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稿: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已获得授权

长沙后湖艺术村22号改造设计

原有存量转型为村落的延续和再生,

自然融入环境并呈现场域空间与精神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项目背景

后湖艺术村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由原天马村、黄鹤村、后湖村三个围绕后湖形成的自然村落组成,因其靠近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受到严格的规划限高要求限制(限高14-18米),不具备高强度的开发条件,因此避免了整体拆迁大规模开发的命运得以完整的保留下来。

▼基地©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长沙市开始对后湖污染进行彻底整治,切断污染来源,清掏湖水淤泥,打通水循环,后湖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优美的生态环境激发了后湖的自生活力,同时便捷的地理位置为村落产业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大量的艺术创意产业入驻后湖。由于无法拆除新建,村中的业主和部分村民开始对住宅进行自组织改造更新,成为具有未来城市特征的丰富多元的新兴文创区。

▼改造后的后湖©许皓昊

作为城市中的“文化遗产”,聚居空间具有自生形态及其社会生态,体现了良好的包容性和丰富性,从某些层面上反映了城市发展的内在诉求与多元价值趋势。

▼场地平面©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我们这次的改造对象为后湖艺术村22栋,位于后湖南部村落中心的位置,四周较为开阔,由两栋砖木结构民房围合而成,将改造成为新的建筑设计工作室。

▼建筑与场地的关系©许皓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改造前后对比

场地中遗留了两栋简易的民居建筑,考虑到二层的建筑从建筑质量到功能适应性都价值更大,所以将其保留,并针对以设计办公为主的功能需求进行适应性改造。

▼改造前建筑©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改造后建筑©许皓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改造策略

功能转化

我们希望在保持原有聚落环境特征和空间单元结构的同时,通过对原有空间基因的转译和重构,使新的建筑转换承担设计办公的功能并为后湖艺术村提供积极的活动场所,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单元主体的进化”。

▼改造前外立面©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改造后外立面©许皓昊

在交通组织上保留了原有室外直跑楼梯,并强化了其空间的流动性,一方面加强了室外的自然环境与室内的使用空间的流通,通过玻璃消解墙体带来的束缚感,另一方面加强了新旧建筑空间的联系,形成一套将一、二层无缝连接的高效交通流线系统。

▼改造前©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改造后办公区域©许皓昊

新的动线将建筑内部的边庭、中庭等空间串联起来,在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条件的同时,使空间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流动,提供了复合多元的公共空间,充分满足了设计办公开放共享的使用需求。

▼功能布局©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流动空间©许皓昊

▼剖面图©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 2 -

形式转译

▼形式转译©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我们提取了遗存的单元主体中的四项元素:交通、气候、街巷、围合方式,并进行现代化的转译。

▼屋顶©许皓昊

屋顶作为气候元素的形式载体,起到了良好的排水与隔热的功能,同时有极强的本土识别性,所以将原有屋顶形式保留。

▼建筑南立面©许皓昊

原交通元素经过转译后进化为建筑南立面一个标志性的符号。

▼街巷尺度空间©许皓昊

街巷与围合方式相结合,形成了一条街巷尺度的步道空间,我们把原有围合空间保留空间尺寸,扩展视觉上的尺度,同时与街巷尺度相结合,营造出了一条灰空间步道,玻璃的加入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建筑由室内向室外的转变在这个空间中形成了柔性的过度。通过建筑元素的迭代与转译,一方面使建筑充满现代特质,同时依然保延续本地的文脉特质,激发出空间的本土活力。

- 3 -

文脉延续

▼微曲的屋面©许皓昊

建筑界面是村落体验的基本要素,在视觉上我们使用白色对色彩进行统一,第五立面的微曲弧面,让建筑界面以优雅谦和的姿态面向沿街面。

▼建筑出挑的屋檐对树木的退让©许皓昊

原有场地有一颗树,我们将其保留,通过出挑的屋檐对树进行退让,表现出了建筑对场所的尊重。

▼建筑西侧庭院©许皓昊

建筑西侧与道路距离较远,我们在建筑与街道之间填充院落,通过植物隔断保证了建筑的私密性,同时也保证了村落街道适宜的尺度感。

▼建筑北侧广场©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基地北侧有建筑的高墙,为了将街巷空间延续到建筑内部中,我们将北部改造成一个开阔的广场,通过广场与建筑的渗透将人流导向建筑内部,空间的开放性加强了建筑与村落之间交流。

▼屋顶与岳麓山视线关系©许皓昊

建筑屋顶充分的利用周边景观资源,压低湖景一侧的屋顶高度,让屋顶平台与湖景及岳麓山产生视线上的联系,让湖景成为屋顶构成的一部分。

▼建筑与周边肌理关系©许皓昊

在弹性导则的控制下,我们通过建筑对界面进行适应性的修补,在街道上尺度上松弛有度,建筑界面与周边肌理相协调而不失个性,让建筑能融于聚落组群中,成为村落地景的延续,又能够有独特的情感意向。

▼屋顶空间©许皓昊

场景意向的明确会带来较强的体验感,我们利用建筑微微上扬的屋顶,塑造建筑向天空消解的独特场景,使用者站在屋顶感受到逐渐与天空融为一体,周围的一切图景逐渐渺小,只剩下使用者与天空的二者对话。

▼建筑与人的活动©许皓昊

04

总结与展望

未来在互联网与后城市化的双重背景下,城中村的更新活化更加注重城市空间与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注城市空间质量的提升,而后湖艺术村以提升环境价值基础,引导产业升级,弹性控制更新的方法衍生出建筑自组织更新,达到村落的活化再生,目前看来是一次成功的探索,达到了自然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平衡发展,实现了传承与发展的共赢。

▼技术图纸©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后湖艺术村22号改造设计

设计单位: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持建筑师:严湘琦、王惠

设计团队:何韬、唐石明、方城、姚小健、王建鑫、朱霞(景观)、杨博艺、向辉、陈伟、王慧军

地点:湖南省长沙市

设计时间:2018.08

竣工时间:2021.04

业主:都市空间设计研究中心

基地面积:505.53㎡

建筑面积:892.41㎡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钢结构

摄影:许皓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