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老师,我知道在763年的春天,你虽然漫卷诗书喜欲狂,但终究未能实现“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美好梦想。而今,时光已逾越一千二百年,又一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已然来临。杜老师啊,归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元二十三年、天宝五年,你先后在东都洛阳(当时玄宗迁在东都)、京城长安参加两次国考,结果全都名落孙山了。无真才实学乎?No!你的诗歌仅保存下来的就近1500首,你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你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大唐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世人称做“诗史”;经过八百多年的沉淀到明代,你就被奉为了诗圣——你不仅有才,而且是旷世大才啊!

无阅历乎?No!为了踏入社会谋求出路,你在考前曾两次“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专门走了走封建时代,读书人应试前要走的“程序”。你是符合当时应试,须有(社会实践和一定名望)的“应试条件”的呀!

无能力,不机灵吗?也不是。你在落选后滞留长安很长的时间里,因受穷困压迫和事业心的驱使,先后向韦济(左丞)、张垍(唐玄宗的女婿)等,多次上诗求荐,但终无下文;感到走投无路时,你又趁玄宗举行盛典之际,写了歌颂皇帝、展示己见的三篇《大礼赋》,径直投到皇帝的“意见箱(延恩匦)”中。小聪明还真管用:几篇赋文

最终轰动京城、玄宗赏识,并命宰相出题,在集贤院对你进行了再次考试。召试结果明确你“名实相副”,后在“送隶有司,参列选序”中,由于奸佞作祟永无下文;你不死心,于天宝九年又写了《封西岳赋》和《雕赋》,并给天子写了亲笔信。只可惜,花开花落又一年,终无下文。

说政治理想,当时的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迫切愿望;说信心,当时的你有“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十足信心;说名望,您早已和李白、高适等名人熟识。那么,原因何在?——你恰逢大唐王朝的大辉煌,人家不需要、也无意选人用人:第一次考试,参考者近三千人,只录用二十七人,录取率不及百分之一;第二次考试,口蜜腹剑的中书令李林甫说“野无遗贤”,应试者无一人及第;第三次,身处盛世的大唐皇帝李隆基,已经喝足迷魂汤了,心思早已不在治世和用人上了。这大概便是传说中的生不逢时,奸佞当道吧?

天宝十四年(755年),左丞相韦见素,想起在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将近十年的你,是个文化人,便给你个(陕西)河西县尉做。但做了没多久,你却不忍“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硬是改做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去看守兵器。

不久安禄山打到了洛阳,不久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即位了。为了献身大唐,你只身逃出长安投奔灵武。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至沦陷的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于是你冒着生命危险、穿越两军对垒的前线、经由无人行走的崎岖小道,潜逃到天子所在的凤翔。

到达凤翔你衣衫破烂不堪,两肘外露。拜见肃宗时,穿的是两只断了绳的麻鞋。为此你被任命为左拾遗(从八品上,为皇上提意见和举荐贤良)。上任后你念及两京沦陷、人民痛苦,尽职太过,肃宗便认为你不是一个令人愉快之人。加之忠言直谏上疏援救房宰相(房琯与叛军战败,肃宗问罪)引起肃宗愤怒,你被贬为华州(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管理地方祭祀、学校等文教工作)。

干了一年多一点吧,你便觉得在基层做宣教工作,实在没啥意义(或许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加之房琯事(房属玄宗一党,你又上疏援救过他)重用无望,你脑袋一热便辞职不干了。

相州(河南北部安阳)败后,河南骚动。你不能回洛阳老家,又没有钱居住在生活昂贵的长安。万般无奈,这才带着全家去往秦州投亲(你有个远房侄子在甘肃天水)。

后来在流亡成都时,也曾被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为节度使府中的参谋、检校工员外郎(节度使府中下属部门的代理副长官)。但你因不惯于“当面输心背面笑”的幕府生活,只干了几个月就辞职不做了。这样,总的加在一起,你一生为官不足两年。

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局长,虽在县长、副县长(县令、县丞)之下,好歹也算是个公务员,而且在班子了。拜迎长官、鞭挞黎庶等,不是那时(现在好像也存在)再正常不过了吗?好端端的领导不做,非要改做看守,已经有点傻了。好不容易步入国家高层,又辨不清形势和路线更傻。不会迎奉领导、辨不清形势、不会站队,到基层老老实实做个宣教干部也就算了,脑袋一热,自己把自己开除了。

流亡的日子多么艰苦,好不容谋个疆吏副长官,又不会“当面输心背面笑”。这下好了,热切期盼的、得之不易的、人皆向往的“铁饭碗”丢了、法力无边的护身符没了,你不流亡谁流亡?杜老师你说,这是不是你性情耿直,造化弄人呢?

“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不久吐蕃攻陷秦州,在秦州衣食无着、觅居不成,又奔赴同谷(听说那里出产薯蓣,可以充饥)。去拜访同谷县令,人家知你弃官、穷困潦倒避而不见。你和你的一家,在大雪封山的隆冬季节,饥寒交迫长歌当哭。在同谷停留了一个月左右吧,不得不跋涉入蜀。到达成都,在表弟等大力帮助下,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拼,才在浣花溪畔一块荒地上,建起一座“为秋风所破”的茅屋。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 在成都草堂生活不下去,多次想到返乡。但由于成都少尹徐知道叛反,道路阻隔,你等不得不流亡于梓州、阆州、绵州及汉州、云安、夔州等地。这期间你为了生计“近辞痛饮徒,折节万夫后。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在夔州滞留一年多,又漂泊到江陵。想北归洛阳,却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没办法又到公安,公安也发生了变乱。

你漫无目的地逃至岳阳、衡阳。投友不成到处碰壁,在陆地上再也没有你们的安身之所。寒流侵袭长沙,家家灶冷。你以船为家,停泊在湘江岸边熬了四个多月。当地渔民们看你这满头白发、两眼昏花、半身不遂的老人,全家无以维持。好心指点你去鱼市摆设药摊,出卖先前在蜀地采得的草药维持生计。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你打算南下郴州投奔舅父崔伟,溯郴水入耒阳遇江水大涨,五天得不到食物。于是,在“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的艰难困境中、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悲惨境况下,您溘然长逝于长沙与岳阳之间大江上、飘飘摇摇的小船之上。那是大历五年(770年)冬,你时年只是有59岁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老师,您的悲惨遭遇令人不寒而栗、泣不成声。但这令人不寒而栗、泣不成声的悲惨流亡,就是因为国破家亡,世道混乱所致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我知道你热爱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可你除了对在成都,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度过的、不足四年的春光大加赞赏外,可否对你一生饿走半九州的缘由有所归结?那根源的大体可否是:生不逢时,奸佞当道;性情耿直,造化弄人;国破家亡,世道混乱?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杜老师,可怜、可悲、可敬的杜老师啊,不管是大唐王朝有意抛弃了你,也还是你无意舍弃了大唐王朝,时光依然迈步越千年。现如今正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大好春光。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漂泊,我的老乡、伟大的诗圣!

杜老师啊归来吧,青春作伴好还乡!