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市级科技型企业入库增长43.7%、高新技术企业增长37%、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8%、新获评两家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占全市22%……”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巴南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科技强区目标,出台《中共重庆市巴南区委关于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编制《巴南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把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作为优先发展战略,全面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汇聚创新资源,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五大产业集群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强引擎,创新平台和载体加速汇集

走进位于巴南的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整洁的工作室内,随处可见高端的医疗设备,脚步匆忙的研发人员……这家去年6月才启动建设的研究平台,如今已有来自北京、上海、苏州、成都等多个地区的顶尖医疗创新团队,这些团队将目光聚焦在国际生物科技前沿,一大批医疗成果已开始转化。

上游新闻记者从国际免疫研究院获悉,建成以来,该院已经完成1.2亿元设备购置,启动部署15项原创基础研究并在多个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原创性论文13篇,申请专利5项。此外,还与全国11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孵化生物高技术公司3家,并成功落地重庆国际生物城。同时,该院还启动了21项转化研究,其中包括国际上第一个“模拟抗原乙肝治疗性疫苗”启动CFDA III期临床试验;自动化细胞培养系统已完成产业化准备,进入批产阶段。

重庆国际免疫研究院只是巴南区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汇聚创新资源的一个缩影。上游新闻记者从重庆巴南科技局获悉,2021年巴南成功认定先进模具智能制造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节能与新能源变速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全区各类研发平台达到93个;今年,巴南先进技术创新中心一期建成投入使用,重庆理工大学获评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引进能研理工等6个研究院和38家企业。

此外,巴南区正在加快建设生物城创新中心、上海交大数字医学联合技术中心、理工大院士创新中心、大数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能研理工研究院、无人系统研究院、高洁绿色机械设备智能制造研究院、西南果品营养研究院等一大批创新平台,将创新平台和载体做大做强了,使之成为全区产业经济发展的创新引擎。

厚植沃土,创新主体爆发增长

重庆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成立4年多,落地了“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并组建了80多人研究团队,其中博士、硕士生占比近7成。

“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的组建,背后对应的是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等院校、企业的创新资源。如今,先进光电显示技术研究院已经累计获得2项美国专利授权,3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实施成果转化3项,累计实现转化收入15.5亿元。 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同样也在蓄势发力,释放出独有的创新动能。

重庆平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20余年的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平山机电的负责人明白,只有不断技术创新才能活下去。“每年我们都要投入销售额的8%以上用于技术研发,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科研体系和人才激励制度。”平山机电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今年企业研发投入超过900万元,开展了智能钻机、直线导轨钻机、巷道修复机等项目研究,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还再次被评为重庆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链条,使得巴南区的创新主体成爆发式增长:市级科技型企业累计入库3715家,同比增长43.7%,总量居全市第二。新增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159家,同比增长33.6%。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8%,研发强度达2.96%,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85个百分点。1-11月全区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148家,研发投入金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13%。

打造高地,创新生态聚力提升

科技企业的发展是经济稳增长的基础,服务好他们,地方经济才更有活力和潜力。面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巴南区善用科技金融杠杆,帮助企业申请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重庆璐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巴南一家科技型企业,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遭遇了资金压力,在巴南区的帮助下,重庆农商行不仅为其提供了160万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授信,还撬动了“票快贴”,采用“组合拳”的方式,为该企业获得授信额度1000万元。现该企业已支用785万元,及时缓解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为企业提质增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燃眉之急,同时还取得了一定成效。

截至2021年底,巴南区共有253家科企申报知识价值信用贷款49330万元,其中3家合作银行已为140家科企放贷24128万元,撬动试点银行放贷其他金融产品15899.8万元。 推进自主创新,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2021年,巴南区建立全区科技型企业台账,按照企业经营现状、成长性等要素,分A、B、C类进行差异化管理。根据“首访首接负责制”要求,统筹全区科技型企业走访服务工作,建立常态化走访服务台账。

此外,巴南区在完善科技创新人才配套服务保障体系方面,出台了《巴南区三级人才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等政策,积极为高层次创新人才解决住房、医疗、子女上学、配偶就业等问题。“按照巴南区第十四次党代会、区第十九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安排部署,巴南区2022年将在工作布局、领导力量、发展路径、财力保障等方面全面发力,聚焦科技创新,厚植提质发展新优势全面提升创新能级。通过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强化创新生态打造,加快建设科技强区。为推进‘一区五城’和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更好的科技支撑。”巴南区科技局局长肖山说。

上游新闻记者 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