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姜文母亲在临终之前,递给姜文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信封,姜文好奇的打开一看,脸色一下子变了。后来他才知道,自己误会了母亲一生。
1963年,姜文出生于河北唐山姥姥家,稍大一点,姜文才回到父母身边,之后辗转贵州、湖南等地。
1973年,全家迁到北京定居,姜文转学到了北京72中。
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也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
姜文有个比他小6岁的弟弟,叫姜武,兄弟俩性格完全不一样,姜文不文,姜武不武。
姜武和姜文虽然相差6岁,但姜文到哪去玩,都带着弟弟,哥俩感情一直很好。
因为姜文是老大,再加上性格执拗,小时候没少挨过母亲的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姜文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平时很少在家,母亲是一位教师,于是教育孩子的事基本都落在母亲身上。
母亲为人严厉,她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了让姜文带好头,作为老大,必定是挨打的那个。
比如,兄弟俩一起偷偷溜出去玩,回来时,母亲问:你俩去哪里了?这么久没看到人?
姜文直来直去:我们玩去了。母亲心想这么忙还有闲心出去玩,“啪”的一声,一耳刮子打在姜文脸上。
姜文后来说:那一耳光把我从这个屋打到另一屋去了。
而姜武就很会观颜察色,一看母亲脸色不对,马上撒娇:妈,我们去捡树枝去了,给咱家炉子生火用。
他母亲一听,心就软了,又好笑又好气:滚滚滚,滚一边去。
所以说,说话是一门技术活,说的不好让人跳,说的好让人笑。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是不少的,一般牛脾气不会说话的孩子挨的打就多,嘴巴抹了蜜的孩子,大都讨父母的喜爱。

对于母亲的教育方式,姜文虽然心有不悦,但也算理解,他一直努力的表现自己,想在母亲眼里寻找存在感。
中学时代的姜文遇见了英达,那一年,姜文10岁,英达12岁。
1980年,姜文高考落榜,英达建议他去考中戏,姜文考试那天,英达还是他的专职司机,骑着自行车带姜文去赶考。
没想到真的被他考上了,他觉得自己终于扬眉吐气了,喜滋滋的拿着录取通知书给母亲看,结果母亲的反应让他大失所望。
她说:我忙得很,哪有功夫看这个,你去把桶里的衣服赶紧洗了。
姜文心里无比的沮丧,但是坚强的他很快调整心态,发誓一定要做更好的自己,让母亲刮目相看。
1984年,姜文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曾主演过《家庭大事》、《高加索灰阑记》等剧目。
1985年,他被导演陈家林看中,在《末代皇后》中出演溥仪。
为了这个角色,他查找了很多溥仪的历史资料,还去拜访溥仪的弟弟溥杰,最后成功塑造了这一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6年,姜文凭借《芙蓉镇》中秦书田这个角色,不但收获了事业,也收获了爱情,女友就是女主角刘晓庆。
之后,姜文又相继出演了《红高粱》、《闺阁情怨》《北京人在纽约》等经典作品。
1995年,姜文首次执导《阳光灿烂的日子》 ,大获成功。
姜文有出息了,首先就想让父母享福,他给父母买大房子住,可是父母在老家呆惯了,不想离开老地方。
再一次被母亲拒绝,姜文很是挫败,他觉得自己不管怎么努力,母亲似乎都对他没啥好脸色,这一直是他多年来的心结。
姜武脑子活络,看到母亲不愿意搬到哥哥买的大房子里住,赶紧在母亲的房子旁边买了一套房子。
目的就是方便照顾父母,父母一直夸他孝顺。
姜文姜武都是有孝心的儿子,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姜武的方式更容易让母亲接受。
姜文和母亲的性格都比较刚,所以碰到一起,就是针尖对麦芒。
而姜武和母亲,是以柔克刚,自然相处皆大欢喜。

但,作为母亲,怎么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呢?姜文的母亲一直爱着姜文,但她已经习惯了严厉对他,改不过来。
但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牵挂着这个被她训了一生的大儿子 。
在病床上,她颤颤巍巍的掏出一个鼓鼓囊囊的牛皮信封给姜文。
姜文打开一看,里面厚厚一沓钱,他心里百感交集,一开始他以为母亲还是对他有成见,连他之前给她得钱都不屑于用。
后来才知道,母亲这是对他爱的表达,她一直心疼他,所以自己舍不吃舍不得穿,都把钱攒起来,就想在去世之前弥补曾经对儿子的伤害。
可惜,姜文知道得太迟了,等他想好好和母亲相处时,母亲已经闭上了眼睛。
让人欣慰的是,不管母亲当年怎么不待见姜文,但姜文始终是个孝顺的好儿子,回忆自己和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姜文无怨无悔,唯一后悔的是,没在母亲有生之年和她完全和解,这一直是姜文心中的痛。
如今,姜文二婚娶了周韵,做了父亲,他深知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正所谓,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用一生治愈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