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老咸菜是一种味道,是一种情怀,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近日,走进武邑县冀京农专业合作社,看着院子里摆着一排排晾晒的老咸菜,闻着醇香的老咸菜味,一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作社老板袁长春正和员工在院子里用大锅焖芥菜。“剃毛根、清洗、装袋腌制、晾晒之后,就到了这最关键的一步。”长年积累的经验,让袁长春一闻就知道火候掌握程度如何。

说起袁长春,他是农广校的学员,是为发展壮大“家乡老咸菜”而励精图治的创业者。大学毕业后,在衡水造纸厂驻京办事处从事营销工作。一次外出办事,绕路回家看望父母,母亲拿出了家乡的老咸菜疙瘩让他带走,他吃了一口,那厚重的沉香味醇厚悠长,饱含了绵绵的乡愁和父母的爱,后来决定转型生产老咸菜。经过3 年的努力,每年加工约1000 吨芥菜,成品近100吨左右。随着产品旺销,原材料的成本不断增加,为提高产品竞争力,他又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回乡创业,完善产品的产、供、销体系,把咸菜产业做大做精做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袁长春回到老家,在村里承包了300亩耕地,发起并建立了冀京农专业合作社,种植芥菜。经过一年的实践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第二年,他又种植芥菜2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庄30多户农民种植,种出来的芥菜个头大,表面光滑,形体端正,一级芥菜在80%以上,全部销往保定、沈阳、聊城、襄樊等地,每亩增收1000元。

有了芥菜基地,袁长春利用在农广校学到的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经验,经过几年的反复探索实验,研究出一种“无水腌制自然发酵”新的腌制方法:将芥菜表面附着上一定低比例的食盐后进行自然厌氧发酵。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他又开发出几种休闲产品,将无水腌制的咸菜进行密制成“密制咸菜脯”,成为休闲、旅游时的伴餐小食品。

随着衍生产品增多,业务量增大,注册了商标“圣咸蔬”“冀京有味”,制定了自己的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筹建了加工生产线,把家乡的风味特产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袁长春说,今后,还要把家乡老咸菜创建成地理标志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努力把当地打造成“芥菜之乡”,为实现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的理想而奋斗

记者 王鑫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