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19日,“郑德仁先生百岁生日音乐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百岁高龄的郑德仁穿着白色毛衣搭配着红格子围巾,精神矍铄“时髦”现身。家属、同事、学生也悉数到场,集体为老寿星庆祝。

“郑德仁百岁生日音乐会”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演艺厅举行

在他的三个女儿、几代学生和曹鹏、阿克俭等多年老友的见证下,在爵士乐奏响的《生日快乐》乐曲中,郑德仁切开了他的生日蛋糕。

“爸爸年纪也大了,原本他只是说家族内部庆祝一下就好,没想到乐团帮我们办得这么大,看到几代学生同台演奏,我想他心里也一定很高兴。”大女儿郑雪梅接受采访时感动说道。

谆谆善导满桃李

郑德仁1923年出生于上海,1943年被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简称“音专”)录取,师从当时工部局乐队的首席大提琴师佘嗟夫教授,成为音专自1926年开办以来第一位低音提琴专业学生,也是全国第一位最早学习专业的低提学生。

1955年,郑德仁接替佘嗟夫的教课工作,到上海音乐学院担任低提专业兼课教师。虽是兼职,但一干就是三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德仁和92岁的学生洪友龙(左)

其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学生洪友龙已经92岁了。生日当天,他为郑德仁献上一束花,并寄上“希望郑先生永远健康!”的祝福。从1952年,洪友龙被上海实验歌剧院指派向郑德仁学习低音提琴,成为郑德仁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低提学生。“我一开始跟郑先生学习如何拉贝斯,后来经常看他写谱子,我就非常羡慕,在他的启发下,我也学习了配器,对我今后的演出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洪友龙向记者回忆起了当年。

“本场音乐会的开场曲目《火把节》《江南好风光》正是由郑老师作曲的,我们学生来为他演奏。”原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朱顺华这次为音乐会也是做了充足准备。从14岁师从郑德仁,重视基本功的郑德仁对学生们可是一丝不苟。“他对我们很严格,不要求学会很多,但要基础一个一个打好。所以现在别人听到我们是郑老师的学生,就会觉得我们的技术没问题的,这也让我们自带光环了。”朱顺华打趣道。

生日会上,朱顺华和学生纷纷上台献演,徒子徒孙三代齐聚,上演了一幕低音提琴家族的大聚会。“不紧张,很激动,很荣幸。”演出前两天,朱顺华遇到了郑老师,“他说我胖了,我真是不好意思!提醒我也要注重一下形象问题。”

谆谆教诲育后辈

“父亲对音乐的热爱对我们姐妹三人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一直叮嘱我们要正直,要乐于助人。”大女儿郑雪梅说。

在记者提问到现在郑老师的生活怎么样时,“我现在的生活平平稳稳。”是郑老师告诉大家最好的回答。如今,百岁的郑德仁每天都会观看新闻,关心新冠疫情,关注国际新闻,还会收看《海峡两岸》等节目。

郑德仁和三个女儿

一开始姐妹三人都跟着母亲学习钢琴,后来父亲购入了一台德国大提琴,便由大女人跟随父亲开始学习。“当时我也还小,拉不了这个大提琴,爸爸就调整了一下把位让我便于上手。”如今,郑雪梅也走上了专业道路,成为星海音乐学院的钢琴和竖琴老师。

从小到大都陪伴在父亲身边的小女儿郑洁桦讲述了父亲对她的影响。小时候由于身体原因没有继续学习音乐,在成长之后再次接触。“爸爸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传承给了我们,所以我现在不管在社区搞钢琴教育也好,还是从事特殊教育也好,都跟家里的教学风格密不可分。”在生日会上,看到父亲以前的学生还专门举办了这次音乐会,这份重视令郑洁桦动容。“他们对我爸爸的那份尊重沿袭给了我们,所以我们对我们的老师也是十分尊重。同样我爸爸对学生的爱护也像对孩子一样,所以我们也爱护我们的学生。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的印象。”虽然郑洁桦未能继续学习低音提琴,但是自己的女儿再次继承了低音提琴。

在观看音乐会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一位听得格外入神的观众,原来与郑德仁也有着不浅的缘分。蒋超的父辈与郑德仁是好友,钢琴启蒙老师正是郑德仁的夫人,后来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毕业。“不论是以前在读书,还是后来走上社会,在各个音乐会或是演出排练,都能看到郑老师写的谱子,可以说,郑老师对上海的整个流行音乐、爵士乐、轻音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久前蒋超才跟郑德仁见过,“这次再次见到郑老师精神的样子感到非常开心,在这里也祝郑老师寿比南山,万寿无疆!”

记者:曹香玉、陆海捷

部分图片:曹香玉

编辑:曹香玉、赵玥

校对:赵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