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密集的出现货币转向动作。

我们在周一下调了MLF利率10个基点后,周四的LPR利率也不出意外的同步下调了10个基点。

同时在周二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也有一些重要的回应和表态,基本确立我们货币政策从小幅收紧周期,转向相对宽松周期。

而美国则截然相反,不但美联储大幅提高加息预期,目前国际大投行基本都预期今年美联储至少加息4次,甚至还有摩根大通这样比较极端的喊出了今年将加息7次的嘴炮加息。

就连拜登都跑出来喊话美联储,认为现在有必要适当地调整其货币政策抗击通胀。

我们和美国,在这样关键时刻,同时货币转向,但二者的方向却截然相反,力度也有很大不同。

美联储是相当于硬着陆式的180度转弯,我们则只是小幅转向。

但这也是非常罕见的现象,这样货币转向截然相反的背后,有着怎么样的复杂博弈和深刻逻辑。

本文我会试着做一些我的个人分析,欢迎阅读。

(1)货币转向

在周二的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做了一些回应和表态,还是比较重要的。

其中我最关注下面这一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提到的三个发力:

“充足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

“精准发力,要致广大而尽精微”

“靠前发力,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这段表态里,其中一些措辞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比如“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

这些措辞,给我感觉是,如果现阶段不重新转向宽松,那么可能面临的后果会比较严重。

这段话,我觉得也可以理解为,在给本周开始的货币转向宽松,做一些回应。

也基本可以定调为下一阶段,至少短期半年内,我们货币政策可能会转向一个相对宽松的阶段。

之所以转向的原因,我认为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而且消费可能存在失速的问题。

去年我也分析过很多次,我们坚持不大放水,所面临的压力是比较大的,我是希望我们能撑住,但要是实在撑不住,不得不放水刺激一下,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能多撑一会是一会。

而从目前情况看,现阶段显然是已经到了需要放水刺激一下经济的时候。

虽然,我还是比较担心放水之后的一些副作用,不过既然已经转向了,我们也只能接受,我也可以理解。

而且从央行的实际操作看,显然这个放水的力度,还是把控得比较谨慎,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节制的大水漫灌,而只是比过去21个月,稍微加大一些放水力度。

比如,本周一下调MLF利率10个基点,这个也只是小幅下调。

正常调整利率,25个基点是常规幅度,50个基点算大幅调整,10个基点算小幅调整。

由于LPR利率是锚定在MLF利率上。

所以在周一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后,周四的LPR利率自然也同步下调了10个基点。

这就是利率传导机制。

不过,今天5年期LPR利率只下调了5个基点,并没有同步下调10个基点,这个是低于市场预期。

由于个人房贷和企业中长期贷款,基本锚定在5年期LPR利率上。

所以5年期LPR利率比1年期LPR利率的影响更大。

5年期LPR利率如果下调幅度过大,很容易用力过猛,导致房价迎来新一轮暴涨,这跟我们房住不炒大战略是相违背的。

所以一般都是1年期LPR利率比较容易调整,而5年期LPR利率不会轻易去调整,有调也是小调。

这次年期LPR利率才下调5个基点, 以100万房贷,等额本息偿还30年计算,月供额约减少30元。

所以,对个人影响,其实并不大。

但从宏观层面来说,5个基点虽小,但能撬动的资金还是比较大的,这个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预期变化

本周A股表现却比较弱,除了一些直接受益于降低LPR利率的板块,比如银行、基建等大蓝筹。其他大多数个股,本周都跌得比较惨。

很多人就不理解了,不是“降息”是重大利好吗?

这就涉及到金融市场的一个很有意思地方,就是一个消息的落地,好坏并不是客观的,甚至对市场的结果影响也不是客观的。

比如同样降息,有时候降息会导致股市大涨,有时候降息之后股市仍然大跌。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阶段发生,会有不同影响。

