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下内容节选自威尔森付费报告《汽车智能网联前瞻技术报告 | 智能表面技术篇》,如感兴趣,欢迎扫码咨询。

01

智能座舱将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战场

1

对汽车产品定位发生重大变化。汽车行业快速演变的核心驱动力正由供给端的产品驱动向消费者需求驱动转变。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定义将从传统的“出行工具”向“第三空间”演变,车辆需要更加了解用户需求,汽车智能化浪潮愈演愈烈。

2

智能座舱将成智能化浪潮下率先发展领域之一。智能座舱技术相较于自动驾驶更为成熟且安全性更高,用户对汽车智能化的态度十分积极,综合供需两端因素,智能座舱将成为智能化浪潮下率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3

用户对座舱智能配置需求有很大上升空间。据威尔森配置调研数据显示,用户对于智能科技类配置有较大兴趣,将近80%的用户认可座舱智能配置的价值,并有望实现需求的转化。当前中国市场座舱智能配置水平的新车渗透率约为48.8%,到2025年预计可以超过75%,均高于全球市场水平。

02

各路豪杰纷至沓来,竞争进入白热化

2019年全球汽车人机交互市场规模约188亿美元,2019年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11%;目前市场参与主体主要包括Tier1、电子厂商和互联网科技巨头等,依据自身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竞争异常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未来重点落位于交互方式与性能体验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需求层次的提升,人车关系发生了阶段性变化,其中人车智能交互系统承担着重要作用,主机厂及系统集成商也从消费者应用场景、情感需求角度出发构建有效的人机交互(HMI)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

语音与大屏成为人机交互“最靓的仔”

2020年语音交互和10寸以上中控大屏的渗透率分别达67.4%和30.1%。2020年新上市车款中控屏、液晶仪表屏幕大尺寸化趋势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车载屏幕的变革令汽车厂商措手不及

主要集中在功能数量激增的科学显示、无法盲操的痛点、交互方式的补偿这三大问题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6

寻师手机,触控反馈技术前景光明

汽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做是具备载人属性的手机,所以手机上有相当多的亮点值得车机借鉴。但由于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尚未真正商用,汽车依旧需要驾驶员进行操控,所以保障行车安全依旧是重中之重,因此手机上广泛应用的触控反馈交互技术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趋势展望

1

智能表面应用技术持续突破创新。除中控、仪表等显示面板外,从方向盘到车窗侧面、座椅扶手等皆可成为人机交互界面;同时供应商的集成能力增强,可将触控功能、震动反馈、压力感测等技术与织物等材料集成实现智能化创新。

2

围绕用户需求,构建新型人车生态体系。未来车内智能化技术将全方位感知用户需求,甚至预知其潜在需求,从车机性能、操作系统、交互方式等多方面提供主动化、情感化的交互体验,并最终塑造以人为中心的“第三空间”。

- END -

以上内容节选自威尔森付费报告

《汽车智能网联前瞻技术报告》

如感兴趣,欢迎咨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