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你好!大女生》记录了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郑小瑛老师与音乐之间的成长故事,以及她对指挥这份职业的信念和对音乐教育的思考等。

“你是怎么战胜男人站到指挥台上去的?”在郑小瑛去哈佛讲学时,记者这样尖锐地发问。郑小瑛回答道:“在我成长的年代,在中国,至少在知识分子中间,没有遭遇性别歧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2月,杜马舍夫受邀到中央歌舞团合唱队进行指挥,当时苏联专家主动提出办一个指挥培训班,在由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25名指挥班学员里,只有郑小瑛一位女性。她是幸运的,凭借自身出众的专业能力被选上并委以重任。

郑小瑛老师的头衔很多,她有很多的第一,在她的青年时代,她敢于突破,成为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第一位站在顶级歌剧院的中国指挥。她的这种突破,其实给更多的女性指挥家和女性音乐人,铺就了一条道路。

郑老师女性意识的觉醒深受其母亲的影响,她的母亲思想前卫、敢想敢做,对郑小瑛从不灌输“女子不如男”、“三从四德”等思想,总是鼓励她事情可以做到最好那就勇敢去做。

1978年,郑小瑛老师在中央歌剧院复排《茶花女》时,现场嘈杂影响演出氛围,她就想了一个办法,在演出前做音乐相关的讲座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音乐,这一举措吸引了很多观众。观众对于新鲜知识的渴求让“郑小瑛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疫情期间不能排练,她就录制《让耳朵更聪明》的课程将“郑小瑛模式”搬到线上。当问道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要去做这么多有挑战性的事时,她毫不犹豫回答道:“有困难才需要做,不难的话何必费劲去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交响诗篇《土楼回响》,是一部表现了自古以来由于战乱南迁聚居在闽粤赣边区客家人的奋斗和团结的交响乐。郑小瑛老师带着这部交响乐走到了12个国家,举办了77场演出,创造了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

她在节目中讲解了这部交响乐所用到的音乐技巧,细致地讲述着每个层次情感的递进转合,讲到动情处还演唱了起来,交响乐的大气磅礴、恢弘震撼瞬间使人心潮澎湃。

郑老师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音乐,她说自己一直在舞台上接触观众,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缺什么。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洋戏中唱“是郑老师一直坚持的事,如她所说对于陌生的文化领域西方音乐并不是只要会演奏,大众听了就能立马体会吸收其中的价值。

在莫斯科学习时,郑小瑛在指挥《悲怆交响曲》时,导师曾严厉批评她“你如果不理解这个音乐,就不要指挥它。”这对于她来说这是个相当大的打击,回国后在天安门悼念周总理时,当看到送行的群众和队伍时沉默着前进时,她突然体会理解了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这是一种挣扎着我也要前行,不管有多大的阻拦,我绝不后退的意志。

曾经三次患癌,郑小瑛老师从未有过退缩,她说没有把疾病当做威胁,而是正面对待它,积极地治疗。”生老病死好像规律,既然来了,那就积极应对,我只想争取在走以前再做一点事情“。92岁的郑老师在采访中激情的描绘着自己接下来的规划,比如:歌剧试唱业务、推动鼓浪屿成为音乐岛以及自己学开车。郑小瑛老师的一生都在做对社会有影响的事,退休了也不影响她忙碌的脚步,“硬核奶奶”当之无愧。

由江苏卫视、阳光媒体集团、妙趣新媒体和东锦文化联合出品的《你好!大女生》正在热播中。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本期节目。更多女性奋斗者的故事,请锁定江苏卫视每周三晚21:20,芒果TV每周四中午12:00播出的《你好!大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