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9点,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记者获悉,广清一体化、广清接合片区、广清永高铁、省职教城、广连高速一期、英德岩山寨遗址等“清远元素”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其中,广清一体化的概念从2012年首次提出。记者查询2012—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留意到,广清一体化于2015年首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加上今年,广清一体化累计六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清一体化于2015年首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加上今年,广清一体化累计六次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图为广清城轨清城站。曾亮超 摄

2012年,“广清一体化”首次提出,其后不断深化交通、产业、营商环境三个一体化。今年,广清携手推动一体化进入第十年。依托广清接合片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省职教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广清一体化进入“深度一体化”的全新阶段。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加快建设。提升珠三角核心区主动力源功能,推动广州、深圳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发挥好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

当前,清远提出实施“三铁工程”(南部通地铁、中部通城铁、北部通高铁),推动“交通补短、清远不远”;实施“三铁”手段(铁面无私惩治腐败、铁腕重拳扫黑除恶、抓铁有痕治乱补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呵护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既“亲”又“清”的良好营商环境,推动“优化环境、清远更清”。

广清永高铁是清远推动“北部通高铁”的重要依托之一。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做好广清永高铁、广珠(澳)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

年初,清远制定公布的市委“十大行动方案”显示,清远推动广州经清远至永州高铁项目(广东段),2022年争取将广清永高铁项目列入《新时代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十四五”国家铁路网规划》。该线路起自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北站,向北途经清远市区、清远市阳山县、三连地区至粤湘省界。线路全长约242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小时。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承包地改革管理,鼓励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经营权。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专项整治,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

知多D

省政府历年工作报告中“广清一体化”表述及“清远元素”(部分)

2015年(广清一体化首次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①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广清一体化、湛茂经济圈等区域融合发展。

②优化省域城镇体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广佛肇+清远、云浮”“深莞惠+汕尾、河源”“珠中江+阳江”三个新型都市区建设,开展“2511”新型城镇化试点。

2016年

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支持广清一体化,推动环珠三角市融入珠三角发展。

2019年

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建设,促进产业转移园提质增效。

2020年

①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

②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及广清城际一期,积极开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点示范,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

2021年

①广州、深圳要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

②建成穗莞深城际、广清城际一期、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等项目,加快建设广清城际延长线。

③推进深南高铁、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广清永高铁、梅州至武平高铁、罗岑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④推进韶关新区、河源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梅州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云浮氢能产业基地等建设,发展生物医药、绿色矿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

⑤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高水平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

⑥加快省职教城二期、三期建设,高质量完成高职扩招任务。

2022年

①历史性实现“市市通高铁”,建成赣深高铁、南沙港铁路、广连高速一期、深圳机场卫星厅、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等项目。

②英德岩山寨遗址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填补岭南文明起源阶段聚落考古空白。

③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

④提升珠三角核心区主动力源功能,推动广州、深圳深化战略合作,共同发挥好核心引擎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升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水平。

⑤做好广清永高铁、广珠(澳)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

⑥完善省内对口帮扶机制,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启动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加快建设。

⑦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推进省职教城建设。

⑧推动连南、连山、乳源等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扶持特色产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

【记者】陈国飞

【摄影】曾亮超

【作者】 陈国飞;曾亮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