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衣公子的剑——做爱读的商业评论

东亚模式是个绕不出去的怪圈。

同样是发达国家,欧美人热衷大自然,户外运动,享受生活。对比之下,经济上同样富裕的日本人和韩国人,生活却辛苦很多很多,从小疯狂参加补习班,工作了普遍996,休假少,陪伴家人也少。

1995年,日本人均GDP成为世界第三,是亚洲人触摸到的最好水平,随后,几十年拼搏依旧,但日本人均GDP却掉到了世界第20多名。

另一个典型,是韩国。世界经济的食物链非常残酷,从1964年开始,联合国只追认过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就是韩国。但是,韩国人均GDP也是到世界30左右就上不去了。韩国人的奋斗真的是从娃娃抓起,80%的韩国学生都参加补习班,全国区区5200万人口,却拥有培训机构10万家。

东亚模式的代价是让人痛心的。日本的生育率是所有统计国家的182位,韩国更绝,最近几年都是世界倒数第一,每位育龄妇女对应的生育子女数是0.84,刷新人类底线。以至于被人口学家严肃预警,韩国很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自然消失的民族。这真是,钱还在,人没了。

作为“内卷”的前辈,日韩面对的麻烦,对于从前的中国太奢侈。但是,随着全面脱贫的完成,随着中国人均GDP正式跨过1万美元,中国开始直面“东亚诅咒”。

又是年末,总结过去一年,感慨万千。但是,如果一定要从千千万万变化中给中国前进的方向理出一个头绪,我觉得,就是对于内卷的反思和行动。

这一年,开头是教培行业“双减”,年中是各大明星公司取消996,年末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淘宝推出店铺“一键打烊”的功能。梳理一下版图,从教育,到就业,再到商业,一种反思精神顺流而下,拼凑出一场中国的成年礼。

什么是“内卷”,有一个无比形象的比喻——看电影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起来,后面的人为了不被挡住,也只能跟着站起来。最后所有人站着看电影,每个人都付出了成本,但是都没占到任何便宜。

这就是内卷。

个体的不理性,但是出路在系统。仅仅靠劝大家“都坐下”,没用。这时,唯一能解决问题的,是系统拿出勇气,制定明确的规则,疏解焦虑。

凭借和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深度融合,电商是观察中国商业社会最好的入口。

电商的前二十年,就一个字,“拼”。和其他行业不一样,电商人最累的地方在于:时间没有边界。顾客的消费行为遍布于24小时,而且,夜晚和假期尤其生意好。最典型的画面是,电商人一休息,提示音就响——有人线上咨询,有人发起售后,有人催促发货。

识别一个合格的电商人,就看她能不能听懂这个自嘲的笑话:我不需要假期,下班不是电商人。

行业的特性,再赶上中国二十年互联网红利,电商人的拼搏,是最理所当然的。然而,这件在前二十年最理所当然的事,在今年也变了。

淘宝上线了一个功能“一键打烊”,商家开启后,将生成官方提示,标明商家的打烊时间,商品可自由设置为“可下单但延迟发货”或“不可下单但商品可见”。打烊时间非常灵活,我看了一下,一年可以用两次,每次0-30天,随时提前结束。如果是季节性的商家(比如大闸蟹),最长可以打烊十个月。

在中国电商气势恢宏的历史中,这是一件非常小的事。

在此之前,商铺因为各种原因,也会偶尔打烊。但是,店家心里是慌的。一方面是怕辜负顾客的期待,另一方面,怕休息了就会影响自己店铺的搜索权重。

“一键打烊”是一个小改动,但是意义在于,明确商家的选择权。以前,休假是个人行为,现在有了平台的加持。首先,标准明确,“不下架、不降权”,让卖家安心。其次,整个淘宝生态配合这个变动,比如,买家浏览打烊店铺的商品可以明确看到打烊期间的安排,顾客清楚,卖家才会安心。

反内卷是中国上下高度的共识,但是要落实下来,不是那么容易,我觉得,最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在遏制内卷的同时,不打击效率。

比如,我听到很多很多老板、CEO今年都发了“反内卷”的内部全员信,号召大家不要内卷,准时下班。我不得不说,如果仅仅如此喊口号,无非又是一种职场PUA。一个公司如果真的反内卷,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比如,明确晋升和奖金只和劳动成果挂钩,比如,先约束公司管理层,对白天努力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一视同仁。

