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快乐育儿的王荣辉Grace!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家家户户又循环响起了那句冬季口头禅:

“穿多点不吃亏,穿多点不感冒。”

于是小区里、街道上到处都是行走的小“肉粽”,

和让人要不起的“千层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让人疑惑的是:

娃都裹成这样了?

为什么还老是感冒、发烧呢?

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

辟谣:

感冒不是“冻”出来的!

娃一感冒,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都说,冷空气是罪魁祸首。

其实,这锅,真的不能让冷空气全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病毒/细菌才是导致孩子生病的元凶。

冷空气之所以常年被误会,是因为:

  1. 冷而干的环境更适合病毒的传播;

  2. 冬天,开窗通风少了,室内细菌浓度高;

  3. 宝宝抗寒能力弱,身体派出一部分免疫军队对抗冷刺激,病毒有机可乘了。

所以,除了正确使用加湿器、及时开窗通风外,提高孩子的抗寒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病的几率。

国外很多地方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发起了那些让人“瑟瑟发抖”的冬日训练。

比如日本的孩子们会在冬训时间穿着短袖、短裤出门玩雪。

德国的小孩在零下几度也常穿着单薄的衣服。

所以,他们的孩子对冷刺激的适应度很高,很少会因为着凉感冒。

我举这两个例子,并不是鼓励大家把孩子扒光了扔到户外去训练,而是想要大家明白,感冒不是冻出来的。

相反,让孩子保持“三分寒”还能降低感冒的几率。

赐招:

如何让孩子保持“三分寒”?

虽然国外那种极端的抗寒训练方式不能直接照搬,但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冷刺激训练。

比如:

1.培养宝宝少穿一件衣服的习惯

这几年育儿圈特别流行一句话:“有一种冷叫奶奶/妈妈觉得你冷”。

希望这些奶奶/妈妈尽快明白这个道理:长期被衣服严密包裹的孩子会因人为的恒温环境而渐渐失去体温调节的能力,变得敏感脆弱,天气一有变化就容易生病。

所以,从今天开始,尝试给孩子少穿一件衣服吧。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穿衣攻略

2.坚持冷水洗脸、洗手

冷水可以刺激面部和鼻腔内的血管收缩,随后这些血管又迅速扩张,等于在做血管体操,可以大大提高血管神经和呼吸道的耐寒、防御能力,对预防感冒和各种呼吸道疾病都十分有益。

清洁完毕后,要记得做好保湿工作,以免因干燥出现皮肤问题。

3.适当冷空气浴

我们在给宝宝洗澡、换衣服的时候,不需要过于紧张,在宝宝可以承受的情况下,可以让他的脸部和四肢短暂暴露在空气中。

这种让皮肤尽量多接触冷空气的方法,也能提高宝贝体温调节中枢的灵敏程度,提升身体不断感受、适应外界温度的变化的能力。

tips:冬天最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摄氏度,温度太高不利于宝宝耐寒能力的建立。

4.适当喝凉开水

在我们国家,很多家庭受“寒气教育”的影响,平时都习惯吃热食、喝热水,孩子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吃过冷的东西,肠道缺少与冷食物打交道的经验。

长久以往,肠道处理温热食物就游刃有余,而遇到大量冷食物就如临大敌,引起应激反应,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肠管蠕动加速等情况,造成腹泻、腹痛。孩子还因此被认为是畏寒体质。

适当给孩子喝凉开水,可以提高肠胃御寒能力,避免以上情况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日本的保温杯都强调保冷功能)

5.尽可能带宝贝到户外活动

日光、寒风等自然条件的刺激能提高孩子的温度调节能力和环境适应力,增强体质。

孩子适应能力不同,家长在给孩子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把控好强度,千万不能过冷过热,让病毒乘虚而入,弄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