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岸田文雄或许是后冷战时代,极少数没有在任期头10个月可以到访华盛顿的日本首相。

从客观现实看,日本于1月17日开始召开定期国会,会议将持续到6月15日。之后,岸田文雄要参加6月25日至7月25日举行的上院选举。他的行程紧张,加上奥密克戎席卷全日,看起来一时无暇顾及亲密盟友美国。

但在外交场域,无暇只是一种修辞。同样的境遇,岸田文雄的前任菅义伟就做出过不一样的选择。后者曾在定期国会召开期间,新冠病毒肆虐之际,特意抽出时间拜访美国。然而,这个选择令菅义伟的支持率大幅滑坡,成为他下台的导火索之一。

因此,日本国内为岸田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宿命论”般的解读——不想步前任的后尘。

任何解读的背后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格局中,日本民众对岸田文雄的期望是,全力应对经济议题,确保经济增长。是否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同他如何处理中美关系息息相关。

香港《南华早报》20日刊文认为,岸田文雄正将日本向中国友好型的轨道寸步推进。但正如外务大臣林芳正所描述,不要使用Friendly来形容(对华政策),岸田的外交举措更多是出自平衡民意和外交需要的实用主义。

在经济层面,他面临的现实严峻。除了履行竞选承诺——财富增长和推动分配;岸田文雄同时也向国际社会承诺日本在205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这就意味着日本对可持续性能源的利用率,要从2019年的18%增至2050年的逾70%。为此,日本需要进口更多石墨、稀土、铜、镍、锌以及锂,用来增持可持续性能源的占比。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石墨产量占全球的60%以上,稀土产量占全球的60%,锌产量占全球的30%。此外,中国还主导着6种关键矿物的提炼和加工市场。

从这个层面而言,日本需要中国。

但对美国在防务议题上的依赖,令日本无法将需求直抒胸臆,岸田试图在两国之间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对此,《南华早报》评价,他的举措充满政治技巧。

比如,去年12月17日,在美国参议院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人劳动法》不到24小时,自民党干事长茂木敏充搁置了一项谴责中国的决议。

不难发现,中国外交部对这个议题的态度相当强硬,彼时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的态度是,如果美方执意采取损害中方利益的行动,中方必将作出坚决回应。

接着,在拜登于12月23日签署上述法案不到24小时,日本决定派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组织委员会主席桥本圣子、日本奥委会(JOC)主席以及日本残奥委会(JPC)主席出席北京奥运会。其中桥本圣子曾任自民党参议院议员会长和外务副大臣等职。

如此一来,日本就在台面上摆脱了跟风美国“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嫌疑。

与此同时,在最为敏感的中日领土争议问题上,岸田文雄采取了降调方式。

他指派公明党副党首,在日本国内被批亲华的人士齐藤铁夫担任国土交通相,主管日本海上保安厅事务。同时,今年拨给日本海岸警卫队的预算也仅比上一年增长0.45%。

这两个举措都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即日本方面不想在领土争议问题上恶化同中国的关系。

更进一步,在外务大臣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岸田文雄委任被称为“知华派”的林芳正担任,此前他曾在日中友好议员联盟(日中议联)担任了四年会长职务。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林芳正于履新后辞职。

《南华早报》分析指出,由于对美国在防务层面等承诺仍有所疑虑,岸田更希望亚洲各国相安无事,其中当然包括中国。这就意味着岸田着力的方向,是同中国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这必然不是美国所乐见的。当前有一种说法在日本政坛流传,即因为岸田对中国态度的暧昧,拜登政府并不欢迎他到访华盛顿。

无论事实与否,日本都已经站在做出选择的重要关头。

作者:桃酥娘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