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望2021,最能反映广州新格局、新面貌的一件事,莫过于琶洲的正式亮灯。

琶洲,珠江新城之后,广州吨位最大、逼格最高的一个商务区,凭借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这项绝活,它已经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一个象征。

去年以来,琶洲楼宇迈入集中交付期,7月份,琶洲光亮工程正式亮灯,璀璨无比。珠江新城之后,又一个世界级天际线破土而出!

恰逢我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琶洲天际线的横空出世,可谓正当其时,其对广州来说,意义非凡。

在近日出炉的《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排名2021》报告中,广州在高质量发展指数上排名全国第三,仅次于深圳与上海。

琶洲的成功,也让海珠区成为广州的一个新引擎、一张新封面。

2022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提出,今年海珠区的工作要紧扣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包括琶洲在内的“一区一谷一圈”建设。

在这次会议上,海珠区提出了一些“小目标”:

坚定不移打造世界一流数字经济示范区、加快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都市核心区、加快建设数产城创融合的都市核心区、加快建设人民生活更美好的都市核心区、加快建设安全韧性的都市核心区等。

不仅如此,海珠区还在琶洲之外,培育了一个新引擎:江南文商旅融合圈

去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发布《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打造计划》(以下简称“江南计划”)。未来,海珠区将以江南西商圈为主,打造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的江南文商旅融合圈。

未来,海珠区将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工作思路,建成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至此,东有琶洲数字经济示范区、西有江南文商旅融合圈,左手科技,右手文化,海珠正在上演广州版的“江南style”

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之为“江南计划”。

01

通过琶洲这扇门,广州迈入「江南时代」

“江南计划”的故事,要从琶洲开始讲起。

去年琶洲正式亮灯,由于琶洲地处珠江南岸,有人惊呼,广州正在上演一场称之为“江南style”的时代秀。

为什么称之为“江南style”?

琶洲所在的海珠区,位于珠江南岸,而且古称江南洲,四面环江,是广州中心城区的一座江心岛。随着琶洲天际线的亮灯,“江南洲”自然就切换成了“江南style”。

据此我们认为,这是广州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因为自前秦朝大将任嚣在越秀山筑造广州城以来,随后绵延2000多年一直到今天,这座城市的大件事,几乎都发生在“江北”。

相比而言,广袤的珠江之南,历史上一直是个配角,直到琶洲的震撼登场,珠江两岸的不平衡格局终于被打破。

这种变局,曾在世界上很多沿江城市都出现过,比如韩国首尔、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它们都上演过自己的“江南style”。

例如,在首尔发展史上,其市中心长期位于汉江北岸,改变发生在1970年之后。

随着江北老城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首尔的经济与文化中心逐渐从北岸转移到南岸的江南区,并开启首尔的“江南时代”,曾经风靡全球的歌曲“江南style”,唱的就是这个。

斗转星移,风云翻覆,三十年河北、三十年河南。被大江穿梭而过的那些国际大都市,一江两岸的发展最终会达成平衡。

02

海珠,广州目前唯一的“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广州的风,正从江北吹到江南,海珠区做好准备了吗?

近日,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广州市将海珠区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意见》,这是广州目前唯一一个以“高质量发展新高地”来命名的行政区。

拿下如此殊荣,海珠区当即做出回应,在中国共产党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今年海珠区的工作要紧扣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的目标定位,统筹推进“一区一谷一圈”建设。

什么是“一区一谷一圈”?先给您看一张规划示意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上图所示,整个海珠区被分为一区(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一谷(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一圈(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

这三员大将,各有特长,未来将各显神通。

琶洲,是“一区一谷一圈”中的排头兵,更是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

2020年2月,琶洲粤港澳大湾区2020年“一号文”——《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印发,广州将以琶洲(西区)为核心、以珠江为纽带,打造一个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

未来,琶洲的财富体量会有多大?

