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开校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区、街区、社区,让上音的文化艺术创作、优良的精神食粮能够服务于社会大众。”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说。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校区)整体提升工程即将启动,未来,上海音乐学院将拆除围墙,对公众开放。1月19日,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分组会议上,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回应了大家关心的校园开放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音乐学院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徐旭透露,上音隔壁的三栋历史保护建筑将整体划转给上音,为上音提供更多教学和科研的空间;理顺产权归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上音的六栋历史保护建筑将尽快完成修缮;校园开放是为了回应上海市人民对于上音,特别是高品质文化艺术产品诉求的愿望。
“我们打开校园,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区、街区、社区,让上音的文化艺术创作、优良的精神食粮能够服务于社会大众,包括很多艺术鉴赏、大师课堂。当然,公共课不向市民开放,也不会完全敞开,允许小商小贩(在校园内)徜徉,影响校园的景观。”
徐旭表示,“我们一定会把开放和合适的管理服务融为一体,呈现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上音校园文化,为大众提供美育教育的场景,实现百年前上音创始人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四句话:养成音乐专门人才,一方输入世界音乐,一方从事整理国乐,期趋向于大同,而培植国民美与和的神志及其艺术。”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大学人民建,人民大学也要为人民。上音作为人民的艺术院校、人民的艺术大学,一定要把它回归到人民。”徐旭强调,除了校园开放,“我们还要把课堂、创业平台搬到全市各个公园、各个文化艺术场馆,真正服务好大众,真正体现‘双一流’高校的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7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迎来建校90周年。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这是一座诞生了无数音乐佳作、无数音乐传奇的校园,但对普罗大众来说,始终有些神秘。拆除围墙、对公众开放后,这座传奇校园将惠及更多人群。
在上音校园,不少历史建筑值得细看,诸如老院长办公楼(原犹太人俱乐部)、专家楼(原比利时驻沪领事馆)、老图书馆楼(曾被用作比利时驻沪领事馆),绿树掩映之下,这些欧式风格的老建筑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流连之地。
此外,上音还有记录着光辉历史的南北教学楼,刻画了未来美好蓝图的十八层教学楼,以及两座飘着乐声的剧院,包括贺绿汀音乐厅、上音歌剧院。
为了亲近市民,2015年以来,每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期间,上音都会举办“音乐开放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邀请市民走进校园,零距离接触校内活动,包括音乐会、音乐讲座、课程开放、剧场参观、排练参观等。这也是上音打破高校藩篱、用艺术回馈社会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