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接纳,看见和理解。

一位心理咨询师,讲了这么一个真实案例。

一位26岁的男性,准备好了绳子,找好了地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后一刻,他突然想起,心理咨询师说过的一句话:“伤害自己前,记得给我打个电话。”

凭着仅存的丁点自救本能,他拨通了那位心理咨询师的电话。

很幸运,他被救了下来。

但我更想让大家知道,这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人去找心理咨询师做自杀干预前,给他妈妈打了个电话。

他妈很着急:“好端端的,去那干啥?”

他没作解释,轻轻说:“我进去了。”

妈妈更急:“你千万别说实话。”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包括这位妈妈,在她的认知里,去见心理医生就是精神有问题,被别人知道就不好了,这会毁了孩子。

她是凭着本能在爱孩子,却不知道,因为她的无知,数次让孩子陷入生命的困境。

那位男性,其实是一名微笑抑郁症患者。

因为总面带微笑,很温暖平和,别人从不相信他抑郁,但他自己非常有自救意识。

早在大学,他就觉察到自己不对劲,多次向妈妈求助过,表达过想看心理医生的想法。

但都被妈妈劝阻了,大学生得了“精神病”还怎么找工作?!

直到这次,他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他的妈妈才终于相信,儿子需要帮助!

其实,这样不被家人理解的情况,很正常。

我有个闺蜜,得了月子抑郁,好不容易自己撑了过去。

后来,她和亲妈聊天:“我那时候真的每天想死,还好我撑过来了。”

她妈骂:“你还得抑郁,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孩子我给你带,家务阿姨做,钱老公赚,你就是闲得慌闹的,多干点活洗点衣服做点饭就好了。”

把闺蜜气得,再也不和家里人说心里话了。

很多人无法理解,日子好好的,怎么人就抑郁了呢?

事实上,别说别人不理解,就是抑郁症患者自己也很难理解。

1

抑郁是无法控制的

常有人说,得抑郁的人就是太娇气了,太矫情了,抗压能力太差了。

真不是,抑郁就是一种病,就像人感冒了就是会疲劳和困倦,是无法控制的。

就如丘吉尔所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2016年,28岁的演员乔任梁,自杀身亡,以一种极其残忍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2010年,也就是他才22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断断续续呈现出一些抑郁的症状和状态:依赖安眠药入睡,偶尔发一些诡异的微博。

比如,他曾发过类似的微博:“虫让我在其死后把他的尸体做成木乃伊寄给他哥,上面还要刻着几个大字‘保重身体&尸体;因为我一直都盯着你’”。

想来,这么漫长的时间里,他后来也是知道自己得了抑郁的。

但是,凭借他个人的力量,他真的完全没有能力与抑郁症对抗了。

同样,他更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会得抑郁症,所以,在自杀之前,他始终以一种帅气阳光的形象,拍下诸多偶像角色。以至于在外人看来,他的死没有一点征兆。

怎么就不能努力控制一下情绪呢?

真不行,没法控制。

TED有一个关于抑郁症的演讲,演讲人说道:

“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这是一种持续的感觉,就好像你在走路,滑倒了或者绊倒了,地面猛向你冲的感觉,但这种感觉不是半秒钟,而是持续六个月。”

更惨的是,抑郁症患者还会试图掩盖自己的无助。

《不要恐惧抑郁症》一书中指出:

“所有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一切正常’的表象后面,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

所以,抑郁的小伙伴,或许外表看起来和健康的小伙伴没什么区别,甚至可能还会笑得更欢乐,但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他们的世界就像一部黑白电影,深陷其中的他们试图挣扎,偶尔也会发出一些微弱的“求救声”。

遗憾的是,很多抑郁症患者的亲人朋友,不一定能接收到他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甚至,会误会他们矫情,无聊,娇气,无理取闹。

2

抑郁者最需要的是被“看见”

关于抑郁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俊明确指出:

如果是轻微抑郁,可以采取心理咨询的治疗方式;

但如果是中度或重度抑郁,必须结合药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治疗之前,甚至,在治疗的同时,最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却又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抑郁症患者真正需要的是——“被看见。

抑郁当然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不被理解,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飘到了孤岛,四顾之下,竟然找不到一个同类,能对自己笑一笑,能给冰冷的自己一点点拥抱。

China thinks big 2019-20全国站,排名top5%的一份研究成果是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研究。

调查发现:

抑郁症群体比想象中更庞大,其中青少年患者的数量更是惊人。

而整个社会对抑郁症患者的忽视,加深了他们的绝望。

所以,心理学家武志红就曾表示:“更多的时候,抑郁症患者其实不需要解决方案,而是需要你静静的守着,告诉他们,我还在。”

这个观点,被很多专业人士认同。

事实上,再好的药物治疗,再好的心理咨询,都需要一份“药引”——就是家人的支持和身边人的“被看见。

《人物》杂志曾报道过一个抑郁患者的故事。

一姑娘,抑郁症已经很严重了,完全无法社交,也不能工作,没日没夜窝在自己的房间。

她告诉家人自己得了抑郁症。

父亲非常不理解,觉得她就是为“啃老”找借口,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天天在门口骂:“天天说自己想死,有本事你就去死啊。”

幸好,姑娘有一个非常好的妈妈。

妈妈也不理解什么是抑郁症,但是她懂得坚定的站在女儿身边的重要。

为了防止暴躁的丈夫继续伤害女儿,老妈妈在外面租了房子,单独带着女儿住,那段时间,姑娘已经严重到只能自己呆着,完全拒绝和妈妈碰面。

妈妈每次做了饭,只能端到房门口,敲敲门提醒女儿。

再慌忙离开。

姑娘感觉到四下无人,才会开了门缝,偷偷把饭端进去。

吃完,再把碗筷放回去,妈妈再悄无声息的来收着。

经过半年多的治疗,姑娘终于慢慢好转,已经可以和妈妈坐在一起用餐了。

抑郁症患者不容易,理解并照顾抑郁症患者的人则更艰难。

但就是这份“看见”抑郁者的伤和痛,“理解”他们的无助与渴望被救援,才能给他们勇气,陪着他们一起闯过难关。

3

接纳是永恒的良药

经典心理学影片《心灵捕手》里,有个青年威尔,在麻省理工大学当清洁工,事实上,他是个数学天才,但明知自己天赋的他,却用暴力处理所有问题,每天和朋友鬼混,打架,偷车。

直到他遇到桑恩教授。

教授对他说:“对于你的过去,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想告诉你——那不是你的错。”

“那不是你的错。”

教授一连说了10句。

威尔从假装镇定,到愤怒,再到抱着教授大哭,终于敞开心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你的错”看似简单,其实是深深的接纳,看见,和理解。

而这,终于治愈了威尔隐藏内心的伤——童年被暴力虐待和遗弃。

没有人愿意受伤,同样,没有人愿意得抑郁,自然,也没有人愿意接受家人或朋友得抑郁。

但有些事情就是这么无助,幸好,我们有良药——那就是接纳,看见和理解。

带着这些力量,默默陪伴,请相信,你在,他就会健康回来!

本文来源:中国心理咨询师成长联盟

本文作者:Gloria

责任编辑:六六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