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中午好,这里是老育。

一大早就看到一则阴间新闻 #咸阳政府辟谣政府工作人员家暴#

??看到这个热搜的第一眼老育迷惑了,不管是不是政府公职人员,重点应该放在是否存在家暴行为啊!

紧接着 #陕西一公司高管因家暴妻子被停职# 上了热搜。

看了一圈,老育明白了。

19日下午博主@致我那即将逝去的青春发出了一段监控视频,看得人血气上涌。

视频中的男人当着孩子的面对女人拳打脚踢长达几分钟,妈妈护着孩子喊着宝宝不要怕,男人毫不在意继续拖着女人,甚至最后还误伤了自己孩子...

下一段监控里,婆婆出现了,以为同为妻子、女性的她能伸出援手。可她只是象征性地拉了几下,然后冷漠地抱着孩子走开了,听着儿媳的抽噎还顺手收拾桌上的碗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频里的巴掌和拳脚虽然没有落在我们身上,但是却能感受到疼痛和害怕。

当着孩子的面都能下如此狠手,这男的还有一点人性吗?

而针对博主所说的实施家暴的是政府工作人员,咸阳市网络举报中心发布辟谣信息。

随后@陕西空港新丝路商贸有限公司 1月20日凌晨发微博称:家暴男是该公司综合部副经理王鹏飞。对其处理结果是:予以停职,并移交集团纪委进一步调查处理。公司已派负责人到家中看望慰问其妻子。

希望停职只是第一步,后续作出更多实质性的惩罚,而所谓的看望慰问也不是去劝和的。

微博上还出现了疑似当事人的自诉:“打我也不是第一次了,怀孕的时候打我,坐月子的时候骂我、骂我妈,50多天的时候生气把我娃使劲扔在床上,后面太多次我都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悲的是,被打者表示自己的父母也让她为孩子忍耐。

即便是抱着「为了 孩子有一个完整的家」的观念,但让孩子从小胆战心惊地生活在暴力的家庭下,完整又有什么用呢? 即便是没有父亲,让孩子和自己远离暴力,拥有一个健康正常的环境,才算是对孩子好。 这样的忍耐只会加深孩子的心理阴影。

1月20日下午,警方发布通报:该案正在依法处理中。

只希望当事人可以尽快逃离家暴男,给自己给孩子一个健康正常的生活环境。

每每提到家暴话题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快逃。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这句话我们必然都明白,但真正遭遇过家暴的人,能坚定选择逃离的又有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在关于离婚纠纷的专题报告中称:在过去两年,全国离婚纠纷涉及家暴的一审审结案件中,有91.43%的案件是男性对女性实施家暴,73.40%的案件原告是女性。
但仅有14.86%的家暴离婚案,成功办理了离婚手续。

国内也有研究数据显示:国内多数女性在遭受35次家暴后才选择报警。
甚至大部分女性在遭受到家暴后,都会回到施暴者的身边,继续和施暴者维持夫妻关系。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讲,或许很难理解为什么受到了这么多的伤害还不愿意逃离。

因为家暴不仅仅只是拳脚相向,还存在一系列的行为:情绪心理、语言、经济暴力和性虐待。它通常是一个周期性质的过程:暴力—出逃—道歉—原谅和好—暴力,一旦陷入这个死循环,受害者的意志在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下逐渐被消磨。反复的摧残下,学会服从和妥协。

还有很多现实的原因:亲人朋友的劝和不劝分;依赖于丈夫挣钱养家的经济困境,家暴的犯罪成本太低[刑法第二百六十条中规定:虐待家庭成员情节严重,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施暴者死性不改继续纠缠......

只有27.9%的妇女经历家暴后会求助,也就是超过七成遭遇家暴的妇女选择隐忍。求助后也可能面临举证困难、家暴认定率低、家暴损害赔偿低、告诫令申请困难、人身安全保护令申请困难、争取抚养权困难、探望权受到损害等问题。

不是不想逃离,而是逃离不了。

14年的纪录片《中国反家暴纪事》中,周玉茹开美发店赚的钱全部被丈夫掳走,怀孕后她偷偷为孩子存钱被丈夫一刀一刀地割手,她不断忍让“手臂你打就打去,只要别踢我肚子。”

而她向丈夫举起屠刀的时候,不是彻底的恨,而是“如果我再不出手,我那天肯定就死了”。

如果可以选择更好的办法,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在绝望中选择以暴制暴。

那家暴受害者又到底应该怎么办?

在婚姻中触及到红线了,请坚定地寻求帮助,至少先逃离眼前的危险和伤害。

如果不敢于离开,或许伤害就是一辈子的。

最有效的渠道还是寻求公权力的帮助,申请警察介入。

希望被家暴的女性可以早日清醒,果断远离暴力。

也希望砸向施暴者的法律铁拳能够加重,或许只有这样才能给遭受暴力的受害者提供最有力的鼓起勇气反抗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