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悄然而至,回望2021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仍有许多高光和璀璨值得回顾。

在后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电影业能够从开年的“萎靡不振”,到年中的“步入正轨”,再到年尾的“爆款频出”,总票房稳坐全球第一,对电影人来讲,无疑是种鼓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复盘2021年的影片类型不难发现其中亮点,曾常年居于票房“边缘”的主旋律电影,在2021年度一跃成为了大银幕上的重要基调。《长津湖》《峰爆》《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革命者》……从票房到口碑全面拉升品类品质,势如破竹。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年,像柯南君一样为主旋律电影屡次买单的观众,并不在少数。

主旋律影片百花齐放

“中国式”题材发展空间巨大

仔细观察2021年爆火的主旋律电影片单不难发现,这些影片往往跳出了过往单一化、局限化的品类创作桎梏,拥抱多元化、共情化、商业化的发展新路径,主旋律2.0时代特征化明显,题材细分,百花齐放,主题涉猎广泛,可看性越来越强。

以献礼题材为例,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2021年连上了《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革命者》等献礼巨制,聚焦了抗美援朝、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大事纪,意义非凡。

这些主旋律影片在献礼建党百年大庆的同时,也用精品化的制作燃起了观众的民族热血,掀起了主旋律电影市场的新飓风。

尤其是抗美援朝题材影片《长津湖》,更是创造了中国影片新历史,影片不仅以57.72亿票房登顶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宏大震撼的战争场面、流畅感人的故事情节、细腻缜密的人物刻画,都让影片具备了媲美头部商业大片的实力,开启了主旋律影片的新纪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津湖》的高票房还引发了长尾效应,直接将《长津湖2》的期待值拉满,助力红色战争题材主旋律品类破圈。

此外,2021年的主旋律献礼片赛道上,还有一匹黑马。它就是以“中国式救援”为题材的《峰爆》。

影片凭借鲜有的“中国灾难片”品类、惊心动魄的剧情打造,以及真实震撼的特效场景,在观众中引发联动效应,同样跻身了2021年口碑影片行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峰爆》首次将铁道兵、基建人的故事搬到大银幕上,让影片中的英雄“落地”,整个影片不再追求高光刻画,而是着重于对人性的剖析。

《峰爆》更多地展现了“自救”与“群救”,将个体的力量放大,这样的理念表达,体现了中国人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以及博爱、乐观的价值观,中国式的救援理念更能引发共鸣。

“《峰爆》里有专属于中国人的泪点和痛点”,这一观点得到了广泛共识。影片所带来的心灵冲击感久久不能消散,正如网友所言“看了那么多电影,《峰爆》的真实感是最强的,后劲太大了”。

除了战争题材和中国式救援外,抗疫题材主旋律影片《中国医生》也成为了主旋律影片发展道路上的高光之作。影片以写实的叙事基调深度还原了惊心动魄的抗疫战役,最终拿下14亿+的票房好成绩,跻身2021年中国票房前十榜单,实至名归。

还有《我和我的父辈》,作为主旋律题材中的剧情片,上映一周就斩获10亿票房,总票房超过20亿,难得的是,在热度逐渐褪去的时候,依旧有人二刷。

同样,张艺谋的谍战题材影片《悬崖之上》在“最难端午档”期间上映,还能轻松拿下10亿票房。

综合以上不同题材的主旋律影片来看,硬核实力才是突破品类票房局限的唯一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化立意、制作精品

主旋律品类全面提升竞争力

2021年,似乎成为了主旋律献礼片集体爆发的元年。这其中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的原因?

首选,从时代背景来看,综合国力的强势提升,爱国主义精神不断崛起,疫情及后疫情时代民族情怀的凝聚,都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从中国电影业自身发展来看,“主旋律”与“商业片”的有机结合,为主旋律电影提供了资金、资源等多方面的助力。影片风格百花齐放,让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空间无限延展,使得中国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向受众本位视域下的文化认同靠近。

在主旋律影片的立意上,影片不再局限于片面的歌功颂德,而是往国家大义、民族情怀、集体主义的多元表达上延伸。如现象级电影《长津湖》就通过对抗美援朝战争的全景式、史诗性展现,深化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形象,激发国家民族情怀。

