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大学组了个30多人的“读懂中国”团,来到成都,走进了宽窄巷子。

学子们拿出手机,咔咔咔一顿猛拍,连连感叹,“哦,这就是成都!”

这就是Real成都吗?

要是把成都比作一杯3000多年的老咖啡,学子们喝到的,只是最上面那层奶盖。

他们领略到的,是游客版的成都,是把三千年浮光掠影,浓缩到短短几天的第一口味道。

还有一个生活版的真味成都,藏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社区里,比如玉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大学子在宽窄巷子感受成都烟火

/图据宽窄巷子最成都官微

最有成都味的老社区之一,这样去定义玉林,成都人会觉得,嗯,点儿都不夸张。

这里有太多故事,只属于这座城市。

走过1998年的玉林西路85号,会看到一个由女诗人创办的酒|书|咖啡吧,叫做白夜。

火了4年的玉林四巷,用粉色巷墙和影视壁画提醒路人,这里是电影《前任3》取景地。

哼着“走到玉林路的尽头”,晚上去小酒馆门口排队的游客,看着路牌,“原来是玉林西路?”。

精品服饰店、买手铺、美食老店与众多茶馆酒吧咖啡店,混搭街头,毫无违和。

原创乐队、不插电live、城市民谣,不断掀起音浪,回响在狭窄街巷、老旧民居与岁月年轮之间。

1999年,子曰乐队在玉林小酒馆演出,百余观众挤爆了70平米店面/图据网络

这是今天的玉林,也是成都人心中休闲味最浓的老社区。

没成想,最会休闲的玉林,也出了浓眉大眼的“叛徒”。

玉林芳华横街9号,是一家咖啡店,几乎淹没在周边麻将馆中,这里的周一,不一般。

芳华横街是条小街,仅能两车并行,这点很玉林。路边临时停车管理员,招呼刚到的司机。

“停到两棵树中间,不得遭鸟屎!”

时针指向08:50,此刻的芳华横街,已有人前来取之前点好的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家叫Espresso G1的咖啡店,外带可以在窗口摇铃点餐拿走,窗内,一个店员正在忙碌。

栅格水泥外墙和门头几把休闲椅,能从中看出店铺“前世”几分味道——特色民宿。

摄影/崔欣

咖啡店的实际营业时间,是从上午7:45到晚上9:00,而不是外墙上公示的早8晚8。

店铺的金属广告牌,就立在人行道上,锃亮得能当镜子用,将大门照了进去。

两个DIY财神,贴在门上,“拿铁神”和“摩卡仙”,一手玉如意,一手热咖啡。

要进店的话,按照门上“办公请敲门”的提示,敲响店门,里面的店员就会来开门。

嗯,这是一家办公咖啡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9点的咖啡店里,还算安静。间或响起“呲”的喷气声和一小会儿的高分贝搅拌声。

那是店员小崔在制作咖啡,“咖啡机打奶时,声音会大点”,她微笑着给客人解释。

对要找灵感的客人来说,大厅里咖啡机的声响,能带来股新鲜刺激,从耳膜直到大脑皮层。

上午还没怎么上客时,小崔偶尔会和好奇的客人聊上几句。

等客人多了,她就会沉默下来,“我们这个办公咖啡店,要求环境比较安静”。

除了提供咖啡,店内还有打印纸、碎纸机等办公设备,免费提供给客人使用。

大约70多平米的咖啡店,分成了三个区域。

一个是小崔制作咖啡所在的大厅,这里的桌椅高度,是按照办公需求定制的。

客人在大厅办公,只需点一杯咖啡,没有其他收费。

大厅旁还有两个房间。没有门的房间,保留了前民宿榻榻米的设计,比大厅略安静些。

带门的房间是会议室,门一关,更加安静。小崔说,很多来自习的客人就喜欢在里面。

房间内的工位,价格是40元/4小时,或是60元/天,含一杯赠送的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普通客人来说,设计极简,有股子浓浓办公味的大厅,差不多够用了。

24张A4纸打印出,硕大的上班标语,再用木质文件夹板固定好挂在墙上。

办公室常见的公告板,贴着顾客自我介绍或谋求合作的便利贴,从吃货写手到野生设计师。

“扣薪小能手”打卡机也没缺席,不过在这里,它成了老顾客记录使用工位时长的工具。

几乎所有元素,都来自常见的办公物品,让人恍若重回社畜加班地。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没有随时黑脸的BOSS,只有咖啡香和打奶声在浓淡高低中,飘来荡去。

