钟 倩

*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