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0日晚,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举行专题审议,聚焦“贯彻人民城市建设理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法治化”。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了解到,共有116位市人大代表参加这场专题审议。代表们畅谈城市治理中的所见所闻,并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根本,分享了对城市治理的真知灼见。
“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重心在社区”
市人大代表范伟华接过话筒,说自己的发言题目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筑牢城市安全底线》,“细微之处最见深情,大到城市交通、电网运行,小到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配套、老年人群的居家安全等问题,都离不开安全。守好安全底线,通过城市精细化治理,向市里触角延伸到城市面上和小区点上的每一个角角落落。”
他认为,上海的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经过一段时间整治有所改善。“比如杨浦区殷行街道对区域车棚进行自动化改造,基本上消除了安全隐患。现在居民刷卡可以进入车棚,车棚烟感报警器一应俱全,还安装了充电桩。”
再看老年人群居家安全问题。他说,现在上海城市老龄化非常普遍,殷行街道老龄化达到30%-40%,老旧小区大部分是独居老人。“适老化改造为老年居民居家安全带来福音,通过商业人员对居家危险因素评估,消除安全隐患,为其配备扶手、马桶扶手、洗澡椅子,大大改善了淋浴条件,有效提高老年人自理能力,改善生活养老环境。”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人,重心在社区。”范伟华表示,聚焦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城市精细化管理是让人民群众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检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最终尺度是让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感得到充分保证。”
市人大代表李飞康发言称:“城市精细化治理,治理比管理分量更重。”他的关注点很细,但很民生。
他尤其关注道路开挖的问题,“因为架空线入地或者道路施工等原因,道路开挖的问题最近很热门,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在呼吁,要尽量减少道路开挖的频率。我建议要成立专门协调小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不能再这么频繁挖下去了。”
“机动车礼让行人过马路,但是行人如何走马路?”
市人大代表厉明发言指出,快递和外卖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一部分。“清晨醒来,很多人会点外卖,有外卖小哥给你送来热乎乎的早点。我们在享受生活便利的同时,同时也在忍受快递外卖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一系列的不便,比如骑行非机动车送快递外卖而引起的交通违法行为众多等。”
为此,他提出:“快递也好,外卖也好,也是在履行职务行为,他们有些违法是他们的个人素质问题,有些违法是道路先天缺陷问题。要给这些非机动车提供一定的便利性和通达性。”
同时,他建议,将新颁布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譬如第22条第4款,‘不得连续多次、长时间鸣喇叭’,这样的规定过于模糊,到底什么是连续多次,什么是长时间?类似的条款还值得进一步的完善。”他进一步表示,建议引入相应的积分制度来更好管理非机动车安全等,“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上海整体交通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市人大代表胡秀靖也关注了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机动车礼让行人过马路,对机动车驾驶员起到约束作用,让驾驶员在礼让行人方面形成习惯。但是作为驾驶员,从我的视角看行人是如何走马路的呢?有些行人故意在马路上慢行,这样影响车辆通行。有些行人注意力不集中,过马路的时候,一边打电话一边通行,根本不看车辆。还有的行人不去观察,小时候爸爸妈妈教育我们,先左面看看,再右面看看,现在根本不看,给行人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她提出,对行人过马路要进行正确教育引导,让行人安全快速专注地过马路,“一定要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让人和车通行互认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