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

能吃掉所在领域全球一半市场的中国企业并不多,长阳科技算一个,但由于赛道过于小众,所以其在资本市场的关注度并不高。

今天把长阳科技单拎出来,主要是基于正在发生的两大变化可能会让公司捅开天花板。

【基本盘升级】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的最大成本项,占比在20%以上,而背光模组的主要成本项是光学膜。

一个完整的背光模组由三种膜组成,1张反射膜,2张扩散膜和2张增亮膜。反射膜的作用是将部分光线反射至背光模组的出光方向,以此来提高光的利用率。

长阳科技的主营产品就是反射膜,2012年,公司第一代反射膜问世,就此打破日本东丽、日本帝人等长期垄断的局面。到2017年,长阳科技成功通过三星的认证,一跃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龙头,目前在全球市占率已经超过50%,反射率达到97%以上(全球第一),技术水准和产业规模都是顶级的,客户覆盖三星、京东方、LG等几乎全部显示巨头。

2019年,公司作为唯一的光学膜公司被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授予“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卓越贡献奖”。

由于OLED面板的光学膜用量高于LCD,市场担心反射膜的市场会萎缩,但事实是,不仅不会萎缩,反而可能会呈指数化增长。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以目前的成本水平,OLED是无法取代LCD的。

HIS Markit做过测算,在60%的良率基础上,55英寸UHD OLED的制造成本是LCD面板的2.5倍,就算良率提高到90%以上,UHD OLED的成本也是LCD的1.8倍。

其次,LCD面板正在朝大尺寸迈进。

根据Omdia的预测,2021年全球液晶电视平均尺寸将从2020年的47.3英寸向49.3英寸迈进,2023年将突破50英寸,显示屏大尺寸化必将带动反射膜需求量的增加(面积在增加)。

▲图片截取自开源证券

最大的看点是Mini LED普及所带来的巨大增量空间。

仅就目前来看,兼具性能与成本优势的Mini LED是最有竞争力的一种显示技术。

在显示效果上,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的LCD显示屏,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都比普通LCD显示屏要好得多;而在成本端,特别是中大尺寸领域,Mini LED相较OLED也更有竞争力(Mini LED显示方案的整体成本仅为OLED的60%)。

2019年,中国Mini LED的市场规模还只有16亿元,而到了2020年,这一数据快速增长到37.8亿元。从全球范围内来看,2021年才是Mini LED爆发的元年,TCL、三星、华为、苹果等多家科技公司相继发布Mini LED产品。

根据群智咨询给出的预测,全球Mini LED显示设备将从2019年的324万台增长至2023年的8070万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90%。

Mini LED爆发,反射膜可能是最受益的环节。

传统LCD背光模板一般只需要30-50颗LED灯珠,而Mini LED要使用的LED颗数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例如,小米最新发布的大师电视82英寸至尊纪念版具备960分区背光,共15360颗Mini LED;康佳最新发布的75英寸8K Mini LED背光电视采用了20000多颗Mini LED。

面板打孔量的数量级式增长大大提升了对反射膜的挺度要求,与此同时,Mini LED的反射膜厚度要小于75微米,远低于普通反射膜188微米的厚度。

技术难度的提升必然伴随附加值的提升,根据目前业内的测算数据,Mini LED的价格能达到普通LCD反射膜的十倍,爆发力惊人。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伴随Mini LED渗透率的提升,反射膜的市场空间必将急剧膨胀。长阳科技凭借在反射膜领域积累的客户和产业优势,可以无缝对接导入市场。根据该公司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经拿到Mini LED反射膜的相关订单。

2021年5月,长阳科技“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项目”正式投产。在此之前,长阳科技反射膜的产能为3亿平方米,基本满负荷运行,甚至出现过产能不足的情况(2018年产能利用率达到108%)。对于IPO没多久的公司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排除了为上市而强行扩产的嫌疑。

如果单品价值量保持不变,9000万平方米的新增产能意味着营收空间提升30%,要是Mini LED反射膜,大概率会给公司带来倍量的收入增长。

【第二增长极放量】

反射膜是长阳科技起家的业务,也是目前公司的基本盘,除此之外,长阳科技还提出了“十年十膜”的规划,企图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包括光学基膜、锂电隔膜、TPU薄膜(车衣膜)、CPI薄膜等产品。

当下来看,其他产品大多还没有导入市场,但光学基膜的能见度已经非常高了。依据主要有三点:产业替代空间大、政策高度扶持、公司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先看产业空间。

光学基膜是光学膜产业中工艺壁垒最高、也是成本占比最大的领域(光学基膜的成本占到光学膜的70%)。2020年,全球光学基膜市场超过300亿元,但这一市场主要被杜邦帝人、三菱化学、SKC、3M等海外公司霸占。日本在基膜领域的专利占比高达85%,而中国仅为3%。据统计,2021年中国大陆厂商光学级PET基膜设计产能为55.8万吨,且主要集中在低端领域,而需求却接近80万吨,高端基膜主要依赖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再看政策导向。

在中国做投资必须要关注政策,政府的态度对于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命运有最终决定权,像教培、社区团购这种行业在一夜之间就死了。而从目前的风向来看,像光学基膜这种被“卡脖子”的高端材料则属于国家长期大力扶持的产业。

2017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光学聚酯基膜的产品标准。

2014年、2019年、2021年,工信部连续发布《HG/T4607-2014光学级聚酯薄膜预涂底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HG/T5656-2019光学级聚酯薄膜增亮膜用预涂底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和《HG/T5858-2021光学级聚酯薄膜(PET)偏光片保护膜》三项行业标准,引导国内企业高效率发展。

对于光学基膜的下游企业来说,在国际贸易摩擦的大环境下,也不得不考虑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所以对于导入本土供应商也有极大的热情。

目前中国企业正从低端做起,然后不断向高端迭代,价格优势是当下主要的竞争力。根据一线调研数据,本土产品的售价在0.9-1.2万元/吨左右,而进口BOPET价格约为5.5万元/吨,是国产品牌的5倍左右。

最后看企业自身的规模与竞争力。

2018年,长阳科技的2.5万吨光学基膜产线开始小批量投产,经过两年的爬坡和改进,目前其光学基膜产品已经开始在市场大规模放量。从毛利率这一指标来看,盈利能力提升迅速,表明已经得到市场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长阳科技光学基膜的毛利率只有-7.03%,到2019年提升至9.29%,实现扭亏为盈,2020年进一步提升到20%。在此基础上,去年上半年基膜产品收入同比增长了超50%,毛利率也再次提升了13个百分点。

随着产品线的升级和竞争力的提升,利润空间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0.9-1.2万元/吨价格计算,这2.5万吨满产后能带来2-3个亿的营收。

更大的看点是新项目。

2021年10月,长阳科技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长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2.2亿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该项目投产后对公司业绩同样会有倍量贡献。

首先是产能大幅度提升。目前长阳科技的基膜产能为2.5万吨,新产线投产后意味着基膜产能直接变为现在的四倍还多。

其次是产品附加值提升。公司现有的光学基膜主要是应用于对分辨率和对比度要求不高的中低端显示领域,而新产能聚焦于偏光片离型膜和保护膜、MLCC离型膜等高端领域,产品价值量也会上一个台阶。上文提到国内外产品价格差巨大,主要就是低端和高端的差异。

2021年下半年之后,机构开始对长阳科技进行密集调研(半年时间内接待了超300家机构),根据各大机构给出的普遍盈利预测数据,到2023年,长阳科技的净利润有望冲击5亿,
届时就算给30倍PE,市值也将达到150亿,和现在相比有近一倍的增长空间。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