这取决于市场如何解读这件事情。

因为市场是芸芸众生的集合体,而芸芸众生背后是我们这样一个个有自己独立思维、主观看法的个体。

这导致市场解读市场的时候,也必然有其“主观性”。

以本周来说,本来降低MLF利率和LPR利率,客观来说肯定是直接利好金融市场。

不过呢,架不住市场里有很多人被“吓到了”。

为什么会被“吓到”,想必大家也已经很清楚。

说白了就是“预期转弱”。

所以我周一文章里也提到,央行之所以开始由偏紧周期,转向偏松周期,最主要还是为了“稳预期”和“稳市场”。

这也涉及到一个“预期变化管理”。

A股的这个表现,也比较明显是“买预期,卖事实”。

另外,除了我们内部这种经济下行压力,所带来的的预期转弱之外。

更大的变数,主要是来自于外部。

其中主要就是美联储今年加息的次数和幅度,这个目前还有比较大的变数。

目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是越来越激进。

这类“嘴炮加息”有越来越多的离谱版本。

比如,在摩根大通CEO抛出今年美联储将加息7次的极端观点后,最近美国又出现3月份要加息50个基点的激进预期。

正常美国操作利率的幅度是以25个基点为主,除了遇到重大危机和需要,美国很少有一次性调降超过50个基点。

2020年3月份遇到全球金融市场崩盘,导致流动性危机出现,美国才一口气调降了100基点,一口气降至0利率,是十分罕见的超大幅度降息。

而美国上一次单次加息50个基点,还是2000年5月,当时直接戳破了互联网泡沫。

所以,我倒不认为美联储现在有这个魄力,来做这样大幅度加息。

我的预期是,美国在今年3月~9月,会加息4次,每次加息25个基点,会加息至1%。

至于后续还会不会加息,得观察美国到时候通胀情况,如果加息4次美国通胀仍然高烧不退,美联储的确还是有可能进一步加息。

那么加息7次的比较极端情况,是有一定概率出现。

但加息之后,如果美国在夏天之后通胀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那么美联储则有可能直接偃旗息鼓,保持观望。

但那也是加息4次之后的事情了,所以,今年美联储大幅货币转向也没有什么悬念了。

这也会某种程度上制约我们的货币转向。

虽然当前我们货币政策跟美联储是截然相反,但这个反向力度也不会太大。

(3)货币周期的错峰

我们回顾过去这两年,可以发现,我们和美联储的货币周期,是存在明显的“错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3月,我们和美国,都是受疫情影响,同步大放水。

美国是直接进入无限印钞模式,一直到21年11月才开始缩减购债,减少印钞力度,并将于22年3月开始加息。

而我们因为提前控制住了疫情,所以我们是从5月份开始就回归正常货币状态,没有再跟随美联储大放水。

我在20年8月份也写过一篇文章,分析我们会在半年内小幅收紧资金面。

后来21年上半年,我们也确实是小幅收紧了资金面。

但到了下半年,随着一些房地产企业暴雷,我们结束了小幅收紧状态,开始回归不松不紧的正常货币状态,一直持续至今。

并在本周正式进入偏宽松状态。

我们的货币政策,除了20年初受疫情影响的短暂大放水,后面整体还是以稳为主。

不管是小幅收紧资金面,还是当前小幅宽松,这个转向幅度都不算太大,并且每次货币转向,都会给出至少半年的缓冲时间。

而美国这次从大收水,到大放水的这种大幅度转向,缓冲时间显然是不够的。

上一轮,美国从大放水到大收水,缩减购债用了2年,加息到缩表用了2年。

而现在,美国从缩减购债,到加息,满打满算最多也就5个月的缓冲时间。

美联储这次货币转向,是涉及到上百基点利率变化的大幅度转向,可不是我们这样10个基点的小幅转向。

显然美联储这么大力度的货币转向,仅仅只有5个月的缓冲时间,这是完全的硬着陆。

是大概率要出问题。

那么美联储加息之后,我们货币动向会怎么走?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今年一季度转向偏宽松的货币状态,是抓住美联储加息之前的窗口期,先放水刺激经济一下,然后等美联储加息之后,我们才有加息空间。

对于这个观点,我相对赞同,但并不是完全赞同。

因为货币政策不宜频繁转弯,哪怕只是小幅转弯,也很容易把车上的人晃晕。

所以,既然我们当前转向偏宽松货币状态,我认为至少会维持半年周期。

下半年才会根据实际情况,可能先转回正常货币状态,随后再重新偏紧。

我们当前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在美联储不断提高加息预期的情况下,反向进行宽松,是建立在两个基础。