一个公司如此,一个行业也是如此。在电商“打烊”这件事上,表面上看是“一键打烊”服务好想休息的商家,背后是整个淘宝体系在加大对中小商家的扶持。

一脉相承的是2022年初,淘宝和天猫融合,全面聚焦用户体验、客户价值。从消费者的角度,体验更加丝滑。对商家来说,规则回归简单,中小商家获得更多扶持。

都知道,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22年一直没变。但是这句话的侧重点,我觉得是在变的。1999年,核心是“效率”——买家和卖家能找到彼此,交易能有效完成,权益能得到保障。到了2022年,中国电商整体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侧重点也变了,变成“培育一个更健康的商业秩序”。

古人说,二十弱冠。这样看来,此刻正好是中国互联网的成年礼。对于这个行业的思考,最开始我们觉得,互联网就是流量。随后逐渐重视用户体验。到现在,我们的认识又往前跨了一步,互联网的背后是连接在一起的人和人,卖家的感受被更多重视。

再以小见大一下,整个数字经济,整个中国商业环境,在逐渐形成一个基调。这就是过去一年几件大事透露的信号:现在就是转型的时候,2022年的谋求的方向是,既不内卷也不躺平,最终高质量发展。

在春节这个节点上,这个价值,像一朵射向天空的烟火。我自己的思考在于,普通人该怎么抓住这个新趋势。新年假期里,每家创业公司,每个职场人士值得好好想一想。

我觉得,首先,该休息就休息,享受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感知到用户的新需求。

其次,一定要跳出惯性思维,回归商业的本质。还是以电商为例,24小时待机,对顾客需求随叫随到,这种精神我很崇敬。但是,时代变了,在电商的初级阶段,这种随叫随到的拼搏就能杀出一条血路。但是当行业进入高水平阶段,老方法不再包治百病,而是要回归电商的本质,那就是产品力的竞争,发力的方向更应该放在用数字化指导自己的供应链,知识产权的创新,最终和竞争对手之间做出差异化。

后来人给内卷找了一个定义:无意义的精益求精,简单问题复杂化,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限制创造力的内部竞争。

一个更健康的商业环境,不是否定奋斗,而是在向市场释放资源优化配置的信号——已经发展得足够好的领域,不要卷;而发展不足的领域,大家多投入多加油。

这大概就是,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自己战略上的懒惰。

再看一看开头的日本和韩国故事。内卷最大的危害,是会让人形成路径依赖,变得迷失和偏执。

汤之上隆在《失去的制造业——日本制造业的败北》举了很形象的例子。90年代日本制造在世界舞台独领风骚。日本芯片质量好,可以用25年,远超美国和韩国制造。但是,电子产业正在快速迭代,一台PC电脑也就用5年。日本芯片质量好的优势体现不出来,相反,日本企业成功于技术,所以偏执于技术,觉得自己技术好就可以“卷”死竞争对手,结果成本高,工序多,速度慢,反而成为劣势。

再比如,索尼,技术上最骄傲的点是“高清率”,拼命卷这个点,对清晰度不如自己的产品嗤之以鼻。但是当时存储设备很落后,用索尼的高清模式录制,磁盘一下就满了。索尼的骄傲,成了消费者的鸡肋。

东亚人羡慕欧美的打工人,休假多,工时少,但是收入丰厚。其实,日本本来是有机会的。90年代,遥遥领先的时候,应该跳出来,思路不该是在世界领先的日本企业里“卷”技术,而是勇敢去攀越产业链上利润最丰厚,最有话语权的位置。

如今,这个课题,摆在了中国面前。追求高质量发展,靠的是创新,但是创新靠什么?我觉得要靠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

对于假期不打烊,依旧很努力生活的人,我满怀敬意。这样的努力,我很感动,但是不得不说,中国要向上攀越,仅靠这种行动是不够的。

一个健康的商业环境,让想休息想思考的人,可以安心停下来,而不会感到焦虑。足够的休息和思考,才有空间和土壤,孕育那些带领中国向上攀越的头脑和力量。

所以,我致敬拼搏,同时也要为健康的商业秩序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