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鹏伟

春运开始,各地外防输入风险增大。如果一旦发生疫情,需要对相关区域封控和管控,如何保障封控管控区域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1月19日,太原市疫情防控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做好四方面工作,保障封(管)控区域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1月20日《太原晚报》)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疫情压力面前,只有考虑到极端情况下的薄弱环节,才能完善应急预案,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来势汹汹,又逢春运这一人员流动性最大的节日,因此对疫情传播的警惕性也当随之提到最高级别。为此,应急预案起码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如何外防输入,不让疫情进来;二是怎样应对意外,降低负面影响。

对于一旦发生疫情,如何保障风控管控区域群众的就医需求,显然就属第二种。客观而言,也是更容易忽视的内容。多地发生疫情后的慌乱和应对不当,都证明了这一点。进一步说,随着病毒不断变异,倘若在不远的未来真的演化为“大号流感”,如何与其近距离格斗就显得愈发重要。

从西安发生的疫情来看,最大的教训有二:一是如何畅通物流,让群众可以在至少一周的隔离时间内“有饭吃”;二是怎样满足就医需求,使不得不走出家门的病患“能看病”。道理很简单,城市停摆属于极端情况,必须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而不是机械、冷漠地执行“一刀切”禁令,进而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即将临盆的孕妇、准备手术的患者、需要放化疗和透析的病人、突发重症的普通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高,但这些“等不起”的人,如果没有被妥善对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城市何时管控难以预料,但特殊人群的需求却可以事先掌握。简而言之,在疫情出现两年后,敌人的面目越来越清晰,而我们也早该从最初的慌乱中醒来,更加科学、从容地去应对。一个不变的原则是,群众的利益是根本。阻断疫情传播是必要的,但不让任何一个人因此而失去健康甚至生命同样重要,且更为确定与迫切。做不到这一点,甚至以所谓大局为由推诿、拒绝群众的合理诉求,毫无疑问就是人祸,甚至是比病毒更可怕的敌人。“任何医院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影响患者就诊”,这样的常识已经付出了代价,决不应当再有必要重申。

事先摸清底数并掌握需求,确定定点医院并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流程进行闭环管理,提供送药上门和互联网诊疗等服务……事实证明,这样的措施完全可以兼顾疫情防控与特殊人群的就医需求,理当在应急预案和演练中不断夯实,并成为各地应对疫情时的标配。所谓精准防控,就是如此,不被病毒吓倒而乱了阵脚,尽可能减少代价才是其中要义。而这份答卷,早在疫情出现之前,就已经发下,有什么理由掉进同一个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