据《琶洲地区规划发布(2019-2045)》,到2025年,琶洲计划实现地区营业收入约5000亿元,到2035年,实现营业收入1.2万亿元,就业人口80万人、居住人口34万人。

其中,琶洲最核心的是西区,以下是它的超强阵容

如上图所示,腾讯(微信)、阿里、小米、YY、科大讯飞、唯品会、TCL、三七互娱、树根互联等科技大厂赫然在列。

它们代表着这座城市最先进的生产力,负责为广州赚钱养家。

说完“一区”,我们来看看“一圈”和“一谷”。

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汇聚了广州美术学院、太古仓、江南西、洲头嘴、伍家花园等一大批网红打卡点,文化、商业、旅游三大业态在这里深度融合,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则聚了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等学府与生态公园,负责为琶洲乃至全城提供知识、智慧与生态,相当于广州数字经济的大脑。

尤为要提的是,位于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那块醒目的绿洲——海珠湿地公园,这个公园足足有3个纽约中央公园那么大,相当于广州珠江公园的30倍!

这是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中极为罕见的巨无霸生态公园。

下图是海珠湿地的实景图,白鹭悠然地站立在绿植上,不远处的珠江新城与小蛮腰巍峨耸立,呈现出一幅城市文明与生态文明完美融合、交相呼应的优美画卷

03

琶洲之后,海珠再添一员猛将

在风云际会的海珠,琶洲当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又一员猛将已经浮出水面:江南西文商旅融合圈

去年12月,广州市海珠区发布《江南文商旅融合圈打造计划》,从“江南计划”的内容来看,海珠区的目标是要建成世界级文化艺术休闲地。

那么,海珠搞文艺,可不可以?太可以了。

从世界同类城市来看,江北搞钱、江南搞文艺,非常的普遍。

比如说韩国首尔的江南区、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左岸、伦敦的泰晤士河南岸,论文艺风流,都远胜过北岸。

有这些先例在前,广州的江南区——海珠,的确很像广州版的“巴黎左岸”与“首尔江南”。

别的不说,广州塔、琶醍、TIT创意园、太古仓这些文化地标可都在海珠啊!

据统计,海珠区坐拥三十多个文化创意园区,包括太古仓、TIT,是全市文化创意园最多的区之一,海珠也因此成为网红博主、时尚潮人的必去之地。

不仅如此,千年文脉在海珠源远流长。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黄埔古港、岭南画派的发祥地十香园,“南天一柱”中山大学,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以及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文化传媒机构,也都在海珠区。

另外,海珠还有一系列高质量的文化基础设施啊

近日,广州大重要场馆迎来重大进展。广州科学馆基坑正式施工,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主体结构已封顶,广州塔南广场也预计今年底竣工。

这几大场馆正好与珠江新城的四大馆形成“南北呼应”,让珠江两岸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平衡感。

这几大场馆,是广州市未来最知名的文艺场馆。

它们一个不漏都在海珠,开馆营业后,无疑将大大增强海珠的文艺地位。

这不禁让我想起十年前海珠对岸的“四馆一场”: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图书馆、广州市新少年宫(第二少年宫)、花城广场。

当年,四大馆的竣工,标志着天河CBD的正式起航。

谁能想到,不过10年的光景,珠江南岸“女大十八变”,“四馆一场”纷纷开工。

有人说,这是一个信号:

海珠正在接棒越秀、天河,成为广州又一个高质量文艺中心。

04

经济、生态、文化良性循环,为全国大都市核心区打个样

海珠能成为新的文艺中心,不仅仅在于它的资源多,还在于它有一项独特技能,那就是:能把文化变成产业,让文化具备持久的生命力。

这也是高质量发展蓝图下,都市核心区的重要技能之一。

TIT创意园就是最好的例子,TIT创意园前身是广州纺织机械厂,改造后成为集艺术、研发、时尚一体的创意产业园。

2013年,在微信三周年之际,腾讯微信团队入驻此地,也是在这里,微信长成了国民级社交应用。

创意园占地面积九万多平方米,园内既有纺织机械厂的生态原貌和纺织工业元素,也有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是广州市中心难得的一块原生态创意园区。

把文化变成产业,海珠区是有方略的,根据“江南计划”,海珠区将按照“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承文”工作思路,建成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这个思路很关键,如果践行得好,文化就不再是纸面上观赏的木头美人,而是可以赚钱的美女强人,赚来的钱还能反哺文化。

于是,文化、商业、旅游在海珠区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能够使文化更具活力,生态更优美,商业、旅游也更有钱赚。

如果说琶洲唱响了经济意义上的江南style,海珠湿地唱响了生态意义上的江南style,那么江南西则唱响了文化意义上的江南style,三者共同构建了广州版的“江南计划”。

与此同时,三者还将建立一个经济、生态与文化的良性循环,为全国大都市核心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