《中国医生》,唤起的是观众的集体记忆,更是在共情中向抗疫一线医护人员、救援部门、志愿者所付出的努力致敬,为后辈们缅怀这一段历史时刻留下了宝贵的“影片资料”。

《峰爆》则通过落地化的小人物描写,展现了抗灾英雄们高尚的精神人格,将“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的中国式信仰描绘得淋漓尽致。

正如《峰爆》陈数饰演的丁雅珺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的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前者的本质是逃亡,而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战斗、死磕到底。

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高立意,整部影片所呈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才独具中国特色。

除了对立意的深化,2021年的精品主旋律影片在制作上也趋向于高精尖化,装备越来越精良、特效越来越逼真,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剧情打造上都精益求精,将主旋律电影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像《长津湖》的电影特效,制作规模之庞大创下历史纪录,参与后期制作的特效公司来自全世界,数量多达80余家。

《峰爆》的视效同样震撼,为了让影片画面更趋于真实,主创团队辗转了贵州、湖北恩施、云南多地,在14天内实景搭建了50亩小镇,调用了3架直升飞机实景拍摄隧道透水、地面塌陷等场景,制作完成了1300多个特效镜头,更为实拍公路飞车戏份尝试了200多次。

真的很难想到它是献礼片,影片无论是在艺术审美方面,还是制作理念上,都展现了商业片的规范化、流程化、工业化标准。影片中的地震地裂、山体塌方等特效真实而震撼,远超以往规格。

为了能够制造出真实的爆炸场面,编剧沙颂更是把爆破专业大学4年的课本全部看了一遍。影片中恐怖的地裂、地下岩层的凹陷、山体滑坡以及触目惊心的爆炸,都离不开主创团队的走心付出。

正是中国电影人群体用心、用情、用力的打造,才让献礼片的质量直线提升,改变了主旋律品类在观众心中的既往认知,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逆袭。

群像刻画映照新时代下观众审美诉求

主旋律融合商业片基因开拓未来

除了影片立意及制作上的全面提升,2021年的主旋律影片同样还具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闪光点。

首先在共情感的凝塑上,普遍抛弃了硬核煽情套路,而是以剧情和人物塑造来引导观众。像《长津湖》全程没有一句说教,但是影片中真实感人的情节却胜过千言万语,唤醒了观众内心的家国情怀。

再看《峰爆》,在共情感的打造上似乎更加细腻,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中国特色家国情怀的宣泄,影片将“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的中国救援理念穿插其中,让观众们从情感顶层就入戏注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陷时,大家都没有自顾自地逃命,而是冷静组织自救,那种刻在中国人民骨子里的“大爱”,在这一刻显得格外动人。

另一层共情体现在对小人物群像的刻画上。

《峰爆》用了大量篇幅来描绘灾难突发时的众人群像,高铁隧道建设的项目经理、隧道设计师、物探技术员、隧道建设工人以及消防员、飞行员、铁道兵、爆破组、基层领导……通过群像的舒展,还原了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也让整个影片看起来饱满立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从存在深厚代际隔阂,到通过生死救援磨合出的心心相惜,老洪与小洪的父子情感变化,感人的父子情让很多观众忍不住泪崩,不仅为观众们提供了情感的宣泄口,也让影片具备了更丰富多元的立意表达。

再看《中国医生》,借力使力,通过最直白的镜头去记录与疫情做抗争、跟死神作斗争的中国医生们,越是真实则越易引发共情。

其次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塑上,2021年的不少主旋律影片都实现了以个人带群像,以台前映幕后的突破。

无论是战争题材的《长津湖》,还是灾难救援片《峰爆》,抗疫的题材《中国医生》,亦或剧情片《我和我的父辈》,都没有花太多篇幅去展现个人英雄主义,而是通过“个人+群体”的群像模式来契合时代精神,这无疑是对新时代下观众审美诉求的映照。

最后,从主旋律电影未来的长远发展来看,“主旋律”+“商业片”的融合必将成为大势。《长津湖》《峰爆》《我和我的父辈》《革命者》等都是具备高品质商业片素质的献礼精品,从票房、口碑等方面不难看出,这也为未来中国影业发展的崭新思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021年可以算得上是“主旋律”+“商业片”融合的分水岭,这种趋势推动着中国电影业向远的方向前进,让行业和大众认识到了未来中国电影发展可以有更多可能。期待2022年中国电影能够带来更多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