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 者丨庞华玮

编 辑丨朱益民

图 源丨图虫

1月20日,ST国医迎来大逆转。

在经过4个跌停板后,ST国医股价跌入此前基金公司调整估值附近,1月20日13时许,ST国医以5.02%涨停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141家投资机构和明星基金经理集体扎堆ST国医的调研,这成为了市场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1月19日,ST国医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1月18日共有公募、私募、券商、保险、银行理财、外资等141家机构以电话会议方式调研公司。

名单包括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等50多家公募基金,以及高毅资产、重阳投资、贝莱德、东方红资管、人保资产、华泰保险、平安养老等一大批知名机构。

引人注目的是,不少投资界名人出现在公司调研名单中,包括公募的张坤、葛兰、吴兴武、王睿等众多顶流明星基金经理,以及私募的胡建平、张剑、胡敏等大咖。

医疗风波引爆四连跌

1月13日晚,卷入因西安“孕妇流产”事件的国际医学(000516.SZ)公告,下属西安高新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到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处理通告,机械地执行相关防疫政策,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造成严重后果,按要求停业整顿3个月,期满整改合格后重新开诊等。

该事项触发了“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的相应情形,国际医学股票自1月14日开市起停牌一天,自1月17日开市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国际医学”变更为“ST国医”。

1月13日,国际医学股价跌停;1月14日,国际医学停牌;1月17日、18、19日,复牌的ST国医的股份连续三天跌停,收盘价格跌幅累计达到15%,1月19日股价收报7.17元/股。

在此期间,有5家基金公司下调了国际医学的估值。

1月14日停牌当日,广发、中银两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同时将国际医学估值调整为7.11元。1月15日,中信保诚、金鹰基金分别跟进下调估值至7.18元和7.11元。1月17日,富安达基金也下调国际医学估值价格为7.11元。

事实上,1月19日ST国医收报7.17元/股,已跌破中信保诚基金此前下调的估值价格7.18元,接近另外4家基金公司调整的估值7.11元。

距西安“孕妇流产”事件冲击前的1月5日,仅过去半个月,1月19日国际医学股价已下跌了36.49%,总市值由246亿下跌至163亿元,下跌了83亿元。

但在跌近基金公司对国际医学的估值附近时,1月20日,ST国医开盘下跌2%以上,但随即迅速上涨,截至下午1点多,股价升至7.53元/股,上涨5.02%,盘中涨停。

机构扎堆调研重燃希望

事实上,头部投资机构和明星基金经理扎堆调研的公司是市场的重要“风向标”。

1月19日,ST国医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141家机构在1月18日以电话会议方式调研公司。

记者查询发现,包括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天弘基金、华夏基金等头部公司在内的50多家公募基金,以及高毅资产、重阳投资、贝莱德、东方红资管、华泰保险、平安养老、人保资产等一大批知名的,来自私募、保险、券商、银行理财、外资等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大量明星基金经理现身此次调研。

比如,易方达基金的张坤(在管规模1057亿元)、张清华(在管规模1608亿元);

中欧基金的葛兰(在管规模970亿元);

广发基金的吴兴武(在管规模209亿元);

中信保诚基金的王睿(在管规模196亿元)。

引人关注的是,大量是医药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也在此调研行列。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此次调研的医药基金经理包括:中欧基金的葛兰,广发基金的吴兴武、长盛基金的周思聪、华商基金的陈恒,华泰柏瑞基金的谢峰,鹏华基金的金笑非、天弘基金的郭相博、刘盟盟,中融基金杜伟等10多人。

此外,还有不少资管知名投资人士也出现在ST国医的调研名单中。比如,拾贝投资创始人胡建平、拾贝投资合伙人张剑、重阳投资的胡敏等。

机构计划在ST国医跌至心理价位后再度进入。

而此前的1月13日,国际医学跌停,机构资金大举出逃。

在当天的龙虎榜中,卖出前五席位中有4家机构专用席位,卖出金额合计约2亿元。

事实上,机构资金快速逃离国际医学始自2021年三季度。

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国际医学基金持仓比例从2021年二季度末的17.04%,下降至2021年三季度末的6.95%,大幅下降了超10个百分点。

据Wind数据统计还显示,2021年二季度末时,有56家基金公司的222只基金持有国际医学股票,但仅一个季度之后,2021年三季度末,就降至仅9家基金公司的22只基金持有国际医学股票。

2021年三季度持有国际医学的基金下降了九成,这说明2021年三季度大量基金已逃离国际医学。

但从1月18日机构对ST国医的调研来看,141家机构和明星基金经理扎堆参加,风向似乎逆转了。

从调研的内容来看,ST国医全面介绍了旗下两家医院近期医疗事件和停诊情况,停诊对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股权激励、现金流等影响,以及公司风险警示撤销后的发展等问题。

具体来看,ST国医旗下的三家医院中,西安高新医院和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进入停业整改阶段,仅商洛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正常运营开诊。

对于“摘帽”事件,公司表示,按照要求,会在上述停业整顿医院获得西安市卫健委复诊的批复以后及时进行公告,在公告的同时向交易所提出申请,撤销风险警示。相关的风险警示时间具有可预期性,现在预判是三个月左右。

对于两家医院停诊三个月对公司业绩影响,ST国医认为,停诊三个月会影响公司业绩,但是根据往年的历史数据看,一季度收入在全年收入中占比最小,所以此次停诊对于收入和利润的影响是有限的,并且随着复诊以后的运营提速是可以修正的,对业绩的影响是可控的。

公司认为,根据相关的条款要求对照,公司2022年不存在因为业绩因素被实施风险警示的风险。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固定成本不会因为停诊发生变化。两家医院现有人员工资、折旧和财务费用合计每月1.2亿左右,折旧占比较大。公司现金流情况良好。

对于如果停诊周期维持在3个月,公司预计从4月份开始的医疗业务发展节奏,ST国医表示,基于两家医院在高新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群众对医疗的需求以及业内的影响,爬坡速度应该是比较快的。

展望未来,ST国医表示,公司长期以来积累的资源禀赋、行业优势、发展逻辑、长期价值均没有发生变化,经过此次停业整顿,医院团队在业务能力上将进一步提升,对相关制度进一步梳理,总结经验,提升医院的精益管理,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ST国医指出,公司“综合医疗+特色专科”的发展模式不会改变,一方面会加快做好医疗服务,特别是复杂型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加快建设消费类专科医疗,使国际医学中心医院、高新医院构建起来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积极有益的补充,为社会提供差异化的、优质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公司整体发展的战略没有变,只会进一步加快。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林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