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挂在父母心头的头等大事,尽管力尽所能希望能给宝贝一个开心疯玩的童年,但都比不上给他一个“有价值”的童年来得重要!
正常来说,孩子出生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就是幼儿园。公立幼儿园有学位要求,如果区域范围内生源太多就会导致学位紧张,那些不符合要求的家长就要带着孩子寻求私立幼儿园了。不过,也有很多私立幼儿园是因为有办园特色,而吸引到家长争相报名,一位难求!
民办和公立幼儿园两者差距在哪?上小学后才懂,两者差距甚远
有人的地方就有对比,有对比的地方就有战场。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之争由来而久,有人说公立的资源更信得过,有人反驳私立的高薪请老师更懂得育人!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幼儿园毕业之后,就到了小学阶段。会不会在小学生活中突出的学生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公立幼儿园好还是私立幼儿园好呢?
幼儿园办园到底是为钱,还是为人?
家长们都知道,公立幼儿园的收费是很清晰明确的,一切都按照教育局公布的明细范围按章收费。里面的老师也是有固定的薪酬,根本不需要有销售任务“卖学位”,所以日常教学都是按纲执行。
纲领规定幼儿园阶段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给小学阶段做好基础铺垫,因此,很多就读公立幼儿园的孩子上小学后都能很好的衔接,更容易适应小学生活学习。
相反,私立幼儿园是允许有特色项目收费的。虽然也有标准,但家长们肯定希望孩子能学得多、学得好,于是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会一股脑的让孩子学了一堆暂时还不能应用到的知识,而长大之后,又给忘了,做的是无用功。
而且还会出现一种攀比的现象,老师公布新特色项目之后,如果别人都买了就你孩子没买,享受不到这个教育项目。不仅担心孩子被人小瞧了去,还会感觉自己在家长群里也不好说话了!
这样,其实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幼儿园最初的创办意义呢?
老师质素参差不齐,难以评估
进入公立幼儿园担任教师职责,需要通过国家教育局规定的统一考试和录取标准方能成功。
而且说持有的教师专业证书必须是经过国家认定学校和机构颁发的,才能被审核通过,一定程度上控制的教师的素质水平高度。
但相对独立运营的私立育儿机构,他们的教师应聘渠道并不明确,而且也不一定每位老师都通过了所有国家教育局认定的审核流程而入职的。这对教师个人本身的考核和评估就不一定到位,容易引发教育或者育儿过程中的不良后果。
按需按纲教育VS开发孩子各种能力
公立学校的教师都知道,每个学期要进行调研学习,每个阶段要执行不同的教育计划,每个学年要完成统一的教学标准。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是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的。
他们的教学计划、目标、执行纲领,都是基于国家教育局对国内外的教育数据统计,符合国情国民需要的方向下制定出来的。
所以,公立幼儿园重点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就连英文字母都不是必修的课程!
私立幼儿园的教师教学是允许不按照教育局发布的执教纲领来任教的。于是,为了让花高价入读私立的孩子父母觉得“有价值”、“有收获”,他们就会制定一系列的“小学课程优先学”课程。
本该学习获得快乐的童年,变成了专业知识学习的提前到来,会不会是这些孩子童年的噩梦?
加上这帮小学经验的老师可能没有任教过幼儿,他们知道这个年龄阶层的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
希望得到什么吗?
到底是逼孩子还是逼自己?请停止过度焦虑!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甚至是卓越的人。但这个愿望不应该成为盈利机构把握的弱点,予求予取的核心。幼儿园的存在价值,是让孩子在正式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时,能快速适应;而不是用来提前学完小学课程的!虎爸虎妈们从怀上孩子时就开始焦虑,还把命门牢牢放进了盈利机构的手中,这个亏什么时候才能吃到头呢?
无论哪个阶段的教育,都以“适应”二字为好,过犹不及!家长应该为孩子选择适应当下身心健康发展的学习课程,过分把父母的寄望加诸在孩子身上,选择不适合他们的“超前课程”,不但得不到茁壮成长,还可能得到揠苗助长,不进则退的反效果。
父母可以怎么做才能配合好孩子成长呢?
除了要适当培养孩子的自主动手能力;还需要通过一些活动,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心态上,要经得起挫折,引导心理建设。
很多学生家长偏执地认为,私立的就是什么都比公立的好,公立都是大锅饭,没有开发孩子的个性和潜能。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除非你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到大学读的都是私立机构,不然从私立跳到公立学校,也是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适应不了的。
教育不仅是对孩子而已,作为父母,其实也是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可能会让孩子有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