陈杨明,是周一上午最早进店的客人之一。09:30左右,他就骑着自行车到了咖啡店。

熟络地与小崔打过招呼,他走进了榻榻米的房间,拿出了自己的水杯,回到大厅接上热水。

榻榻米那个房间门口,贴着“被包断的工位”字样,这个房间,现在是他和小伙伴的办公室。

陈杨明所在的公司,叫做“麻研所”,他常会给初次听说的人解释,“不是研究麻将的,是研究麻辣味的”

成都网红美食“花椒冰淇淋”,就是麻研所的得意之作。

在麻研所,陈杨明他们团队,负责设计和研发新品,比如火锅冰淇淋和咸蛋黄冰淇淋……

设计师+品牌联手打造的麻研所移动商店

/图据网络

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让麻研所与这家咖啡店的老板有了合作。

后来,麻研所揽下了这家咖啡品牌的设计活儿,而榻榻米房间则变成了陈杨明团队的办公室。

玉林这家咖啡店开业后,陈杨明团队就同步入驻办公。

他们在咖啡香中,假装休闲,实际上,常常会为一个新创意,展开热烈讨论,直到——

大厅的店员进来提醒,“老师们,外面办公的客人说,你们的声音有点大”

在玉林这家咖啡馆,“潜伏”办公一年多后,陈杨明团队也变成了一群玉林通。

只用了4个月,他们就摸清了周围5分钟步行圈内所有美食,还设计了一个详细的美食地图。

一些老玉林人,也会翻出他们的地图参考,不忘点评几句,“伍原自家菜不错,可惜关了”。

在为这个咖啡品牌设计的新品上,陈杨明他们把玉林店“画”到了咖啡消费卡卡面。

水泥栅格、日系布招、门头矮椅,特色一个不缺,陈杨明还把自己,漫画成了店门口的客人。

其中有没有玉林情结,他自己才清楚。

陈杨明之后,第二个到咖啡店的,是一位女老师,她径直走进了更安静的工位——会议室。

拿出IPAD,她在为即将开始的咖啡培训课做课前准备。

小崔说,培训课以前在天府三街店面上,由于那边现在装修,最近就暂时移过来了。

很快有人敲门,是按约前来的学员,会议室里人数开始变多,像是学校刚打完上课预备铃。

“那些上自习的,开会的,做分享的,都喜欢在里面”,小崔看向会议室方向。

快到11:00时,老玉林杨实溜达到了咖啡馆,坐在大厅,看着电脑上的股票行情。

有时候,早上送完娃娃上学后,杨实也会来咖啡馆坐坐,“看看股票,或是处理些店铺的事”。

他在广汉有家具门店,日常运营有店长负责,有突发事务,他要么线上处理,要么赶去店里。

杨实这样的玉林本地客,小崔见过很多,还有些特别点的客人,“这家民宿的设计师也会来”。

中午13:30,午餐高峰刚过,整个玉林似乎也陷入了饭后困顿期。

这时,Espresso G1的门口,来了一位女孩,提着水杯,看着手机,没点咖啡,轻松自坐。

咖啡店门头这里,就是一个免费开放的公共空间,如果不是在冬季,摆出的休闲椅会更多。

甚至,在店门口的座椅上,拿出电脑,蹭上WiFi,办一次公,也完全OK。

下午15:30,沿着芳华横街朝里走,在街边的咖啡馆,总能发现一些带“办公”味的空间。

有的咖啡店会在特定时间,变成对外的公共展厅,为城市艺术家张罗个人作品展。

有的咖啡馆门头,会摆出一溜眼熟的休闲椅,方便客人们聊事。

要是朝北走上10来分钟,就能看到去年重回玉林的“白夜”,在这个俨然已是城市资源链接器的酒/咖啡/书吧里,顾客们谈话商议的背后,或有新一波风云将被搅动。

说起成都人,人们会一边实名羡慕,一边大贴标签,“太休闲了,最会忙里偷闲”。

谁又会想到,今天的成都人,还学会了“闲里偷忙”,咖啡馆也许就是“迷惑色”之一。

“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以后再看那些定位在玉林咖啡馆,喟叹岁月静好、偷得浮生闲的朋友圈。

请一起秒评,“呵呵,信了你的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