1、我们的通胀率整体并不高。

我们当前平均通胀率仍然在2%以下,并不制约货币政策。

假如我们通胀率跟美国一样飙到7%,恐怕我们早就加息了。

通胀一直是各国央行最重要的货币影响因素。

2、汇率比较坚挺

即使本周央行下调MLF利率,包括过去半年两次降准,还有外汇升准,这些本来都是利空汇率的操作,却都没有阻止人民币汇率升值。

本周这样明显表态要偏宽松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仍然维持在6.35以下的汇率高位,显得十分坚挺。

低通胀和汇率坚挺,是我们有底气跟美联储逆着来的最重要基础。

这里顺便吐槽一下,这跟土耳其那套埃尔多安经济学,没有任何可比性。

土耳其的利率动辄就是几百个基点在升降,之前一口气加息到18%,后面又一口气降息到14%,波动幅度400个基点,跟我们每次就是10个基点的精细化调整,完全就是天壤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加上土耳其12月通胀率已经飙升到36%,突破天际。

而土耳其汇率也是贬值了一半。

这跟我们的情况是截然相反,土耳其这种是完全处于经济崩溃状态,而我们是以稳为主,完全就没有可比性。

土耳其也可以作为一个反面案例,证明要跟美联储反向而行,是需要强大的实力做支撑,不然反而很容易被收割。

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只有我们可以做到跟美联储逆着干。

其他国家大都只能被迫跟随美联储加息,大幅度货币转向。

像韩国这样的金丝雀国家比较敏感的,都已经提前大幅度加息了。

因为这些国家的通胀大都失控了。

所以,通胀和汇率,是今年最重要两个观察指标,也会决定央行本轮货币宽松周期会持续多久。

假如,美联储今年加息次数在4次之内,加息幅度低于100个基点,那么对我们货币政策影响不会太大,属于我们可承受范围之内。

这种情况,人民币汇率仍然会维持在6.5以下保持坚挺,美元指数则会相对弱势。

那么只要我们通胀率不超过3%,我们就会维持偏宽松状态。

但只要我们通胀率一旦超过3%,我们则可能随时结束偏宽松状态,进入到偏收紧。

假如,美联储今年加息次数超过4次,甚至达到极端的7次,加息幅度达到175个基点。

虽然我认为美联储这样做可能性很低,但如果美联储真的这么搞,就说明,美国是完全在恶意进行全球金融收割,是完全奔着金融收割去的。

在这种情况下,全球金融市场可能会出现重大危机。

到时候美元可能会短时间大幅走强,如果这样单纯金融收割效果不好,不排除美国会制造局部冲突的可能性,来加以配合。

那么我们到时候要观察,人民币汇率能否继续保持坚挺,假如汇率出现较大幅度贬值,我们货币偏宽松也是随时可能结束,并且可能也会在美联储加息后半程里,我们也切换到加息周期中。

我们当前跟美联储的货币周期是错峰的,但不是完全不受影响。

所以,今年我们货币政策走向,主要就是观察汇率和通胀这两个指标,有三种可能。

1、汇率维持在6.5以下,通胀率维持在3%以下,我们就会持续保持偏宽松。

2、假如汇率贬值到6.5上方,通胀率超过3%,则会结束偏宽松,回归不松不紧状态。

3、如果汇率贬值到7以上,通胀率甚至超过5%,那么我们则可能会收紧货币,甚至加息。

当然,从长期来看,我是比较看好人民币可以持续升值的,我们汇率三年内破6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整体来说,我们的货币政策,整体会保持“以我为主”,会受美联储影响,但不会完全跟随,更多看我们实际情况,和国际局势情况去随时变化。

这是比较复杂的。

总而言之,未来3个月,我们还有可能运用降准、SLF利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等方式,去做一个偏宽松调整。

但不管是用什么工具,我们调整的幅度,应该都会很小,只是一个偏宽松周期,不会贸然去无节制大水漫灌。

毕竟当前外部的变数还是比较多,需要走一步看一步,随时随地去灵活应对,来因势利导。

本文作者:星话大白。

我每天都会写分析文章。

原创不易,多谢赞赏和关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